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这里的“诗教”,是指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以诗的形式对子孙或晚辈进行教化。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是西晋左思的《娇女诗》。唐代李商隐以自己的一首《骄儿诗》超越了前人。左思的《娇女诗》止于描绘娇女的活泼娇憨,李商隐的《骄儿诗》则缀以感慨。“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开篇便见得意之情。而后,极力铺陈其儿的灵秀聪敏,活泼天真,神仙之姿,贵人之相,委实是一块可  相似文献   

2.
翻读我国的古典诗歌,那一个个朴拙巧俏、意趣盎然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驰鹜翔园林”、“贪华风雨中”的左思娇女(西晋·左思《娇女诗》);“采莲南塘秋”、“低头弄莲子”的江南少女(南朝民歌《西洲曲》);骑着牛儿唱着《竹枝》,“不愁日暮还家错”的川东巴女(唐·于鹄《巴女谣》);“见人初解语呕呕,  相似文献   

3.
对父母恩情的感念和内心的愧疚,是普通人出于天性的表现,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更是人世间最动人的情感. 父亲或许是"望子成龙"心切而喜欢"嗔喝",或许是父爱粗犷而不细腻,古代诗歌中多是父亲主动表达自己的亲子爱子之情,如左思《娇女诗》、李商隐《骄儿诗》、陈师道《别三子》等.  相似文献   

4.
左思的《娇女诗》与陶渊明的《责子诗》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有非常深厚的家庭情结,在诗歌中绘声绘色的描述儿女的顽皮情状,以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怜爱之情。这一类题材诗歌的出现正是因为受到了魏晋时期重情的社会氛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孝文化盛行的古代社会,儿童的天性是被忽视的,因而表现童真童趣的诗歌很少;但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这些诗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游戏画面:放风筝骑竹马荡秋千,摘花捕鸟捉昆虫;看到了左家娇女和路氏小儿这样光彩夺目的顽童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孝文化盛行的古代社会,儿童的天性是被忽视的,因而表现童真童趣的诗歌很少;但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这些诗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游戏画面:放风筝骑竹马荡秋千,摘花捕鸟捉昆虫;看到了左家娇女和路氏小儿这样光彩夺目的顽童形象。  相似文献   

7.
《谷风》(邶风)和《氓》(卫风)是《诗经》中两首凄楚感人的弃妇诗。诗人用哀怨的笔调,为我们刻划了两个不幸被丈夫遗弃的妇女形象。这两个形象不仅所处的环境差不多,且有着共同的生活遭遇和相同的悲剧结局。乍一看来,她们的思想性格也差不多——勤劳、善良,忠于爱情。这是她们的共性。但这种共性却是通过她们各自不同的个性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为例,探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作品《娇女茶恩颂》创新茶艺蕴涵的德育内容,从茶文化主题确定、物质需求、意境创设、茶艺师素养四个方面剖析茶艺创编的德育价值。在创编中重点融入"茶和天下"的精神,从孝道到"感恩"来确定主题,从感恩到程式来解构主题,从程式到德育来演绎主题,依据上述思路借习茶、敬茶展现当代大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理念。高职院校辅导员以《娇女茶恩颂》的创编为切入点,利用传统的孝道文化资源,拓展德育的思想主阵地,创新切入特色的感恩教育,探索高职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9.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新月集》是一部叙述儿童生活的诗集,翻开它,便如同得到两只神奇的翅膀,飞到天真、秀美的儿童新月之国——一个诗一般美丽的世界! 诗中描写的儿童几乎与我们看到的毫无二致:坐在泥地里以枯枝为戏,以海滨的贝壳为餐具,用落叶折成小船让它随波飘游(见《玩具》、《纸船》)。这些,成年人已不屑一顾,可儿童却兴味盎然。因为他们有着成年人没有的想象世界。最早使儿童启蒙的是玩具,然后就是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作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入世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吾雏》却让我们看到了白居易的另一面:身为一名普通父亲对幼女的舐犊情深。左思的《娇女诗》同样表达了深深父爱之情。但是两首诗在观察角度、感情基调、表现手法和修辞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个人阅历及所处的时代社会观念的不同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冠男 《海外英语》2014,(15):262-264
As a unique feature of literature, poem brings readers music beauty, image beauty, visual beauty as well as symbolic beauty. Robert Frost is an American contemporary poet who is good at stylistic feature of poems, especially in macroscopic organization, rhetorical methods, grammatical metaphor, vocabulary, rhythmic feature, and semantic relations. Generally, sound is related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Patterns of sound can create melodious effect in poetry, and sometimes a single vowel or consonant will make the verse or even the particular poem significant. Sometimes musical or incantatory effects are achieved through devices such as onomatopoeia, alliteration, assonance and rhythm.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Robert Frost’s famous poem"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is given, which mainly focused on its language features. Through the excellent choice of words and organization of sound, Frost makes the simplest pieces into meaningful poems with beautiful melody and brings readers refreshing sense, flatus of life, tranquility and geniality.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和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同是抒写闲情的名作。两诗对读.可以看出“四灵”诗歌对唐诗的学习。两诗均不是重大题材,在一片娴静之中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在江西诗派之后,为宋诗增添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叙述是诗人在处理自身经验时不同于抒情诗人的一种言说方式。诗人博尔赫斯与西川用它来呈现故事,塑造人物并记录日常经验。这种叙述方式在两位诗人那里还产生了独特的音乐效果,表现在他们言说的语调、诗句的节奏和诗句的衔接方式上。在对诗体探索上,博尔赫斯认为写诗和散文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他有相当多的诗向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靠拢;而西川仍有意识地对诗歌形式进行探索,创作出了个性鲜明的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补录《全唐诗》及其续补著作失收作者胡生并诗三首,刘采春诗一首,《南岳魏夫人传》中诗一首,补道士吴子诗二首并删正作者名条;考订《全唐诗续拾》卷五七所收作者贾松实为晚唐曹松;考订《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所收李山甫诗本事及题赠对象。  相似文献   

