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耐庵的《水浒传》,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东西方各国。西方最早七十回全书译本是德.书名为《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为《中国的勇士们》,英译本为《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译得最好的要算1938年诺贝尔学奖获得、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中名字赛珍珠)的译本,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  相似文献   

2.
陈莹 《考试周刊》2010,(29):36-37
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首次由徐迟翻译到中国。迄今,《瓦尔登湖》在中国已经有十几个译本。徐迟的译本被视为经典译本并影响了后来的众多译本。本文以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为研究方法,将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置于多元文化系统中,考察徐迟是如何实现其翻译目的的。  相似文献   

3.
自《美国文学丛书》始,《瓦尔登湖》在中国流传甚广,先后多家译作,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其间各译本的话语运用、句式语意、个人风格、都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瓦尔登湖》。为了更好地了解《瓦尔登湖》,走进瓦尔登湖,各译本之间的区别与不同值得探究。本文将以徐迟、王光林、王家湘三个译本为例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最早被译成外文本是1757年的日文译本,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年了。1872年——1873年香港出现了英文的林冲故事的节译,名为《一个英雄的故事》。1922年法文的前十二回译本名《中国的勇士们》。1924年德国鲁德尔斯贝格的德文译本,一本名为《圣洁的寺院》,节译的是杨雄与潘巧云的故事;另一篇是《卖炊饼的武大不忠  相似文献   

5.
吴慧敏 《文教资料》2007,(31):19-22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轰动世界的著名小说《飘》在中国60余年的译介和接受是一个历经坎坷的过程。从1940年傅东华先生首次把《飘》译介到中国以来,《飘》在中国经历了从一部通俗反动小说到世界经典文学名著,从傅东华的译本主宰50年到如今十几种译本竞争市场的过程。这一切变化并不是偶然发生,本文旨在以美国翻译家勒菲弗尔的重写理论,反思《飘》在中国的重写史,透视相关的文化历史语境,考察不同时期各种形式如何通过"共谋"(collusion)完成重写,揭示其中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的制约作用,从而更好地阐释现象,深化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韬是晚清社会较早接触西学的著名文人。1849年到1853年底,他在上海墨海书馆襄助传教士翻译《圣经》。由于他流畅地道甚至带有儒学色彩的译文风格,该译本显得颇为与众不同,成为当时在中国传播最为广泛的一个译本。1862年到1872年,他在香港和英国协助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后三卷,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是中华军事文化的经典之作,是最具海外影响力的中国典籍之一。其英译史漫长、英译本众多,近年来仍不断有新译本问世。新西兰汉学家彼得·哈里斯(Peter Harris)的《孙子兵法》英译本于2018年3月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同时出版,是海外《孙子兵法》的最新译作;该译本有美国军界高官作序,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西方对《孙子兵法》的最新认知;其底本选择颇具严谨性,具有现代性特征;其编排方法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体现了译者的细致入微和读者意识。但该译本也存在对中美关系认识不足和对原文理解错误、选词不当、表达不完整、文化特有词汇翻译欠妥等问题。研究包括哈里斯译本在内的海外《孙子兵法》英译本,能够了解西方对该典籍的认知与解读,补正其偏差,避免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扭曲和误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中国《刑法》官方译本和美国《联邦法典》第十八主题"刑法与刑事诉讼"的前657条(篇幅基本和官方译本相当)制成对比语料库,从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小句性替代和方式状语替代等四个方面对官方译本和美国"刑法与刑事诉讼"进行比较,分析了两个立法文本在替代衔接手段使用方面的异同,旨在使译者对于立法语篇中的替代衔接手段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准确使用这种衔接手段,从而更为简洁、地道地传达原文。  相似文献   

9.
桑顿·怀尔德是现代美国文坛卓越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其小说作品和戏剧作品均曾荣获普利策奖。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我们的小镇》于1938年在美国上演,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以《我们的小镇》原剧本在中国的现有改写版本(包括两个译本和多个舞台演出版本)为研究对象,以勒菲维尔的改写理论为出发点,分析《我们的小镇》在中国的改写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燕忠忙  邓涛  汪湉 《英语辅导》2010,(3):193-196
本文先从讨论翻译美学出发,阐述了诗歌翻译美学,接着在解读《声声慢》的基础上,对美国肯尼思·雷克斯罗斯的《声声慢》译本和我国许渊冲的《声声慢》译本进行了详尽的评析,进一步诠释了诗歌翻译美学。  相似文献   

