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娟娟 《考试周刊》2016,(5):14-15,53
作为明遗民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黄宗羲提出了契合时代精神的"风雷之文"诗学思想学说。他认为,"风雷之文"的产生是一种客观规律,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具有特定内涵:创作主体方面,应具备强烈的爱国精神、爱民仁民的高尚道德、匡时救世的精神、敢于创新的勇气、追求真理的毅力、战胜困难的精神等。文本方面,内容上,风雷之文说强调诗人应注重表现真历史、真感情;形式上,风雷之文说推崇诗人因遭遇乱世产生的情感所表现出来的诗歌的奔放、刚烈、直露的阳刚美和悲愤、孤冷、压抑的感伤美的风格。诗歌功能方面,风雷之文说强调诗歌的社会批评功能,尤其突出"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法律思想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时期有先进法律思想的一个代表人物。黄宗羲对明代法律制度的弊病进行了批判,并对理想的法律制度有诸多设想。黄宗羲的法律思想有时代进步性,但也体现了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博仔 《湖南教育》2005,(6):16-17
名家小资料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杰出的史学家、著名的教育家,浙东史学”的开创者。教育思想要点公其非是于学校取士八法学必原本于经术不为迂儒,必兼读史教授诗文重视自然科学力学致知学贵适用学贵独创由博致精摇重视“异同之论”深思与能疑讨论辩难慎重师道  相似文献   

4.
诗道性情是黄宗羲基本的诗学观念。黄宗羲充分肯定“情”在诗学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形而上的“性”,力求以性统情。黄宗羲的诗学性情论是其学术思想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延伸,与其师承的刘宗周之学有着密切关系。黄宗羲主张“以孔子之性情为性情”,但“情”、“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诗文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对后世影响甚远。他提出诗歌应抒发"万古之性情",更多地去表现社会人生,实现个性的共性化,这不仅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反思历史传统的结果,也是符合文学规律的可贵主张。  相似文献   

6.
作为明末清初重要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的教育思想颇为独到而卓越。他重视经学的学习,"受业者必先穷经";重视史学的学习,"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重视诗文的学习,"学文者须熟读三史八家";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他讲授的内容除经学诗文之外,还有天文、地理、六书、九章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黄宗羲的史学思想是当时社会巨变和学术渊源两者相互激荡的结果。从学术渊源上看.黄宗羲的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阳明蕺山之学、朱子之学和宋代浙东先贤。黄氏是王学传人,他的等经重史的思想.正是受了阳明“经亦史”、“史亦经”思想的启发。他所具有的独立思考、善于怀疑的史学精神.则来源于刘蕺山。黄氏不为王学所围.又吸纳了朱熹学说中“先经后史”、“经本史用”的史学思想,但同时又表现出与朱采史学精神的极大差异。黄氏史学中最有价值的经世致用的一面,则导源于宋代渐东金华、永嘉、永康诸先贤。黄氏吸纳诸家史学思想之长,结合17世纪社会现实,铸成了自身通达明识的史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清初岭南诗人陈恭尹诗学观以"性情"论为核心,他对"性情"的内涵和特点有独到的理解,其理论主要针对当时诗坛的弊端有感而发,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很好地贯彻了自己的诗学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慧 《教育评论》2013,(1):144-146
黄宗羲继承了儒学以民为本的思想,从"天下为公"的立场出发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并试图构建理想社会。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使黄宗羲认识到只有圣贤治世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黄宗羲深入研究传统教化思想,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化思想。本文拟从教化的目标、教化的途径、教化的方法等方面,对黄宗羲的教化思想进行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是明遗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亲自参加抗清斗争,断然拒绝清廷征召,不断著书立说,探究明亡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政治观、史学观、诗学观、教育观等思想观念,可以说,遗民身份对黄宗羲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的传记理论比较零散,以往的研究也很少。但他提出的“宁不喜于今人,毋贻议于后人”、“叙事须有风韵,不可担板”等传记写作的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夷待访灵》是黄守羲在反清复明已成泡影的情况下撰写而成的。章太炎认为黄氏作此书是欲待清廷之下访,梁启超认为黄氏作此书是为代清复明的君主提供治国之大法,实际上,黄守羲作此书的动机是:总结亡明的历史经验教训,企图从根本上改造封建专制主义统计的弊病,为理想中的圣君明主提供治国之大法。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在诗歌反映现实内容、艺术技巧和用典等方面学习杜甫并根据时代和个人的特点有所创新,加上他渊博的学识,使作品增加了感情的厚度和思致的深度,具备了苍劲古朴、生新瘦硬的特色.黄庭坚对杜诗的创新求变奠定了他在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写作时,纯粹的创新是很难的,但有一种创新却是众人皆可为的,就是在借鉴前人诗文的基础上翻出新意。通过"诗文互化"、"借字入诗"、"引句入诗"、"借意仿写"、"隐括改写"、"借题行文"等途径,可达化陈旧为神奇、推陈出新的妙处,开拓创作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转型期,以三代之治为参照,提出了自己的权力论.创造性地重构了儒家政治合法性理论,强调政治权力必须具备公共性、有限性、流动性、分散性、自治性、自足性等特征,完成了对儒家政治合法性理论体系的复归与突破.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其《明夷待访录》突出地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同时也流露出了他思想中民主政治的成分。他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世界形势有着深刻的联系;他民主政治思想包括资本主义政府职能的思想、资本主义法制思想、资本主义政体思想。他实行民主政治的思想虽然尚未成熟有待完备却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中国民主政治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和同光派的诗人们都在探索中国古典诗歌的出路,同光派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诗界革命派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异国。前者所创作的诗歌虽有异于前人,但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古典的,不能给人以新的惊奇和感受;后者所创作的诗歌,内容是新的,语言是新的,创作出了新奇的效果,但它的形式是旧的。他们的探索都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8.
关于黄宗羲的思想,清代学者就已着手研究。20世纪上半叶,随着新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广泛运用,黄宗羲研究进入现代意义的学术研究的新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黄宗羲思想的研究取得巨大成就,但存在简单化、机械化的倾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黄宗羲研究领域拓宽,且向纵深发展,在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科学思想、史学思想、文学和教育思想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空前繁荣阶段。此外,港台和海外学者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对黄宗羲进行研究,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但深层次的专题探讨、系统性的综合研究及对于黄宗羲思想当代价值的认识和开掘都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试论温庭筠诗歌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诗歌显现出"艳"与"清"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取向,其中"艳"代表了中晚唐以后滋生于繁华都市中的艳俗思潮,是时代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而"清"则反映出孕育于山林乡野中的冷淡作风,是晚唐寒士心底式微的感怀与咏叹.这两种诗风在当时各自具有其现实基础和典型意义,展现了过渡时期晚唐诗风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20.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进路,是从对明亡的学术检讨中进入的。他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圣学不明”,其表现就是分仁义与事功为两途。为此,他要为建立仁义与事功相统一的儒学寻求本体论支持。这一学术工作取得的结果体现在他对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问题的诠释上,它们构成了黄氏哲学本体论的具体内容。黄宗羲通过对理气关系的分析,说明了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并把这种统一关系运用到道德层面,提出“生生之仁”也要符合“流行而不失其序”这一本体论思想。他把这种本体论思想进一步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从而指出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政治领域也应遵照这一流行法则,这就为他构建政治哲学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