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威 《教学考试》2024,(22):54-57
<正>2020年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作为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明确规定了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作为高考的主要依据,这在近年来高考综合改革和高考命题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总体特征来看,“核心价值金线”即“无价值不命题”贯穿高考命题和评价的始终,“能力素养银线”即“无思维不命题”成为高考命题和考查的重心,情境作为考查载体即“无情境不成题”是“金线”和“银线”的串联线。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课本承载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导向,渗透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体现着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不仅要“走进教材、用好教材”;而且还要“走出教材、超出教材”.特别是以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内容的新授课,如果想要使课堂达到高效与精致,那么我想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首先要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3.
2020年北京高考结束了之前的“理综模式”,开始了六选三等级赋分制.作为新高考的“元年”,2020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符合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和体现高考的引领作用和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镁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93-94
生命教育是促使个体主动地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进一步将自己的所学回馈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生命,深化并且延展个体“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而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实现生命的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对我校第二课堂开辟的意义进行思考和研究,并对其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强调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旨在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对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塑造真正和谐,平等的校园英语文化.  相似文献   

5.
庞颖 《江苏高教》2023,(5):19-29
中国高考具有“早发内生型”特征,2014年以来的高考综合改革对高考制度的“早发”与“内生”产生了极大的挑战。“早发”体现了高考的历史性,高考的选才、纸笔测试、高竞争与科举的选官、程文、高利害同源;“内生”表现为社会发展与高考制度、资源配置与统一高考、差序格局、高考公平的关系密切。“早发内生型”特征于高考综合改革而言有阻力亦有动力,当下及未来的改革应基于厚重的历史文化、神圣的职责使命,析出考试大国、教育强国高考改革的价值导向;基于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差序格局的中国社会,关注政府机构在高考中的角色转换;基于恪守公平的基本原则、进阶性的时序模式,构建相对统一、有限多样的招考方式;基于追求科学的基本准则、自适应的组织模式,探索适于中国国情的高校招生胜任力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考试历史的国度里,大学入考试制度因其被强化到“唯一可靠的衡量个人知识和能力大小的硬性指标”的程度,同时又被视为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获取更高更好发展机会与权力的必要途径(如“跳农门”、“提升干部”、“攀登科学高峰”等等).一次又一次地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1966年批判考试制度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十年动乱,考试被无端地取消,教育的荒芜,导致了中国建设人才的断代现象,人为地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977年恢复了严格、公正的高考,考试制度的改革又成为教育上拨乱反正的突破口.而今天,人们再一次把教育改革的聚光点集中到高考上,这意味着高考改革将再次成为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建立新的教育体制的突破口.高考改革的地位太高了,让人目眩,高考改革的责任太重了,让人心悸.以致于考试改革自身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变得模糊起来.本文试从高考改革最基本的问题,即高考制度的弊病“片面追求升学率”探讨起,以明确高考改革的基本动因、自身价值及其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包括:核心价值、科学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把握四层的涵义能高效引导课堂教学.2020年北京新高考改革,物理学科变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紧密围绕四个层次的要求进行命题,极佳地体现了等级划分能力,充分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以及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取得了北京新高考改革的“开门红”.  相似文献   

8.
2014年我国高考进入综合改革新阶段,浙江省、上海市作为两个试点省市成为高考改革践行先行者。历经9年,浙江省高考先后经历了“保障机制出台”“赋分办法调整”“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限定”等过程,以期更好落实“选择性”的理念。但实践过程是否践行了“选择性”理念?立足于浙江省高考现状背景,以最有争鸣的物理学科为例,通过对不同地市教师、学生的调研与访谈等进行分析,发现物理选考保障机制下存在利益再驱动、物理选考人数存在区域差异、师生对选考认知与归因不一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改革需要深化物理学科价值建设,关注课改与考改的一致性;统筹校际资源分配制度,鼓励“特色高中”建设;促进理解高考定位与人生规划,发挥高校招生政策引领。  相似文献   

9.
高考改革作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一头连接中学素质教育的指挥棒,一头连接高等专业人才的筛选器,承担着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重任,无论对国家社稷还是对个体人生都具有重大影响。21 年广东高考将加入新高考的行列,作为高三一线教师,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试题改革带来的变化,新题型更强调学生的思维品质,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本文以主观性试题的设计为例,浅谈这一感受。  相似文献   

