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上诉不加刑是第二审程序中的一项特殊原则,因其特殊的法学价值,先后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和采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这一原则,但由于在立法上尚存不足与缺陷,从而导致了在司法中因适用不当易出现众多变相加刑现象。当前,人们对“不加刑”的具体含义及适用范围都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对上诉不加刑原则存在的主要争论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对上诉不加刑原则需要再认识,以便消除歧义,并处理好与之“有冲突”的司法原则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完善其合理的具体规定,严格贯彻之,这样才能充分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益。  相似文献   

2.
上诉不加刑(No Aggravating Punishment on Defendants from Appeals)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审程序的特殊原则,由于第二审案件在案件类型、所判罪名、刑罚等一系列问题上具有复杂性,加上刑事诉讼对上诉不加刑这一原则规定得比较简单,所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运用都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认为,上诉不加刑原则应该加以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贯彻上诉不加刑原则,杜绝变相加刑。  相似文献   

3.
《解释》允许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原审判决刑罚畸轻的规定,违背了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宗旨。全面贯彻上诉不加刑原则:限制重新审判加刑条件,在发回重审制度中实行有条件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刑事诉讼法》应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相似文献   

4.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第二审程序的一项重要原则,各国对此都有明确规定.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要坚决杜绝变相加刑的发生,也要防止司法人员因司法腐败而利用上诉不加刑进行枉法裁判.  相似文献   

5.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论述了二审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如何把握该原则的精神实质,使其真正起到维护司法公正和被告人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诉不加刑原则因其体现了对被告人的关怀和宣示正义的独立价值而走进各国的刑事诉讼法,然而作为外源型的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不仅患有水土不服的痼疾,而且找不到生长的理论支撑。文章通过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析其根源,点析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之缺陷。  相似文献   

7.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的技术性上诉因违背司法公正性、损害司法公信力、拖延诉讼效率而应受到限制。引起技术性上诉的主要原因包括上诉理由审查机制的缺失、上诉不加刑原则对二审裁判的限制、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法定效力不明、监所条件差距带来的留所服刑需求以及不健全的司法教育感化机制引发的虚假"认罚"风险。为有效避免上诉权滥用,应当明确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效力、完善速裁案件二审审理制度、统一服刑标准并强化司法沟通工作,此外,可以尝试在速裁案件中推行有因上诉制度。  相似文献   

8.
上诉不加刑异议罗本琦“上诉不加刑””是资产阶级革命后期产生的一项刑事诉讼审判原则。一九七九年被正式写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5条第1款),一九九六年八届人大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继续保留了这一原则(第190条)。其基本含义是:二审法院对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  相似文献   

9.
“上诉不加刑”原则在理论与司法实践中 (尤其是共同犯罪案件中 )的几种特殊情况及对若干特殊案件的审理原则 ,建议对“上诉不加刑”原则中的几种特殊情况用立法的形式加以规定 ,可以提高审判工作质量及检察工作质量 ,对于法律的公正和严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行政救济实为有权机关在行政机关首次适用法律之后所实施的第二次适法行为,其本身亦符合“上诉审”之性质。故刑罚中的“上诉不加刑”应当逐渐援引至行政救济程序中,以防止对受处罚者的二次伤害。只是在行政法论域中,“上诉不加刑原则”被修辞成了“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基于保障公民寻求救济之基本权利、限制处罚权之滥用、维护政府信用的需要,无论是行政处罚程序,还是行政处罚复议程序,亦或是行政处罚诉讼程序,有权机关均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诉或抗辩而加重该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11.
“得体原则”是翻译中追求的至高境界。然而,翻译实践中并非所有译作均能臻于此境。影响英汉互译得体性实现的因素很多,翻译中只有遵循其若干原则,才能实现英汉互译的“得体”。  相似文献   

12.
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执政规律,是一个政党不断增强执政能力的基本体现,也是一个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只有不断探索执政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目标,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应该说,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迈出了探索执政规律的第一步。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首先,“两个务必”开拓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的新境界。第二,“两个务必”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怪圈的新途径。第三,“两个务必”体现了党对把握执政规律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不争论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其内涵极其丰富、深刻.根据邓小平提出不争论的历史背景和语言环境,并将其置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去理解和把握,不争论的内涵可以归结为一个目的、两个范围、三个环节、四层含义.  相似文献   

14.
“Not”虽为一个简单的否定词,但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它的用法的掌握将直接影响我们对句义的理解,文章以实例分析探讨了“Not”一词的灵活用法,和它在某些结构以及习惯用语中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译论常将“信”和“等值”作为衡量文学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原文至上”原则,却忽视了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作用。文章试图运用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观点,从作者、原作、译者和读者四个方面来说明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者和原文文本不可能产生一种超越时空、惟一正确的终极性理解,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与文学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忠实”和“等值”只能是相对的,若仅以它们作为标准则无疑会使翻译批评具有很大的局限而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伦理思想“爱有差等”与“推己及人”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且这两者关系正是儒家伦理原则从“礼”到“仁礼”结合的集中反映。这一伦理原则有其合理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本身也存在缺陷和不足。因此,探讨如何完善这一伦理原则,有利于提高我国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起源于罗马法的一物一权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物一权理论及其基本原则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从分析一物一权原则的界定出发,结合具体案例,论证一物一权原则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必要性。然后利用一物一权原则对现代社会的特定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完善一物一权原则的对策,旨在为一物一权原则在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理性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杨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成为他们表达某些特定情感的载体。重点讨论宋词中杨柳意象所体现的不同审美取向,以及它所积淀的深厚文化内涵,以期从一个新角度,对柳意象得出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这一重要思想,是我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认真0学习、坚决贯彻这一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教育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以人为本”是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为人的本性发展服务的,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对象、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标志的。教育以人为本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以学生为本。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成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