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历史上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其诗歌创作中渗透着“酒”文化,在“醉”的表象背后,是陶渊明独立、自我精神的另类展现,其诗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和文化价值。文章结合陶渊明的人生际遇,以其诗歌创作为切入点,对诗歌中的“酒”文化及精神进行全方位的挖掘,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饮者”形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赏析中唐李贺《苏小小墓》和现代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弃妇》的基础上发现二人在各自所处的时代用同一旋律创作出了同样的"弃妇"诗歌意象。"弃妇"是诗人自我内心世界的真实形象化身,是诗人主观化的幻想,是诗人气质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小说《塔楼》中,伊根创新地以男性声音讲述故事,以开放的结局颠覆传统叙事,这不但赋予了哥特式小说新的活力,也形成了文本是要由作者掌控的独特风格。《塔楼》采用元小说叙事的方式,小说中正在讲述故事的人物声音往往被另一叙事者打断。然而,伊根颠覆传统哥特式小说叙事的同时又保持叙事的完整性和人物刻画的多样性,小说人物都被刻画得有血有肉,他们或者是身体上或者是精神上处于被"囚禁"状态。通过作品叙事,伊根以俯瞰的角度审视当代图像文化,探讨图像文化相关主题,探讨人与科技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是如何改变人们的自我认知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识,从而使读者意识到在高科技蔓延的时代,人们往往应对的是转瞬即逝的虚拟事物,而非真实的实体,不同人衡量这些事物在交流中的意义的标准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词中出现了数量不少描写"渔父"形象的诗词,非常具有典型性,渔父形象成为唐人心目中的隐逸高人和超然洒脱、寄情山水、旷达闲适的生活代表。分析了唐人诗词中的渔父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思想感情、生活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张存向 《小学生》2010,(4):28-29
表象是一种普通的心理现象,人们感知过的某一事物,其形象常常会在头脑中以痕迹的形式保留下来,以后这种事物虽未出现,但在一定条件(刺激)影响下,它的形象仍会在头脑中再现,这就是表象。表象是通过感知下的形象,因此它是直观的、形象的;但表象总是在多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的是感知对象的一般特点,因此它是概括化了的形象。形象思维是人在头脑中运用形象(表象)来进行的思维,没有表象就不可能有形象思维,正确、丰富的表象积累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陶诗平淡自然风格之成因,很大程度由其田园诗中真实的自我形象使然。即其诗作是诗人在躬耕自资的过程中完成的,其中贯注了诗人对田园最真实的感受。他不是站在旁观的角度对田园风光的欣赏,而是以自我躬耕的实践去贴近田园、土地。因而,其田园诗的价值就在于其中凸现了一个真实的躬耕陇亩的诗人形象,在于他笔下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田园。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一直以来是很多哲学家、理论家和文学家思考的重要问题,卡夫卡通过《城堡》中K对城堡追逐的过程及其特征传达了他对人的主体性建构的思考。他像K一样通过各种努力企图把握完整统一的自我,但他的生活处境就和K面对的他者现实一样是破裂崩溃、不可掌控的,因此主体性的建构是无限延伸、不会终结的,那种追逐终极自我的美好愿望只是一种虚妄的幻想。  相似文献   

8.
“女妖”是幻想文学中常出现的形象之一,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揭示出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对车培晶的新作《我的同桌是女妖》中出现的新女妖形象作以分析,其对魔法世界的否定和颠覆,也预示着对人自身价值力量的一种肯定和建构,承载着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同时,这一形象变异也为幻想文学的创造埋下了一粒新品种并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9.
幻想主题批评作为戏剧修辞的一种方法,可用来解读国家大背景下,社会团体成员共享的世界观.在社会交际中,国家形象是自我与国际认知信息互动的产物.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探析国家形象如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方式在群体中构建幻想世界,构造有力的主体间性,呼吁国家形象多符号化和修辞重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在当今的使用率却极高。它的便利、经济、多样的功能,满足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追逐时尚生活的需求。其发展变化之神速,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使得有人把“短信现象”誉为“短信风暴”,也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拇指时代”。从种种表象上来看,一种新的独特的“短信文化”现象开始形成,短信已成为追逐时尚的年轻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小资料     
记忆表象简称表象,指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的特征。它所反映的通常仅仅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表象在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在记忆中,人们能够回忆起或再认出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常常依靠表象来实现。表象可因概括性程使的不同而分为单一的(或特殊的)表象与综合的(或一般的)表象。单一的表象是指某个具体事物的表象。比如去过天安门的人头脑中留下了天安门的形象,这是单一的表象。综合的表象是指一类事物的表象。比如,一般树的表象,一般书的表象就是综合表象。小资料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用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来分析《洪堡的礼物》中两位男主人公维护主体意识,寻求文化身份的心路历程。在真实的第一空间中主人公无立身之处,身份危机,他们的主体意识是不稳定的;在构想的且主动选择的第二空间中,他们积极或消极地探索自我,进行主体救赎。两位主人公借助特定开放的第三空间,完成了身份主体性建构,从而深刻反映了现代美国文明中犹太知识分子话语权的丧失,同时也揭示了贝娄自我救赎的超然犹太伦理观。  相似文献   

