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影  阎卫东  付永生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5):102-104,109
通过应用认知调整技术和情绪释放技术对一名学生个体危机进行相关干预,介绍了危机干预的操作流程。着重描述了如何将个案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指标纳入整体的应激人群心理行为数据中的相关操作,意在通过建立危机事件后应激人群心理行为数据库,构建心理危机干预诊断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周茜 《现代教育》2014,(5):93-93
自我管理是指个体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调节、控制或约束。学生自我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对自身思想、心理、行为的动态管理;二是学生个体对集体社会行为的管理,以及集体作用于学生个体的交互式管理。  相似文献   

3.
学生自我管理的构成要素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的自我管理,一般理解为自己管理自己,是一种自我调控、自我约束的行为。具体地说,自我管理是指个体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调节、控制或约束。学生自我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对自身思想、心理、行为的动态管理;二是学生个体对集体社会行为的管理,以及集体作用于学生个体的交互式管理。  相似文献   

4.
韦钰 《中学理科》2008,(1):112-113
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在行为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它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相适应的行为上,也蕴涵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征上.而心理问题就是这些行为的反映.大量的资料表明,现代社会的紧张、攀比、竞争以及新旧体制、新旧观念交错中的从冲撞带来的形形色色的刺激和迷惑,使未成熟的学生心理发展受到过重的心理困扰.但是,在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往往忽略心理教育,有很多问题是心理造成的.因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聚集成群的人将形成一种不同于个体心理的社会心理,它是发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心理基础。学生群殴事件是一种既普遍又特殊的群体性事件类型,我们有必要对其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进行分析,以便正确引导学生在群体中学会"共同生活",尽量避免"800名学生群殴"之类的悲剧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针对青春期学生易出现不稳定情绪或非理性行为.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运用色彩效应进行心理调节。对陶冶情操、防止过激行为引发不良事件.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以来的十余年间,美国对灾后个体身心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灾后群体心理行为及其理论解释等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未来灾后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从研究个体心理反应深入到群体心理行为;从关注消极心理反应拓展至积极心理反应;重视灾难后长时程的追踪研究;比较不同性质灾难事件的创伤反应机制;探究文化差异对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从而将创伤心理实践建立在坚实的研究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闫颖 《教学与管理》2012,(24):68-69
一、心理危机的预测心理危机是个体运用惯常的应对方式无法解决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事件时所发生的一种心理反应。虽然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危急性等特点,但它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通过学生在生理、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来测知学生是否处于心理危机之中。1.生理上的变化。部分学生因经验和阅历不足,  相似文献   

9.
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映时所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心理压力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与压力事件密切联系。心理压力作为个体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状态,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三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心理压力具有情绪性和动力性等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0.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指个体通过正面事件,正面引导,运用语音、表情、眼神、笑容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刺激影响他人,使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得到正确的认知和产生正能量的过程。如果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能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那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及想象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校园自杀事件后.校园正常教学秩序被打破。师生处于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学校应开展心理危机干预lT作。通常学校关注的是自杀事件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干预的对象往往是学生,却忽视了教师群体。校园自杀事件是意外性危机事件.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一些教师心理上会受到冲击。易产生暂时性心理失调。  相似文献   

12.
孙小然 《江苏教育》2022,(32):39-42
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良好的个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预防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当前,中小学个体心理辅导存在沟通模式单一、心理辅导效果难以维持等诸多问题。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将生态系统理论引入中小学个体心理辅导,积极探索心理辅导室、班级、家庭3个微系统间的沟通合作模式,助力解决当前中小学个体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提高个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档案就是运用行为观察、心理测试、记录、面谈等方法,获得幼儿个体身心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料,把它们积累起来归档整理,按阶段进行分析比较,反复观察测试,了解幼儿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或对某一事件发生的反应变化,解说幼儿个体在心理发展上的行为规律,以此作为对幼儿个体进行教育的依据,调整教育的方法和态度,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4.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独立处理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即个体适应社会和环境的有效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仅为82%,存在中等以上程度心理行为问题的由多至少次序是:自我控制、情绪状态、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和动机.这些现象表明: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紧迫时刻了.  相似文献   

15.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反映着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包含着个体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信念等多种因素。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注意引导学生有个性地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的语文活动。在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中,构建起他们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个体的心理过程来看,突发公共事件将形成个体的心理应激,并表现出较大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和个体人格特征等,从而使有些人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心理应激特征,出现极度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反应,甚至诱发心理疾病。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个体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出现受挫心理,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就群体心理而言,面对危机或突发事件,群体舆论方面会出现一种群体扩散效应,群体行为方面则可能出现责任扩散效应,从而不利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7.
趋避动机是由个体对积极、消极刺激的敏感性感受不同而产生的一种行为动力,其主要理论是强化敏感理论,并可由BIS/BAS量表和ATQ量表进行心理测量。趋避动机与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如果趋避动机的调节失衡,会产生各种心理不适甚至心理疾病。趋避动机研究对教育的启示有改变个人消极认知,积极归因;获得成功体验,适时进行激励;调动师生的进取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主要目标是使教师和学生趋近积极事件,回避消极事件。未来关于趋避动机的研究仍可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雷军  佟颖 《辽宁教育》2013,(6X):37-38
<正>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是个体在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中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叛逆心理是个体对于外界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疏导与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突出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严重,人际关系紧张,自我意识过强,心理行为偏执,情绪起伏不定,极端心理严重等.对中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疏导与干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抓住心理健康课程这条主线,建立心理预防干预体系和学生自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一、青春期心理危机的内涵心理危机是指事件带来的影响超出了个体的应对能力后.个体陷入的一种应激状态,需要借助外界力量的帮助才能解决。青春期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发展的特殊时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家庭步入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青春期心理危机是指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其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自身已有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无法承受各种突发事件对自身心理的冲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