10.
201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体现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数学价值观的培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更是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命题中建议应围绕数学内容主线,融入数学文化,不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紧接着,在 2017 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高考考试大纲中,更是体现将数学文化作为考试内容的一部分,进一步将数学文化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为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在考试题中渗透数学文化已变得刻不容缓。因此,对渗透数学文化的高考数学试题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其显著特点及数目、分值的变化趋势,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期引起广大教育者对数学文化的重视,并给出相关教学建议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1.
从价值层面看“3 X”高考改革方案“3 X”高考是一种改革 ,它的价值只能用研究它的方向和它对整个制度的影响来加以判断。实际上 ,高考改革不单单是个技术问题 ,还必须对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公正的高考制度的最有效途径作出思想意识的选择。这样做 ,还必须对几个问题作出回答 ,一是为什么要提出“3 X”高考改革方案?二是“3 X”高考改革方案到底好在哪里?三是我们接受“3 X”高考改革方案的根据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 ,将有助于我们理解“3 X”高考改革方案对于整个教育发展的意义。1 为什么要提出“3 X”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文化建设观,反映着他现代的民族的文化视野,其出发点在改革他面对的文化和人生的痼疾,推动中国文化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他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贯穿着他的“立人”的理想和精神解放的历史欲求。他当时召唤“精神界之战士”出现,包含着对传统的现代性和启蒙现代理性的批判。研讨鲁迅的文化建设观及对现代性的反思,对于当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考作为联结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与纽带,对于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导向功能,对于高等教育则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高考又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其不仅是教育界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因此,对于高考进行的任何一项改革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近十多年来,高考改革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期,在分省命题、自主招生、科目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均展开了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2009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高考改革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总体方向被概括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那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总体构想?高考改革究竞应该如何具体推进?自主招生应该如何进一步走向深入?高考究竟应否取消文理分科的模式?“中国高考应向何处去”是理论工作者必须直面、必须追问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议题。本刊为此组织了以下几篇高考改革研究专题的论文,分别从不同方面对于以上追问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科举考试作为一种制度,已经成为历史;但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却一直对中国的教育产生着影响。分析科举的价值并总结其教训,给人们的启示是,高考的活力在于改革;高考作为一种教育机会的竞争制度,必须与时俱进,让改革、创新成为其惯例和特征;对高考改革进行远景式设计,让它成为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在高考科目上进行组合,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以多种途径提供教育机会,拓宽人才选拔的渠道;尽快为考试立法,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翁成福 《教学考试》2022,(27):49-53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因此,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是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中国文化”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复习备考中越来越受重视,对该内容的考查不仅提升了师生的文化素质,还能树立中华儿女的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自豪感,使“中国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6.
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高考评价承载着“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正紧扣着时代的脉搏,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领域产生着“震动性”的影响.数学新高考的考查路向与高中数学教学成效尚存有一定的适应性空间,反映在学生的答题素养上主要有:想得不深,变得不当,算得不好,写得不精.要实现数学新高考改革与高中数学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建议数学教学重视以下四点:教深度思考,教合理变换,教运算思维,教精准表达.  相似文献   

17.
考试说明是每一位高三老师关注的焦点,“题型示例”作为考试说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样题”是针对一个个考点的典型试题,承载着高考将“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等多种信息,所以研读、分析“样题”,对科学高效备考至关重要.本文以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化学部分为例,简析“样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万杰 《中学文科》2005,(12):30-30
据笔者有限的观察,很多中小学教师是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富于深度的理解;特别缺乏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和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度理解:缺乏对于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因此,创造性地、批判性地使用教材,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必要,这就需要一种文化眼光,一种道义的承担、思想的积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高考,时兴“议论文”。议论些什么呢,家长里短吗,校园生活吗,社会政治吗,经济军事吗,通通不是,中国高考的惟一议论对象,乃是“人生”。今年的高考,从全国试卷到各地方试卷,仍然继续让高中生写议论文,题目有“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价值与位置”、“铭记与忘记”、“安”、“留给明天”、“纪念”、“一叶一枝一世界”、“跑的体验”、“脸”、“今年花胜去年红”、“凤头猪肚豹尾”等等。还有福建的根据两幅不同的圆形图发议论,上海的让学生“审视和辨析”一堆材料,然后谈谈社会文化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把这些题目一看,我知道,一副…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数学承载着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进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