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第11届全运会皮划艇12个项目的决赛成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分段成绩的比较与分析,提出我国皮划艇项目在全程速度结构及有氧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对改进这一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平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节奏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锋  朱瑜  高岩 《中国体育科技》2014,(1):10-16,87
为了讨论不同水平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在奥运会比赛中不同分段的节奏策略,运用被试间事后准则多样组设计将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按比赛名次的25%平均分成4组,分析各组个人最佳成绩、比赛成绩、分段成绩特征及组间差异。结果表明,1~4组比赛成绩平均速度相对于个人最佳成绩平均速度比例分别为98.3%、98.1%、96.9%、96.4%,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运动员的成绩比其他运动员更加接近于个人最佳成绩。第1组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异小,表现出前慢后快的"J"型抛物线型节奏策略,而第2、3、4组表现出前快后慢的积极性节奏策略。第1组的初始速度低于比赛成绩和个人最佳成绩的平均速度,但后半程出现加速甚至高于比赛成绩和个人最佳成绩的平均速度,而第2、3、4组却相反。结论:名次靠前的运动员重现个人最佳成绩的能力强于名次靠后的运动员。运动员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除了身体训练水平之外,选择适宜的节奏策略也非常重要。选择适宜的初始速度,能有效避免后半程速度的过度下降。战术考虑、环境认知等心理因素影响了运动员节奏策略的选择,采用适宜的节奏策略能在运动成绩和名次上超过身体训练水平高但节奏控制不好的其他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参加亚运会与全国皮划艇春季冠军赛的皮艇运动员划桨技术和竞速结构的不同,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优秀运动员的划桨技术和竞技能力;研究方法:通过SONY摄像机对2010年全国皮划艇春季冠军赛和广州亚运会的200 m皮艇项目中参加男子单人皮艇(MK1-200 m)的运动员进行全程跟踪与定焦定点拍摄,运用德国SIMI运动分析系统对MK1比赛中亚洲优秀代表队的划桨技术和竞速结构做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MK1-200 m皮艇项目中,参加亚运会与冠军赛的运动员在一桨划距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时间、艇速和桨频指标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员的划距与桨频呈现出高度负相关,处理好桨频与划距的关系是运动员提高艇速的关键;两组运动员的出水角呈显著性差异,尤其是B组的出水角过小,划桨周期的时间较长,桨频降低从而使艇速下降,因此认为,桨的出水角不能过低。  相似文献   

4.
石严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62-363
梳理2003-2011年间历届皮划艇世锦赛男子单人皮艇3个项目的比赛成绩,对比赛成绩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欧洲占据男子皮艇项目绝对优势,亚洲水平较低;200m项目成绩逐年提高,500m项目保持不变,1 000m项目成绩有下滑趋势;200m项目与其他距离的相关性不大,但500m与1 000m项目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单人艇项目优秀运动员的多人艇实力也较强。对指导我国男子皮艇项目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优秀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比赛全程速度分配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明飞 《体育科学》2002,22(1):71-76
通过对173名优秀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多年的全程及分段成绩的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优秀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比赛全程速度分配方案均采用大致相同的“匀速游”,我国优秀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在全程比赛速度分配上均较为合理,差距在于总体训练水平与能力较低,具体表现在分段速度水平上。同时根据比赛全程各分段成绩百分率建立百分率模型和速度分配表,为从事长距离自由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制定理想速度分配方案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单人皮划艇500m竞速结构与竞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桨频曲线转折点的皮划艇500m比赛竞速结构划分方法;根据全程桨频和船速的变化特点,对每个阶段重新命名,更准确地反映了皮划艇500m竞速规律;冲刺阶段桨频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船速的提高,船速是否增长取决于平均桨力,它才是船速的最终决定因素;对世界大赛中分段成绩的进行对比分析;以我国划艇运动员杨文军参加世界大赛成绩为例,说明了竞赛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单人皮划艇500 m竞速结构与竞赛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桨频曲线转折点的皮划艇500 m比赛竞速结构划分方法;根据全程桨频和船速的变化特点,对每个阶段重新命名,更准确地反映了皮划艇500 m竞速规律;冲刺阶段桨频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船速的提高,船速是否增长取决于平均桨力,它才是船速的最终决定因素;对世界大赛中分段成绩的进行对比分析;以我国划艇运动员杨文军参加世界大赛成绩为例,说明了竞赛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在比赛中对身体能量的分配称为配速策略。现有关于赛艇配速策略的研究结论不一,来源数据陈旧,对我国赛艇东京奥运会备战的参考性有限。本研究旨在探究近十年来赛艇世界顶尖比赛的配速策略。从国际赛艇联合会官方网站采集2010—2019年间历届奥运会和世锦赛决赛A的分段时间数据,分析我国已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6个艇种(W1×、W2-、W2×、M2×、W4×和M4×)对应4个比赛分段(500 m×4,分别对应为Q1~Q4)的相对速度(相对于全程比赛速度的百分比),并探究其在2010—2019年的变化趋势、不同成绩水平间[水平1(第1名)vs.水平2(第2~3名),水平1(第1名)vs.水平3(第4~6名),水平2(第2~3名)vs.水平3(第4~6名)]的差异、不同赛事(奥运会vs.世锦赛)间的差异。结果:(1)过去十年内各艇种Q1~Q4的相对速度整体稳定;(2)各艇种在各比赛分段的相对速度方面,除了W2×的水平1和水平3在Q3存在显著差异,3个成绩水平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3)各艇种在各比赛分段的相对速度方面,奥运会vs.世锦赛间无显著差异(W2-的Q2除外);(4)W1×、W2-、W2×、M2×、W4×和M4×在Q1~Q4的平均速度分别约为102%、99%、98%~99%和99%~101%。结论:2010—2019年,6个赛艇艇种在奥运会和世锦赛决赛A中的配速策略整体稳定,决赛A不同成绩水平间的配速策略类似,奥运会与世锦赛的配速策略类似。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国家体委对1990年全国青年皮艇锦标赛的竞赛办法作出了新的规定:即在比赛距离内,对途中划的最高频率有所控制,女子单人艇500米为每分钟80桨,双人艇为每分钟85桨,四人艇为每分钟90桨。这种将控制频率引入竞赛机制的措施,对改进全国皮划艇的教学和训练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十分有利于打好青年皮划艇运动员的基本功。一般而论,皮划艇运动员的基本功主要是指皮划艇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在比赛中又直接通过每桨划行距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95年国际田联锐步世界杯竞走赛各项目每个运动员分段成绩的统计换算,计算出各分段的平均速度,发现男子20km竞走和50km竞走比赛,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组各分段平均速度逐渐提高,达到最高后保持一段时问,最后一个段落速度稍有下降,整个比赛过程速度分配的比较均匀。水平较低的运动员组比赛开始后的第一个分段就达到了最高速度,以后各分段速度逐渐下降,最后一个段落速度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