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在观看“意甲”、“英超”、“世界杯”的时候,当我们为贝利、齐达内、罗纳尔多的球技折服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个牵动亿万人的球,你了解它吗?你了解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吗?  相似文献   

2.
“多数时候,我们是否注定成为旁观者?我们能影响事件的进程吗?当我们没有表现出消费疲劳的迹象时,我们能够声称自己患了‘同情疲劳'吗?”  相似文献   

3.
身为父母,恐怕都有被孩子纠缠不止的时候。当你想完成自己的案头工作时,当你手忙脚乱整理房间或准备晚饭时,他却拿着一幅自己刚刚完成的得意之作,在你眼前晃动,期望得到你的关注和赞赏……这时,我们会是什么反映呢?心情尚好时,会和气地说:“妈妈过一会儿再看,好吗?”若是心绪不佳,大概会简单地吼一句:“看不见我正在忙着吗?”殊不知,就是在我们如此简单地对待孩子的时候,他们那本来如向阳的花朵一样向我们开放的心房就关闭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扉再难以开启,冷漠、怀疑代替了原有的热情和信任。那时,我们很难对他们进行…  相似文献   

4.
钱琴 《福建教育》2010,(9):28-29
陶行知先生说,民主没有深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大家有份”。在倒霉的时候是“有祸同当”,在幸运的时候是“有福同享”,在平常的时候是“大家的事大家谈,大家想,大家干。”反思我园多年来民主管理的探索之路,豁然有了一种顿悟:“民主”、“大众”、“科学”、“创造”不正是陶行知先生给我们指引的民主管理的康庄大道吗?“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正是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民主管理实践吗?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真是个悖论,一方面现代化倡导自由化、多元化、个性化,另一方面现代化又在消解多元化、民族化、本土化、个性化。当你处于“前现代化”的时候,还尚存多元化、民族化、本土化、个性化;当你费尽周折“现代化”了,这些都消融得无影无踪了。这时你不得不怀疑:这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现代化”吗?  相似文献   

6.
魏书生老师常说:“让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是的,我们最初的梦想不就是这么简单吗?“守住教书的快乐,品尝教书的快乐。”当我们懂得享受这份快乐的时候,我们周围的孩子不也同时得到了另一份快乐吗?我们许多教师终日忙碌,却不快乐,是不是就是缺乏像魏老师那样的一颗拥有宁静的“平常心”呢?  相似文献   

7.
王君 《文学教育(上)》2010,(14):140-140
语言的音义具有任意性,在表达春天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夏”或者“冬”这个词来指示春天,那么当我们看到“夏”的时候,想到的将是现在称之为的春天。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请看: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对一件事表示怀疑的时候常常会说“真的吗?”“开玩笑吧?”那么用英语怎么表达呢?下面就来看看这些常用口语的英语表达。  相似文献   

9.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  相似文献   

10.
《小学时代》2010,(6):38-41
健康是什么?健康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提起它,只是我们有时候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当我们跟别人打招呼的时候会说:“你怎么样,还好吗?”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比喻事物种类繁多变化多端的时候,常常会用“五花八门”这个词。那么,这“五花”是指五种花,“八门”是指八个门吗?  相似文献   

12.
杨添 《学前教育》2010,(1):20-21
在案例中,当孩子说不知道自己搭的是什么时,老师引导他:“是楼房吗?”“是教堂吗?”甚至发动其他小朋友:“乐乐插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李昆 《教师博览》2023,(26):26-28
<正>前几天,我去接孩子,和学校门口的老大爷随口聊几句。大爷知道我是初中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后,就问我:“现在的初中孩子不好管吧?”“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叛逆吧?”“学生怕你吗?”这几个问题,我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被问过无数次。从前,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现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心里想的是:“为什么非要让学生怕呢?”“当教育只剩下怕的时候,会好吗?”  相似文献   

14.
年龄     
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年龄的趣事,试译如下:在我们生命中,唯一觉得老是一种乐趣的,只有我们当儿童的时候吗?“你多少岁了?”人家问道。“你多少岁了?”人家问道。  相似文献   

15.
当白云飘荡的蓝天布满浓烟的时候,当一望无际的森林变成沙漠的时候,当美丽的飞禽走兽消失于自然的时候,真不知人类会作何感想。无法想象,再过百年,在这个世界上,还能寻找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吗?还能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  相似文献   

16.
角度     
这是一节死气沉沉的课,我透过窗户,望着操场发呆。突然,一只黑色的小甲壳虫飞了进来。它很快便发现自己飞错了地方,于是使劲儿朝上层的窗户飞。当然,它不但飞不出去,还被撞得“头破血流”。尽管这样,它还是不放弃,仍然固执地撞着……我轻声对它说:“喂,笨蛋,飞低一点你不就可以出去了吗?”可怜的是,一只虫子怎么能听懂我说的话呢?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不是也像这只小虫一样吗?因为太执著,过高地要求自己或不肯让步而陷入苦恼吗?这个时候,我们为什么那么执著,自以为是,不肯让步呢?不如我们换一种思考的角度,用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学校为舞台的群众性课题研究活动,因为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而悄然崛起、方兴未艾。在经历了几轮课题研究之后,总觉得课题研究似乎还缺少点什么。到底缺少什么呢?当我们这样反复思考的时候,一个话题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凸现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课题研究,眼中有学生吗?一、课题的选题眼中有学生吗选题是一个课题成功与否的关键。选什么样的题进行研究,反映了研究者的教育视野和价值观。传统的课题研究在选题时总是更多地青睐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所谓的“热点”和“难点”,通常是指成人眼中的“热点”和“难点”,并非儿童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先听个故事:在一所动物园里,一头大象每天只是在围栏里吃吃草和香蕉,玩玩自己的鼻子,而拴着它的仅仅是一根细细的链条。有人问饲养员:“大象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不挣脱链条走开呢?它一直都是这样的吗?”饲养员解释说,当大象还很小的时候,便被一根粗锁链拴在牢固的柱子上。  相似文献   

19.
你拒绝过别人吗?是怎样拒绝的?有些时候是不是有难以启齿的感觉?小编一开始发出这几个问题不是有意“查户口”,只是想启发同学们的记忆,伴着你的记忆,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话题——怎样拒绝别人?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常常面临来自别人的请求和希望,如果我们都能满口应承着说:“是”“当然可以”,那当然最好不过了。但是,你能真正做到有求必应吗?在回答对方的要求时,总免不了要说一个“不”字。而一个“不”字说来轻巧,可在人际交往中就犹如一把无形的“刀”,举起来砍下去重若千斤。  相似文献   

20.
就像那首歌唱道:原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已各奔东西。时间就像是被偷了似的,如今我们也坐到了毕业班老大哥、老大姐的位置上了。我们就将要告别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涉足社会,面对那个未知的世界,除了对同学的眷恋,心里也自然多了一份压力和责任。还记得军训时你想家哭鼻子的情景吗?还记得我们奋力夺得排球比赛冠军后,一起欢呼的声音吗?还记得那年愚人节的时候,我们在教室前门写上“前门坏了,请走后门,”又在后门写上“后门坏了,请走前门”,和老师开玩笑的事吗?还记得……。在这四年的中专生活中,经历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