13.
西方作品对中国男性形象的建构大致分为两类:"乌托邦化形象"和"意识形态化形象",而这两类刻板形象并不是西方对文本之外的中国男性真实情形的原样复制,而是欲望化的他者、一种幻想、一个虚影。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总体认识与主体情感,另一方面,又代表着整个西方对中国文化的集体想象,同时也是作家和本民族的精神关照。直到20世纪,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作品的兴盛,才逐渐打破了这一刻板形象,塑造了全新的华裔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表象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与感觉、知觉都属于感性认识,但表象和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产生的形象不同,它是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出现的形象。表象是从感知而来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感知才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但表象比感觉、知觉更进一步,具有直观形象性和初步概括性双重特点。所谓直观形象性,  相似文献   

15.
人在天地万物中最难认识的莫过于其自身,而人类又执著地不断探索着自身。自从人类超然于万物之上而成为自然之灵长之时,就希图将自己与万物区别开,以确定自己的位置。人类对于自身原初本性的探索,极类似于人类对于自然本源的寻幽,因此,人类对于自我规定性的寻求,我们可称之为寻找自我的宇宙之源。这种探索过程展现了一幅人类关心自己的命运,幻想掌握主宰自我命运的生动画卷。  相似文献   

16.
表象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与感觉、知觉都属于感性认识,但表象和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产生的形象不同,它是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出现的形象。表象是从感知而来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感知才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但表象比感觉、知觉更进一步,具有直观形象性和初步概括性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17.
英国幻想文学大师罗尔德.达尔在其作品《女巫》中,以精准的笔触和出奇的幻想,成功地运用"叙述上的真实"、"细节上的真实"、"幻想小说文本自身的真实"这三种叙事策略,将女巫世界"描写得如同发生了一样",不动声色地便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全然真实的幻想世界中,成功地营造了幻想世界"大真大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相似文献   

18.
表象联想是诗歌形象创造中最为普通的一种表象运动。在艺术形象创造过程中,人脑中那些具有力的结构的表象之间,彼此相互引发,由一个联想到另一个或者更多,使它们彼此联系起来,共同完成艺术形象的创造任务。表象联想一般可分为三类: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庾信的诗歌创造中具有丰富的表象联想内容,充分体现了他卓越的表现才能。  相似文献   

19.
自我、自由、欲望是李白诗歌的三个主题,也是理解李白精神世界的三个关键词语.李白诗中的自我,由现实自我、幻想自我Ⅰ、幻想自我Ⅱ的三重结构组成,并通过这三种自我形象的连接,对其后的思想资源加以统合.李白在与人生困境的抗争中,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自由意愿,传达对自由经验的向往.这种对自由经验的向往,成为其诗歌感染力、震撼力的源泉.李白诗歌的欲望主题则包含了真实的生命冲动,指向他所向往的自由经验.诗人的其他政治幻想、超现实幻想都因与这个感性层次的联系,而有了活跃的源头.作为一个抒情诗人,李白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在一个总的来讲缺乏自由的时代,用一种非常强烈的形式表达了人类与生固有的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了即使在环境强烈压抑下这种自由欲望如何搏动而不曾妥协.这正是李白诗歌的主题,也是人类文学最重要的主题.正是这一主题将李白与后代无数读者联系在一起,使李白成为人们心底里最喜爱、最倾倒的诗人.与这种自由主题相应,李白诗在形式上也具有最大的自由感(就古典诗歌范围而言).所有这一切综合起来,便构成了作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例的伟大诗人,一个无法模仿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写作提出这样的课程目标:“运用想象和幻想,丰富表达的内容。”对这一新的提法,值得同学们认真学习、科学把握。初中生喜欢想象,尤爱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和幻想的东西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通过想象和幻想,我们可以把记忆中的各种表象重新组合起来,建构出令人刻骨难忘的个性鲜明的新的形象,产生具有撼人心魄的新意义。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的必要条件之一。先来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俄国作家契诃夫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柯罗连科说:“您看您这张桌子摆着一个烟灰缸。您若高兴的话,我马上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