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5岁以下的网民用户占到了总体的52.5%。青少年作为最积极的潮流跟随群体,已经成为网民最大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个性社会化进程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研究网络文化与青年个性社会化的关系,针对网络文化对青年的影响制定相关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交往产生继而丰富和发展的,提高网民网络文化的适应能力,反过来对网络交往又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且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等特征,使得网民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空间距离感也逐渐缩小,与此同时而产生的则是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而如何适应这种网络文化碰撞、摩擦,对文化进行了解则是进一步解决这些矛盾的首要措施,而适应的关键又与网络文化适应能力有着莫大的关联。从网络交往与网络文化出发,提出了培养网民网络文化适应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博客的流行使中学生逐渐熟悉博客语言,并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签名作为"博客"的缩影,彰显了"博主"的个性和交流群体的文化共性.从90后中学生博客签名可以看到他们:个性张扬,善于解构固有文化;成人化但又存在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受网络文化影响,沿袭了博客文化的开放性与独立性特征;个体文化凸现,缺乏合作.  相似文献   

4.
一、通过网络空间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成长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博客、QQ、校内网等都为网民提供了发挥个性的网络空间。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的倡导者和追捧者,不但将这个空间看作是发挥个性的阵地,它当成自己心灵的家园。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心情装扮这个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网民不断增多,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学校园里传播。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网络文化,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交流、娱乐消遣,而且对大学生的角色认知、个性情感、心理状况和价值取向等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调研、文献调研,问卷调研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引导大学生网民走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消费之路。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之宏大在于其无所不包,只有对网民这一微观个体的行为状态进行剖析,才能揭示互联网的整体文化生态。从活动空间、个人意识、文化内涵三方面入手,可以发现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加剧,网民的现实生存空间急剧萎缩,自我意识极度膨胀,个性内涵高度同质。这些说明,"小"是互联网文化最显著的生态特征,认识这一点,有助于互联网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版本修改个性签名更加方便、直观、扩展面板也变成了可收起的了,更加整洁。①单击个性签名框,输入新的签名即可。②单击“△”,可以展开/收起“网络硬盘”。“拍拍”、“空间”等扩展面板,让界面更加整洁。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网络社会、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和谐稳定发展对网络公民的网络参与意识、网络参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公民的培育应考虑:在网络政治动员中培育网民的公民意识;在网络政治参与中锻炼网民的公民技能;在网络文化共建中强化网民的公民责任;在网络社会治理中树立网民的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9.
少儿图书馆网络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3370万网民中,18岁以下的占24%,已经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青少年群体,该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给我们少儿图书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馆网络文化的构建。 1 图书馆网络文化及建设的目标、原则 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个性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网络文化日益影响和塑造着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与传统媒体文化相比较,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交互性、虚拟性、匿名性、弱可控性等特征。要推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适应和把握网络文化的这些特点与要求,加强对网络与网民的深入研究,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网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乘势而为,以网络传播技术发展为切入点,营造有利于推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