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茉琳 《青年记者》2012,(17):41-42
电视专题节目要想做得活,做得好看,主持人是一个重要因素,从我们的收视经验来看,主持人良好的临场表现会让观众跟随主持人的声音和形象进入节目情景和内容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专题节目的成败.从自己的从业经验出发,笔者试论现场主持和采访提问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相似文献   

2.
王昉采访了个专题:穆青日记。1996年秋的一天,穆老领我们到他家展示了他的全部日记。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采访     
碰上了一个“老实疙瘩” 每个记者对于自己新闻生涯中的第一次采访,都会留下难忘的记忆。而我在第一次采访时便碰到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进入《解放日报》不久,对新闻刚刚有了些感性认识,我和张铁夫就接受了一个任务——采访当时边区的模范工人赵占魁。大概当时报社里实在抽不出人手,或者是领导有意给我们一个锻炼的机会,所以才让我们两个新来的年轻人挑起这份重担。报社在分配给我们任务时,就强调说这是一次重要的采访,一定要搞好。 尽管我们内心都有点忐忑不安,但想到这是当记者的“第一炮”,无论如何也得干好。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到当时的中央职工委员会,因为赵占魁这个典型是由他们向报社推荐的,所以我们想先从这里开始了  相似文献   

4.
碰上了一个"老实疙瘩" 每个记者对于自己新闻生涯中的第一次采访,都会留下难忘的记忆.而我在第一次采访时便碰到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进入《解放日报》不久,对新闻刚刚有了些感性认识,我和张铁夫就接受了一个任务一一采访当时边区的模范工人赵占魁.大概当时报社里实在抽不出人手,或者是领导有意给我们一个锻炼的机会,所以才让我们两个新来的年轻人挑起这份重担.报社在分配给我们任务时,就强调说这是一次重要的采访,一定要搞好. 尽管我们内心都有点忐忑不安,但想到这是当记者的"第一炮",无论如何也得干好.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到当时的中央职工委员会,因为赵占魁这个典型是由他们向报社推荐的,所以我们想先从这里开始了解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5.
当记者已有十八个年头了。在采访经历中,一直沉浸在专题新闻报道中,有时很懒惰。多年的采访,我突然有了一种不曾有过的感动,而且越来越深刻:那就是在采访中,要更好地把握人性美、人情美,体现故事性、情感性。那我们该如何把握好人性美的专题新闻报道呢?一、深入观察记者必须到现场才能找到新闻。到了现场,我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而要调动自己的鼻子、舌头、手、脚和头  相似文献   

6.
摄影专题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它既不同于各种体裁文字的新闻,也有别于图片新闻中的单幅作品。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采访方法与要求也有所不同。专题采访作者的基本功一个摄影专题的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功是多方面的,这是完成摄影专题的重要前提。我们可以借用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把这些基本功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硬件”,二是“软件”。所谓“硬件”主要是指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作风。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而摄影专题作者的深入实际比其他作者显得更为重要。相对而言,文字记者的采访,不一定全部在现场进行,而摄影记…  相似文献   

7.
去年夏天,编辑部让我到一个消灭“工业空白村”较好的乡去采访,以便配合全县乡村工业迅速发展的宣传。可去了一调查,事实并不象汇报讲得那么实在:有个村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竟在村委会门口堆了一堆黄砂、石子作样子,说这就是村办的水泥制品厂。看来,这次任务我很难完成。但是既出来了,总不能空着手回去,我便跳出编辑给的  相似文献   

8.
去年8月到12月,我们受报社编辑部的派遣,到鄂东大别山区进行了专题调查采访。报纸上为此开辟了《大别山采访记》专栏。我们行程1,000多公里,共发文字稿45篇,其中专栏稿35篇,约4万字;发新闻照片45幅。这次采访,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对于我们青年记者,无论是思想作风,还是业务方面,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制作专题版面,是现代报纸在日趋走向多版面经营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心策划的专题版,会提升读者对报纸的关注度。特别精致的版面,还会被读者珍藏。 如何使专题版面做得好,做得精呢?那就是要有创新意识。 主题创新 一个专题版的生命就是它的主题,其它从版面到文字都是为此服务的。确立了一个具有独特性的主题,就是奠定了一座大厦的基石。有了坚硬的基石,我们才能在此上面盖出华美的房屋。只有不断加强对主题的创新意识,才能使专题版面真正称得上是专题版面,它里面  相似文献   

10.
要使专题节目感动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文的观照,这是社教类专题节目中一个非常鲜明的价值观。作为人,在社会的大家庭中有他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义务等,从他们的感情来说,都有喜、怒、哀、乐等。人,永远是电视媒体采访拍摄的对象。凡是感人的专题节目总是把“以人为本”作为主旨,把人表现得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喜有悲,感情十分丰富,与之能够产生共鸣。近年来,我国的电视片特别是社教类专题节目从平面表现进入了一个立体式的创作时期。采访对象再也不是“哑巴”人、或者是被人牵着的木偶人,不再是那种常常被编导和其它创作人员外加了许多评判的人。那种单向的创作,已经一去不  相似文献   

