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赵堡太极拳之形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武当》2009,(8):16-17
修炼赵堡太极拳讲究“五知”,即:从形知、理知、法知、心知、身知入手,经主宰自己,控制形意运化修炼,明身了性,出真心真意及真知之功,达见真用真之能。  相似文献   

2.
孔德 《武当》2000,(12):48-50
本首诗主要示人当知死生了当大要,以追求修炼的最高“天仙”境界。  相似文献   

3.
朱天册 《武当》2003,(3):19-19
孙氏形意拳传自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其拳具有势小、劲巧、理精、法严等特点。重内功修炼,讲技击实战。故每学一势均要晓拳理,明拳法,通医理,知用法。  相似文献   

4.
李国兴 《武当》2001,(1):44-48
自古以来,修炼气功者多为男子。而女子研习此道,名为女丹功,因此世人寡知。女丹功,即女子修道炼丹的功法。据史书记载,为唐代吕岩(即俗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创,传至道教北派七真之一的孙不二,完结在清朝末年。  相似文献   

5.
胡伟容 《武当》2006,(8):13-14
太极拳是内家拳,而内家拳讲究内功修炼,因此,没有内功就称不上太极拳。笔者上世纪80年代拜广东省武术家、中华武林百杰之一王华新为师,20多年来潜心修炼太极内功,一有所悟得即笔之于纸,以期毋忘。笔者深知脊髓?化功对于练好太极拳之重要性,经过数年实践,从“身知”中悟到腰脊在  相似文献   

6.
阚彪 《精武》2006,(7):22-22
自然门武功在近代武林中独树一帜,以理论精纯、技法独特享誉武坛。本人经过多年研究修炼,不断探索发现其中的妙处。外人都知自然门修炼, 以内圈手炼气为根,以各种基本功为制胜手段,如天行健,如地之轴;随方就圆,随屈就伸;东来西应,直来横接, 利用“填空不应响”之诀,乘其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倾,因势乘便、随手自  相似文献   

7.
詹石窗 《武当》2000,(1):54-56
中国的丹道文化以金丹修炼为中心内容。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丹道文化又与文化现象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内容相当丰富的文化圈。研究丹道思想,自然必需搞清楚在道教中流传的理论与力法秘籍;与此同时,广泛涉及其它学科的知积体系,透析其纵横交错的文化网络,这也是十分必要的。有鉴于此,学术界专家们多年来已着手从相关学科来  相似文献   

8.
张方 《精武》2004,(2):34-35
我说的“修炼”绝不是朝三暮四、一曝十寒的偶然之举,“修炼”更不是为掌握某一种技艺,并使其成为沽名钓誉的工具而奇货可居。“修炼”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每天必须的饮食和睡眠一样,它更是你荡涤身心污垢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马琳璋  马天巧 《武当》2006,(11):27-28
心意拳文化是含有多家学说的综合性文化,其中道家、医家、释家思想文化的成分多一些,心意拳的修炼采用道家、医家、释家修炼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兆生 《武当》2004,(7):45-45
《清·医方集解·勿药元诠》中指出:“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由此而知,静功在过去的年代中是较为普及的。儒释道三教都有静功的修炼法。有关静功的修炼学习方法,各家有各家的传授,三教九流泛化于俗,因传承不同,层次上有很大差别。如果仅停留在外表上观看,不去切身的体会,可以说外行人不容易分出  相似文献   

11.
刘紫轮 《武当》2005,(8):37-37
金丹功的修炼与人们所熟知的内丹修炼截然不同。近代所有丹书只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及还虚面壁之说。而金丹三元加炼最上大成之真,妙一、三一、九炁,炼虚化炁(气),炼炁化精(玄元始三炁合化之阳精,非是淫精)、炼精化神及炼虚合道之秘则从无见说。今此说一见,读者不免感到意外,然是非邪正,功夫自会做证,明智之人一见便知。  相似文献   

