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国内林农和林业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困境,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难题。林权抵押贷款项目的设立就是为了解决农贷问题而设定的。本文通过对贵州省贵定县采取林权抵押贷款获得的明显成效进行研究,深入探索林权贷款的运行机制和其绩效评价,指出了林权贷款在加速林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和促进金融机构增盈增效等方面发挥的巨大推进作用,同时对其绩效评价进行了一些摸索,为林权抵押贷款相关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金融业及时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开办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为此笔者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富源县于2007年开始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县委、县政府制发了文件、成立了专门机构,开展了林权登记等工作,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针对林权抵押贷款推进难度大林农专业合作社组建迟缓,林权行动调处难度大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林权管理服务、加强林地管理、大力推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曾丽红 《科技广场》2009,(8):127-1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抵押贷款业务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风险,诸如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抵押物风险、信用风险等。能否认清并有效化解这些风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抵押贷款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抵押贷款风险的表现,找出抵押贷款风险的成因,并借鉴典型国家和地区抵押贷款风险防范的先进经验,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抵押贷款风险防范的手段和对策,为我国商业银行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的深入开展,由于确权发证不明、林地价值回归、林业政策变动和人为因素等引发的林权纠纷纷纷呈现。根据科斯定理,解决林权纠纷的重点在于明晰产权,解决权属问题。因此,要有效预防并解决林权纠纷,就要做好清理遗留的林权纠纷、加强相关法律宣传、规范林权纠纷管理工作、完善林地流转定价机制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等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6.
浅析制约林权抵押贷款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颁布,无疑为我国建设现代林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金融行业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林权抵押贷款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利民政策,在具体操作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和难点,需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完善.在不断推进林权改革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房地产本身的特点,房地产抵押贷款存在着很多风险,一个方面的风险是制度风险,另一方面就是给银行带来的风险,特别着重从制度角度分析了产生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原因。为了控制这些风险,提出了一些防范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侯娟 《中国科技纵横》2014,(17):270-270
林权抵押贷款这一金融新产品,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推动“三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柯小霞 《科技广场》2010,(4):123-124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业务越来越多.由于评估人员技术水平和执业素质及银行贷款门槛偏低等因素导致银行面临风险.因此分析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对降低银行抵押贷款风险,促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业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于2009年6月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会议系统研究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的机遇,全面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动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全面推开,林业工作中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和新形势下的一些矛盾逐步显现,本文立足川中地区一个丘陵县的林改工作,以小见大,具体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对林业事业发展的影响,探索林改后林业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国防知识产权抵押融资能够扩大军工企业融资来源,促进军民两用科技成果双向转化,鼓励自主创新,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抵押融资将使金融机构面临更高风险。主要的风险源:缺少法律依据产生的政策性风险、权利归属不清产生的法律风险、权利的公权性产生的长期担保风险、价值难以评估产生的错误估值风险、产权价值难以变现产生的市场风险。需要从建立促进国防知识产权抵押融资的体制机制、完善现有法律制度、完善国防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制度、培育和完善国防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出台优惠政策减少国防知识产权抵押担保风险等方面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创新、监督管理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林权制度改革是指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明晰山林权属,落实经营主体,放活林业经营,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重新确定集体林地的生产关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这项改革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由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被称之为“第三次土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我县全面完成后,再一次激发了土地的生命力,“山有其主”变成了现实,也再一次点燃了这块土地上劳动者的希望,唤醒了全县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水,激发了全县林业经济的生机和活力,部分乡镇还以林改为切入点,助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开展林权流转。笔者在林业一线工作多年,参与了乡镇的林业改制,改制后的林业发展迅速而喜人,下面笔者就林权改制后巨变的原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林权制度在不断地深入改革方向,严谨改革制度,从我国的国家试点单位到整个普及林权改革体制,都是在为了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我们需要通过对于其改革制度的现状与相关出现的问题、对策建议进行分析,让我国的林权制度改革能够尽快的适应以及配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方向与特点,让其能够进驻到市场的经营环节,实现资本的周转运行,为未来林业的发展指引新的发展道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浅谈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4年中国的金融资产为261910.8亿元,而四家国有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72919.86亿元,占市场份额的66.02%;金融机构当年人民币存款为32469.48亿元,贷款18367.26亿元,存贷比例指标为176%,远高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75%。在国内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占支配地位的是贷款业务,因此普遍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贷款风险。尽管贷款风险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但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目前的贷款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即由于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日益增…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专利质押融资质物的价值类型本质上是质押贷款资产价值。商业银行在开展专利质押融资质物评估时,要考虑质物在未来整个贷款期间可实现的资产价值,综合考虑财务价值与战略期权价值,运用改进后的Black-Scholes模型构建专利质押融资质物评估模型,结合商业银行对某公司专利质押融资项目的价值评估对该模型开展算例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凭借质物可得到贷款赢得发展机会,而银行风险也在有效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试点已经正式实施,发起银行也随之面临着潜伏于贷款发放、资产管理、债券设计、发行与交易及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风险。本文通过对这些相关风险的研究,提出银行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手段,以求设计出较为完善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8.
陈多宁 《今日科苑》2007,(10):81-81
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资产处理方式和融资工具,在我国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在引入这一金融工具时,不但要对其市场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不能忽略对其法律环境的分析,因为法律制度不仅是确保证券化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成本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创新型企业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实务中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是商业银行面临巨大风险,却缺乏对其风险的客观评估。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视角,依据“双构面”有限理性理论,通过市场调查方法,构建了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影响因素的结构框架,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商业银行打分表,确定了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以提高商业银行对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加强其对贷款风险的控制,推动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顺利实现。文章为化解企业实务中的“创新型企业信贷配给困境”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借鉴,并为完善和改进中国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有重要地位。在加快林业发展过程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是深化林业改革的核心和根本所在,是克服林业的落后局面,尤其是林业产权不落实、权属不清、责权不明、林农负担过重、经营机制不活等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动林农积极性、增强林业活力、提高林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林农权益、促进林区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