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钓鱼小幽默     
路安 《钓鱼》2008,(3):69-69
喜新厌旧一位钓友带着从未钓过鱼的妻子去水库钓鱼。妻子见鱼儿好久不咬钩,提上竿来,看见鱼钩上的蚯蚓还在,只是由于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蚯蚓已经发白。丈夫便耐心地给她传授经验:"你该换换新食儿了。"  相似文献   

2.
颜恒 《钓鱼》2009,(6):44-45
钓鱼人总是会在垂钓中生出许多“新法”,千方百计来增加鱼咬钩的机会,以使鱼获量大增。一条“逗一逗,鱼上钩”(与之相似的还有:“鱼不咬钩逗一逗”、“钓动不钓静”、“轻提慢引,鱼儿咬钩变勤”等等)的现代钓谚.  相似文献   

3.
一、钓时、天气 清明时节我们地区野塘的冰面才逐渐融化,但气温、水温仍然偏低,鱼儿不愿意活动和觅食,在刚刚化开冰面的野塘是钓不到鱼的。我们地区有句渔谚:“谷雨鱼咬钩”,准确地说出了我地春季钓鱼的时间。谷雨从节气上说已是暮春,但是在我们地区还只是春天的刚刚开始,这时候气温才逐渐回升,水温也慢慢升高,鱼儿才开始拿食。所以在我们地区到了谷雨时节,才是春钓鲫鱼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文摘     
哪些鱼容易咬钩? 在钓鱼迷心目中,鱼儿咬钩时堪称“令心灵震颤”的“美妙刹那”。遗憾的是,即使在同一种鱼中,从不咬钩的也占了至少1/4的比例。究竟哪些鱼较容易咬钩呢?日本鹿儿岛钓鱼协会的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一项有趣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所谓轻口鱼,就是因天气寒冷水温低或是气压低水中缺氧,鱼儿不爱活动,吃饵动作小,浮漂反应轻微。轻口鱼并不是鱼儿不吃钩,而是吃食欲望小,动作软绵无力,钩饵吸入得较浅。因此说,如果所用钓具、所配钓组、垂钓方法达不到要求,轻口鱼是很难钓获的。所以说要想钓获轻口鱼,首先  相似文献   

6.
钓鱼小幽默     
路安 《钓鱼》2006,(10):70-70
人的问题 夫妻二人一同去钓鱼。丈夫钓了半天也没有钓上来一条鱼,于是他自言自语道:“怎么钓不上鱼呀?看来现在的鱼儿是越来越狡猾了!”  相似文献   

7.
鱼不咬钩肯定事出有因,这就给垂钓者出了一道题目.而且必须做出回答。鱼儿为什么不咬钩?据笔者的实践与积累,我认为既有客观因素,亦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讲,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水中缺氧。表现为人们常见的“鱼浮头”现象。对缺氧最敏感的鱼种是中上层鱼.如鲢鳙。鲤鱼稍次,  相似文献   

8.
朱胜喜  李安景 《钓鱼》2012,(11):50-51
钓鱼嘛,当然需要钩,什么进口钩、国产钩、倒刺、无倒刺钩等等,多种产地和钩形的钓钩是能钓到鱼儿的先决条件。可是笔者在海军某都战舰上当水时,却经历过一次用鱼刺当“钩”钓鱼的事情,痛快快地钓了一回鱼,而且收获还不小。当然,个中原因实属偶然,或者说该海域的鱼儿当时是多得扎了。  相似文献   

9.
钓鱼是一件悠闲自得的事儿,是一种闲情逸致,必备平常宁静之心,勿存杂念,切忌浮躁。人怀浮躁之心是难耐钓鱼的“煎熬”的,说来也怪,人愈急躁,鱼儿就愈不咬钩;鱼儿愈不咬钩,人儿就愈急躁,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只能是空手而归,无功而返。 钓鱼心态因人而异,有的主张为鱼而钓,有的只为钓不惟鱼,还  相似文献   

10.
湖南钓友李群问:用海竿垂钓如何判断鱼咬钩呢? 用海竿垂钓时,如何判断鱼咬钩呢?也许会有人说,这有什么可探讨的呢,一动就提竿嘛。这当然也能钓起来一些鱼,但是如果不了解鱼儿咬钩的习惯,每动就提,有可能出现提竿过早过晚,或提竿不当,丧失一些上鱼的机会。因此了解一些鱼咬钩的习惯及海竿摆动时的各种“语言”,大有好处。 用海竿垂钓时,鱼的大小和种类不同,气压水温的不同等等,鱼  相似文献   

11.
垂钓者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一处不曾垂钓过的湖泊初钓时,鱼儿往往群聚而来,频频上钩;随着垂钓者的人次不断增多和频繁,上钩率渐渐下降,钓获也日趋减少,上钩的大鱼更是寥寥无几。于是,垂钓者大都认为,这是因为鱼儿越钓越少了,以致无鱼上钩。其实不然,这种看法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确,湖中的鱼不可能“越钓越多”,但事实证明,即使是“无鱼上钩”的湖泊也还有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活动,倘若竭泽而渔,往往是数量可观,且密度也不低。是什么原因导致“无鱼上钩”呢?这就是鱼类的警觉性。也就是说,到了垂钓人次过频时,鱼类就会“知道”:咬钩…  相似文献   