12.
杨春 《武当》2006,(10):44-44
经书,通常指讲道说法的书。诸如老子的《道德经》、张三丰的《无根树》及《丹经道藏》、《性命圭旨》等等。道家这些经书就像修炼的“信息历书”,传送着不同时期,不同法门的修炼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向人们揭示历史上的诸多修炼方法与道理。那么,在这些经书中,除了文字所表述的内容与涵意以外,是否还存在着人们五官感知不到的遗留信息呢?  相似文献   

13.
陈禾塬 《武当》2006,(7):43-45
我曾经到过武当山不同的宫观请教道士们的内丹修炼方法,均答之曰“丹道”。因此,为了区别于道家普遍的、不同门派的内丹修炼方式,我们将武当山的内丹修炼名之曰“武当丹道修炼”。武当丹道修炼,虽然也包含了“内丹”与“外丹”两方面的修炼,但与道家历史上的内丹和外丹修炼已有  相似文献   

14.
重点阐明了太极拳形象的形成过程和太极拳的具体形象,并明确了只有从思维脉络形成的角度作为修炼或教学的切入点,才能全面获得太极拳的修炼效应,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春 《武当》2006,(5):15-16
一、太极拳与气·炁·功太极拳道功法都是为气、炁、功转化而修炼的。它依赖于精气神的相互作用。气、炁、功三者基本体现了太极拳修炼三个层次的变化。气者,大自然之气也。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在宇宙自然和生命之间,充斥着一种无形无象、至精至微、无所不在的微观物质——气。大自然之气是宇宙中最原始、最根本的混元之气,它可以化为阴,也可化为阳;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庄子·知北游》云:“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天地保  相似文献   

16.
孔德 《武当》2006,(3):36-36,37,38
[原文] (一)宣女修炼,此指十余岁女子尚未行经者而言。此时身中元气充满,浑沦无间,精神专一,嗜欲未开,若其生有夙愿。能从事于道,其成就甚易,较之年长者快捷数倍。盖童女修炼,可免去筑基一段工夫,直接从辟谷服气入手,或从清静无为、安神静坐入手。如谢自然之类也。  相似文献   

17.
王奇勇 《武当》2000,(5):29-29
内家拳法之桩功,是以修炼精神、意感、形体五弓等,使之统为一体而产生出浑元整体劲力为要义。其修炼程序是先静炼,后动炼。静练为功,动练为拳,动静互合为真拳。也就是说,内家真传拳法是由“静桩”和“活桩”组合而成的一种拳法。其特点是:拳中有功,功中有拳,拳功互合,内外兼修。形体五弓,指的是两臂、两腿和整条脊柱。五弓的修炼,是通过特定的练习方法,使五弓挺拔舒展,张蓄饱满圆活,处处蕴含有弹性而具备阻挡或反弹敌方的来力和具备松活弹抖及其它发劲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嗣传 《武当》2014,(8):48-49
仙道修炼方法,因时代、环境、历史及文化思想的改变而转变。因为每个时代、甚至不同地域的修炼方法都反映出该时代、该地域的文化特征。当今已成道教修炼主流的内丹术修炼,也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单纯的修炼方术来看待。它是一门学问、一套哲学、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它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修行方法,既能为修炼者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又可以惠及社会人文、经济、生态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孔德 《武当》2012,(11):57-59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释解】本章讲的是圣人修道的混沌哲学。"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雄",为阳,为刚,为动,为父性;"雌",为阴,为柔,为静,为母性。人欲生命长存,不仅需要通过修炼获得  相似文献   

20.
第二届世界太极修炼大会,将于今年10月20~25日在北京举行。 这项旨在弘扬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增进人们健康长寿的修炼活动,是由中国武术协会、全国侨联、国家老龄委和环球百岁养生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去年,首届修炼大会获得圆满成功。 第二届大会将继续传授24式太极拳、太极静坐气功、三套家庭保健按摩等传统养生法,还开设提高班,指导上一届学员进行高一层次的修炼。中国太极拳的高手、静坐气功的名师,都将出席大会传授和辅导修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