15.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后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她诗作不多,却不乏精品.她的诗作综合了前期和后期新月派诗歌理论的精华.她继承了前期新月派的“唯美主义“创作观,又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实践了后期新月派“回到内心世界“的理论主张.同时作为一位知识女性,在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积淀之后,她的诗风又契合了后期新月派的“主智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穆旦不仅是九叶派中最具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而且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当然,说他的诗最具现代主义倾向,这是就其整体主导的倾向而言,并不是说他一概排斥中国古典诗歌和现实主义的传统。他毕竟生活在中国,生长在这片具有悠久古典诗歌传统和深厚现实主义的土壤上,不可能不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深刻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在他的诗中并非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现,而显得较为含蓄和曲折。也就是说,穆旦在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实践中,溶入了现实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作对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诗歌;第二部分,注重思考和探索母性体验与创作力之间关系的诗歌。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母性诗歌",旨在揭示诗人创作"母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即诗人通过书写母性来确定自己的诗人身份、实现自我的转变,试图从自身的"三重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杜甫以特有的沉郁之风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他不但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改革家",从他开始,中国诗歌逐渐表现为另一种样式,他以独特的方式对盛唐之音进行了解构,开启了宋学之津门.本文试图从杜甫解构盛唐之音的角度阐述其"导夫先路"之功,并从中管窥唐诗与后世诗歌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说起一个重要诗人时,往往会说他是具有鲜明风格的。但当一种风格太过鲜明时,风格就会成为一种模式,这时读一百首诗就像是在读一首,审美疲劳便产生了。这时的风格已成为一种"侵扰"。一个有挑战和创造精神的诗人,他会尽量抑制本身的风格化,让词语由着自由的心性往前走,使作品呈现出既有自己的独特印记,又不致遮蔽每一首诗自有的纯粹性和区别于其它的异质性。任由语言自如挥洒的方式也附予了哲思性的诗歌一种举重若轻的灵动,这就是大卫诗歌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崔翠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68-70
利用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来分析英文儿童诗歌,可以探讨语域理论在诗歌语义分析中的价值。文章从话语范围/语场(field)、话语基调/语旨(tenor)和话语方式/语式(mode)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英国诗人WilliamBlake的"TheChimneySweeper"的语义和语用特征,以期帮助深入领会诗歌的涵义,从而来挖掘出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