11.
上周.我们因“SK-Ⅱ再陷安全门”事件.到省中医院美容科拜访朱智生主任。这是一个瓤泼大雨的午后,朱医生刚刚结束学术交流从德国回昆.我们看到慕名而来的患者排成长龙。早听说朱医生是云南权威的“祛斑治痘”专家.让他拥有了一支强大的“爱肤粉丝团”,这次采访才得以一见。  相似文献   

12.
采访现场的情绪控制樊玉媛采访现场的情绪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明显影响着采访效果,应该作为一个专题来加以深入探讨,以利于报道的改进、质量的提高。提出情绪控制问题的根据一、从思维规律的角度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感性到理性。感性的认识虽然多...  相似文献   

13.
<正>2007年2月1日,北京现代汽车大厦,EMC公司会议室,刚刚会见完一批客户的周西柱匆匆走了进来。年初的这头一个月可是把他忙坏了,先是到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公司总部的开年大会,接着又在国内的南方城市转了一圈,一连拿下几个大订单,一个月下来,周西柱比起上一次我们采访他的时候要略显消瘦,  相似文献   

14.
有些记者,每到一个地方采访,总能很快抓到一批有时代气息的新闻。他们经常是手里有写的,脚下有采的,工作十分自如泰然。我也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记者,我深入实践,勤奋努力,但在一个时期内始终没有突破性的成就。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才发现这和自己宏观意识弱有着极大的关系。那是1983年,中央1号文件下达后不久,我在乌鲁木齐县采访。在县上辛辛苦苦跑了好几天,采访了好几个公社和村庄,可是最后竟没有抓住一个  相似文献   

15.
太行寻访     
今年6月间,我们到太行山寻访当年送日本小姑娘“兴子”(即现在的美穗子)的人和事。40年,人事沧桑,时代变迁,把当年八路军送兴子的来龙去脉弄个水落石出,一开始我们心中是没有底的。从北京坐火车到石家庄,又住了一天,采访本上还没写一个字。当年的队伍不在了,当年的亲历者各自东西,生死不明,采访从哪里开始呢?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事实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从本期起开办《采访与写作讲座》,特约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采访写作研究室撰稿。本讲座比较系统地介绍有关新闻采访写作的基本知识,为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同志和爱好新闻工作的同志引个路子,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我们希望读者看了讲座的文章如有什么意见,及时来信告知,以便加以改进,把讲座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雷雨 《军事记者》2006,(3):35-37
在西藏日喀则长达1500余公里的边境线上,驻守着一个个英雄的团队;在巍然耸立的雪山之巅和通外山口,矗立着一座座前沿哨所。千万个可亲可敬的战友兄弟就守卫在那里。2005年10月8日,国庆长假刚刚结束,我们4人——解放军报主任记者杜献洲、西藏军区宣传处摄影干事张震、日喀则军分区新闻报道员刘有飞和我,组成一个采访小组,踏上了为期半个月的赴边防采访之路。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边关行,也是令记者终身难忘的一次采访经历。当记者应《军事记者》编辑之约提笔记录这次经历时,距那次采访已经过去了整整4个月。然而半个月的履险,一路上看到和听…  相似文献   

18.
在我十余年的记者生涯中,1990年是个极不平常的年份。那一年,我几乎一直在贫困山区里行走,一直在围绕环境、人口、贫困、发展这样一个大主题进行专题采访。虽然这次采访活动一直延续到好几年以后,但主要的采访都是在那一年里完成的。那一年,我到过青海东部干旱山区的民和、乐都、化隆、循化4个县的30余个贫困乡镇、近百个贫困村,累  相似文献   

19.
庞万红  韩苗苗 《今传媒》2005,(12):59-60
初见《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是他刚刚从拉萨采访归来,还没有从醉氧状态调整过来,脸上带着明显的高原印痕。个头不高,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全然不像我们想象中人高马大的形象。说到曾经的成功与失败、艰辛与困苦,他似乎平平淡淡,却在不经意间划出一条轨迹,那便是一个摄影记者对新闻  相似文献   

20.
一、对点面结合的两种理解 从广义上讲,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总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这样两个过程。这种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就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反映在采访上就是点和面的关系。这个点和面,就采访地区来说,是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就采访单位来说,是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就采访对象来说,是重点对象和一般对象;就了解情况来说,是重点情况和一般情况;就搜集材料来说,是重点材料和一般材料,如此等等。试想我们哪一次采访能离得开上面说的这一点或那一点呢?因此,可以说每一次采访都有一个点面结合的问题。 从狭义上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