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康德的道德观是其批判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就道德与幸福、理性与自由、动机与效果等问题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激励人们对道德世界、至善境界的追求,但同时也反映他道德学说的两面性。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康德道德学说的矛盾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命体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它们分别是人的物理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人的良心是人的道德存在的核心,是人的道德存在的最高表现形式和社会关系的最高实现。在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义务感的生成中,良心是前提。对于人的良心,需要从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双重特性的对立统一中来把握。在从良心到人的行为选择的过程中,人所要克服的首先是个人的那些不合乎道德的情感、欲念、情绪及其冲动,推动那些合乎道德的情感、意志、信念向行为选择的方向转移,随时随地矫正人的行为选择过程中的自私与偏颇。在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公共管理者的良心对于他承担社会治理责任和义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良心范畴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心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范畴,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观念。日常中义里的良心与伦理学意义上的良心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一定要澄清在良心总是上的模糊认识,阐释马克思克义的良心观,培养和唤起新时期从业高尚的良心感。  相似文献   

4.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良心在道德阶段和伦理阶段有着"形式的良心"和"真实的良心"的本质区别。道德阶段的"形式的良心"是个体纯粹抽象的主观自我确信,自我意识在缺乏绝对反思的情况下容易使良心转向作恶的待发点上。而伦理阶段的"真实的良心"是以善为普遍化要求的一种伦理设计和价值追求,规定着道德主体相应的客观行动标准和义务要求,能够避免良心走向恶的可能性。当"真实的良心"真正具有伦理性性格时,自在自为的善和自由就会实现,而现实的伦理精神就会以客观的、普遍的伦理实体定在——家庭、公民社会和国家彰显出来,真正实现了伦理对道德的价值超越。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他使人们思考的目光从自然转向人自身,从寻找外在的根本目的转向追求内心的提升,提醒人们树立善的生活目标与培养崇高的人生意识,时刻审察自己的灵魂,使自己过上美与善的生活。其思想对当下的道德生活与人生目标的确立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善是西方伦理学一直以来研究的主题。德国古典哲学后期,对于善和道德的定位渐渐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即将道德行为的标准全然安置在个体动机的善性上,黑格尔将这种道德形式称之为"良心论"或"信念论"。"良心论"本来旨在阐释个体道德行为的崇高性,但同时它也具有毋庸置疑的主观性。黑格尔认为如果一个时代普遍以"讲良心"作为行动准则,那么良心的善必然会异化为"伪善",由此他展开了"善—良心—伪善"辩证关系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康德一反过去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传统善恶观(善恶先天存在,并决定道德法则),完成伦理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认为道德法则先于善恶,并决定善恶。善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对于道德法则的遵守与否,并是否将其作为唯一的动力源和行为准则。康德认为作为现象界和本体界的双重性的人有着向善的能力和向恶的习性,但理性的人最终会运用道德法则的绝对力量战胜恶,恢复向善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9.
联系当前道德研究领域中的不同思潮和道德教育的实际,论述邓小平道德观的四个鲜明特点,即道德意识的阶级性、道德理想的革命性、道德规范的典范性、道德建树的持恒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道德的调整范围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完成了动物福利立法.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的目标,但在这方面却一直处于相当滞后的状态.这将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很多活动变得被动,为此我国必须制定相关的动物福利法,与国际潮流接轨.  相似文献   

11.
劳动法的道德观,主要涉及劳动法所蕴含的道德理念、道德在劳动法中的正确定位以及法律与道德正态关系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劳动法应当以劳动尊严、劳资共赢理念作为其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为了合理把握劳动法的道德定位,劳动法的道德取向应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人权(劳动权)为伦理基础,劳动法的道德规范应以劳动者为基本主体和主要视角,劳动法的道德标准应以略高于最低限度道德要求的标准作为其确立尺度。为了建立起劳动法与道德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正态关系,当前应当着重把握和处理好法律与道德之间互相区隔、转化和融合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问题上,吴宓等学衡派人物提出了不同的主张,由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侵扰,吴宓等人的思想文化主张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理解。实际上,无论是在新文化的建设上,还是在文学、教育以及道德领域,吴宓都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意见,无论是在他的个人生活,还是文学观点、学术主张中都有对道德的特别强调,在今天这样一个被普遍看做道德滑坡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3.
14.
李冰  黄天娥 《教育导刊》2010,(10):12-15
涂尔干的道德三要素是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以及自主和自决。这三个方面既表明了道德的基本特性,又说明了道德内化于主体的规律性,它们内在地与社会密切关联。涂尔干道德观点社会性关联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构建道德教育的价值理念,要遵循道德教育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注重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社群主义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在对抗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群主义力图把社群利益置于政治话语的中心,强调“善优于权利”。把社群主义道德观放在对比视野中对社群主义道德观进行系统的梳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给以深入的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社群主义道德观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网络的特殊性为学校德育工作也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又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培养中学生网络道德观的原因及意义着手,接着从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了中学生网络道德观培养的方法.希望给广大中学教师特别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故事测评法探讨了交往意图的直接阐述与否对7、9、11岁儿童说谎的道德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从7岁或9岁起,意图明确与否影响着儿童对说谎的道德评价,其影响随言语情景不同而不相同;意图线索对儿童说谎道德评价的作用除了与儿童的年龄有关外,还取决于言语的情景。到9岁时,儿童的评价依据已由“事实”因素开始转向考虑说话者内在心理过程的“交往目的”因素,“情景”因素对道德评价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两种关于道德起源的传统学说,揭示出道德的起源在于道德形而上学;通过批判康德单纯理性下的道德形而上学,引出以注重生命实践为显著特征的布伦塔诺价值哲学,从而揭示出道德源泉的真正所在在于自明性情感。  相似文献   

19.
从实质而言,道德是一个情感问题,而道德情感又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它与道德理性、良心及道德教育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贯穿于伦理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因而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推动的社会转型时期,加强社会转型期间中国人的良心建构,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