12.
邹思全 《垂钓》2014,(8):30-32
近年来,鱼好像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钓了,有时窝子里明明有鱼活动,可就是不咬钩,或很长时间才吃一口,这就是典型的慢口鱼。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慢口”并非被钓滑所致,而是由于水体中可食饵料丰富或低气压天气等原因引起的慢口现象——雨季来临后,水位大幅上涨,导致水阔鱼稀,鱼群分散;加之洪水将丰富的食物带进水里,使得鱼儿过上了“饭来张口”的“小康”生活,个个膘肥体壮,不愁吃喝,咬钩不积极。此外,夏天往往空气湿度大,气压低,致使水中含氧量低于正常值,鱼儿食欲不佳,即便有鱼咬钩,浮标动作也比较小,嘴拱、体擦、尾扫或快速刷饵所致的假讯号也较多,扬竿大多不会中鱼。如何解决慢口鱼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不便,本文将为您解答。  相似文献   

13.
《钓鱼》2007,(3)
无论是休闲钓还是竞技钓,常常可见到窝子中有鱼星,但不见鱼儿咬钩的现象。窝子里食多且味道也不错,但鱼儿就是不咬钩或很少咬钩。钓鱼人千方百计地调换饵料,增添诱鱼剂或不断地改进钓组、用漂、用钩,均不奏效,究竞是什  相似文献   

14.
刘汉初 《垂钓》2002,2(2):25-26
洛阳的钓友常有这样的看法:江南冬暖,鱼儿照样上钩;塞北冬寒,冰钓别有一番情趣;中原地区属南北过渡性气候,寒冬鱼不咬钩,结一层薄冰也不便于冰钓。因此,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钓友“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最难熬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杜雨 《钓鱼》2013,(6):1-1
朋友们总是相约一起钓鱼,每次连声推托拒绝,原因是一来对钓鱼没什么爱好,二来对长时间"坐禅"似的等待感觉烦。可经不住朋友的软磨之功,再加上朋友信誓旦旦地保证我能钓上鱼来,并称钓场农庄主人家烹调鱼的技术一流,想着鲜美的鱼儿大餐,再看着孩子一脸的向往,遂就去了。朋友的丈夫是个钓鱼爱好者,路上,朋友不停地谈她丈夫的钓鱼事迹,谈她丈夫为钓鱼专门付费开通钓鱼频道,谈她丈夫跑遍周边钓场,沉迷其间几天不归……一路  相似文献   

16.
《体育师友》2010,33(1):65-65
一位妇女请人来家修电视机,电视机刚修好,她听到丈夫回家开门的声音,便急忙对修电视机的说:“很对不起,我丈夫回来了,他最爱吃醋,你最好先藏起来,然后再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溜掉。”修电视机的人不得已,只好藏在放电视机的桌子下面。  相似文献   

17.
垂钓跑鱼,除折竿断线外,如果是钓组的问题,恐怕首先是钩。因为:鱼钩与鱼嘴,有着“矛”和“盾”的直接关系。也就是说,要是鱼儿衔钩不中,就没有其他跑鱼的后因发生,若是一旦发生,就正是因钩所致而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怕塘主的脸色。现今农村可养水面大都被承包,适宜野钓的自然水域越来越少,钓友们只好到“论斤收费”的开放鱼塘过钓瘾。垂钓时,钓友大都喜静不喜闹,塘主时不时过来提提鱼护、点点鱼获,甚搅钓兴。大鱼上钩,长竿如弓,钓者兴奋异常,玩的就是这种感觉,但遛不了两个回合,塘主拍马赶到,惟恐大鱼脱钩少了利润,长抄一伸,捞鱼入网,使钓趣减色不少。赶上哪天鱼儿不拿食,塘主抱怨之声不断,急如热锅蚂蚁,似乎鱼儿不咬钩是钓者之过,弄得钓者心情颇为不爽。更为不爽的是花高价钓的鱼,回家称一称,一斤只有七两。结算“找零”,钓者欠塘主三两元不可,塘主欠钓者再多无妨。可嗜钓者偏偏“不长记性”,隔三差五还去主动上当。如今钓友们情愿长途跋涉到远郊粗放型养殖水域垂钓而不愿在近郊开放鱼塘垂钓,此其因也。  相似文献   

19.
以鱼钓鱼     
自古以来,大海大江的鱼儿就有“大鱼吃小鱼”的习性。当您遇到鱼儿频频咬钩所带钓饵用尽时,不妨试试以鱼钓鱼这一应急方法,兴许会给您带来出乎预料的战果。  相似文献   

20.
杨传昕 《钓鱼》2009,(2):49-49
“甩大鞭”的系钩及调漂方法,是获鱼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在多年的“甩大鞭”垂钓的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的系钩及调漂法,钓效很理想,现推荐给钓友们。系钩:钩的大小要根据钓鱼的大小而定。坠下钩的脑线长4厘米左右;坠上钩靠近坠,但不触坠,脑线长4厘米左右。这样在拉动线时,坠下钩拖地,坠上钩靠近地面而不入泥,鱼儿易发现钩饵而吸吞,中鱼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