11.
《飘》是一部著名的美国小说,自上世纪介绍入我国以来,已有多个译本。这些译本因其译者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本文将选择1940年傅东华的译本和2010年李美华的译本进行比较,通过探究两个译本不同的语言选择和翻译策略,分析其中的性别因素和时代因素,明确性别和性别意识对翻译和译者主动性发挥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城畸人》作为美国现代文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1983年首次在中国译介,并于2020年重译出版.近些年,文学作品的重译成为翻译研究的重点.对比研究两个时隔多年的译本,分析旧译本中出现的疏漏或误译、语言陈旧、言语生硬拗口等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译文的忠实性、曲解原作者的意图,也会给读者造成困惑.重译文学作品能够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蒙学要籍《三字经》很早就受到西方关注,留下了诸多西文译本,在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三字经》西传过程中,来华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耶稣会士罗明坚完成了《三字经》的第一种拉丁文暨西文译本;《三字经》的早期俄文译本均由俄国东正教驻北京布道团的随班学生完成;马礼逊等来华的新教传教士推动了《三字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同时,来华传教士们完成的《三字经》西文译本大多起到了汉语教材的作用,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4.
《瓦尔登湖》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非虚构作品。笔者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看到普通读者能够买到的三个中译本,分别是:1.徐迟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6月;2.王家湘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3.李继宏版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三位译者,均可称得上是大家。徐迟老先生如今已不在世,而他却是国内第一个翻译《瓦尔登湖》的人。从1949年的第一版开始,至今再版达六版之多;北外英语系教授王家湘,曾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的称号,笔者周围很多朋友购买的,就是王家湘版本的《瓦尔登湖》;八零后翻译家李继宏,代表作《追风筝的人》《小王子》,号称自己的《瓦尔登湖》译本是"160年以来,最好的中文译本"。三位译者各有千秋。而本文将以《瓦尔登湖》开篇,暨"ECONOMY篇"为分析对象文本,以一些英语学习者常见的句法结构、修辞现象为分析实例,较为浅显、直观地比较三种译本的优劣。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15.
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在翻译界最负盛名,这两个译本迥异的翻译风格常常被用来对比研究。杨宪益的《葬花吟》译本注重诗歌意境与风格的重现,霍译本则倾向于音韵美与形式美的彰显。本文试图通过对红诗《葬花吟》杨、霍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透视两位译家的翻译风格,进而让不同国别的读者能更好的通过对《葬花吟》这样两种风格译文的了解更进一步把握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肖洁茹 《海外英语》2012,(3):155-157
天才作家张爱玲20世纪40年代就享誉中国文坛。《金锁记》更是她公认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然而,经她自译的《金锁记》却在美国市场反应冷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学者金凯筠的译本《倾城之恋》,后者成功进入象征荣誉的"企鹅经典"。同是张爱玲作品译本,同样采用了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却接受迥异,因此,有必要分析文本之外的因素。这篇论文从意识形态和诗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文学文本的接受是由权力、诗学、意识形态等因素左右的。  相似文献   

17.
董为国 《英语广场》2020,(10):10-13
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视域下,对《浮生六记》林语堂的两个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1939年译本和1942年译本不同的翻译目的,并从篇章结构、文化负载词和注释三个方面对两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942年译本在1939年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译,在整体上保留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运用了更多的归化策略,甚至运用了"编译"的手段,让西方读者易于接受,产生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浮生六记》林译,特别是1942年译本对中华典籍英译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美国高等教育经典著作百种》的中译本。原书2001年出版,由C.芬彻等四位美国教授选注,是第一本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与成就的精选书目。译者希望这个书目对中国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生与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水浒》的首个英文全译本是由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翻译完成的,这个译本从问世至今一直受到广大西方读者的喜爱。与此相反的是,在中国,这片被赛珍珠一直视为第二故乡的大地上,赛珍珠其人及其译作却一直饱受评论界的争议。近年来,生态翻译学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使我们有可能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并评价赛译本《水浒》,以公平客观地对待赛珍珠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次分析了《西厢记》奚如谷和伊维德1995年合译本,认为该译本有别于以往的《西厢记》译作,此译本选词精妙,考究严谨,对白唱词采用散体译法,通过忠实意象传递,用异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向西方读者展示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文学,指出此译本对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