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学习》2014,(12):40-41
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里捞出,直接用手去拿,虽然感觉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蛋壳上的水干了后,却感觉到鸡蛋比刚捞出来时更烫了。分析:刚刚从锅里捞出来的鸡蛋,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表面温度下降,所以手并不觉得烫得受不了。当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鸡蛋更烫手了。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把煮熟捞起的鸡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鸡蛋完全冷却后再捞起,会更好剥皮。  相似文献   

2.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于物态变化的知识与同学们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1.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问为什么把茶杯口或碗口贴在耳朵上就会听到嗡嗡声?答因为茶杯和碗都是共鸣器,且都能把我们周围许多极其微弱而在平时很难感觉到的声音放大了.问刚从开水里取出的熟鸡蛋,为什么不烫手?答因为刚从开水里拿出来的鸡蛋表面还沾着水,水蒸发吸热而使蛋壳的温度降低,因此手并不感到很烫,但鸡蛋表面的水份完全蒸发以后,鸡蛋就会烫手了问水蒸气是什么颜色的?答准确地说,水蒸气是完全透明无色的,我们看不见它,就像看不见空气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为“白汽”的,其实不是气体,而是聚集在一起的极小的水球,是雾状的水而不是水蒸气.…  相似文献   

4.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食品,趁热吃味道更美. 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如果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相似文献   

5.
用鸡蛋来做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实验,取材容易,效果明显。1蒸发与温度的关系把两只鸡蛋放在水中煮,1只鸡蛋盛在冷水中,待水沸腾后再煮5min左右,先把冷水中的鸡蛋取出,然后把煮熟的2只鸡蛋用工具取出,把3只鸡蛋放在一起,可以看到,经过煮熟从沸水中拿出来的2只鸡蛋,蛋壳上的水分很快就干了,从冷水中拿出来的鸡蛋即使过了较长时间,蛋壳上仍是潮湿的。2蒸发与表面积的关系用竹筷蘸2滴热水,分别滴在2只刚煮熟的鸡蛋上,然后用筷子把1只鸡蛋上的水滴尽可能抹开,可以看到,抹开的水很快就干了,另一只鸡蛋上没有抹开的水滴…  相似文献   

6.
鸡蛋煮熟后,把它放在冷水里浸一会儿,就容易剥去蛋壳。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做了一次小实验。 取8个鸡蛋,放在盛水的锅中加热煮熟。 第一组实验:把2个煮熟的鸡蛋立即取出,放  相似文献   

7.
吃蛋的笑话     
小时候,我最爱吃鸡蛋了,可称得上是个“吃蛋大王”。有一年立夏,我家正在煮鸡蛋, 好吃的我不时地问妈妈蛋煮好没有。蛋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鸡蛋,顾不上烫手,就敲碎蛋壳,剥了直往嘴里送。这个鸡蛋还没有吃完,那—个鸡蛋已经剥好了。就这样.我一下子吃了七个。  相似文献   

8.
蛋壳的艺术     
鸡蛋是小朋友再熟悉不过的食品了,平时你在吃鸡蛋的时候,蛋壳是如何处理的呢?随手往垃圾桶一扔?当你看过这些由艺术家用蛋壳精心制作出来的精美艺术品之后,还舍得扔掉它吗?  相似文献   

9.
倒一杯水,把一个鸡蛋放进去,它会沉下去,因为鸡蛋比水重。可是,如果我们把这杯水换成一杯醋,再把鸡蛋放进去,你可别以为跟放进水里是一样的噢。我们来试试看,先准备一个长长的透明玻璃杯,装半杯醋,再倒一点水进去,大概比醋少一半就够了,然后把鸡蛋轻轻地放进去。半小时后,我们就会看到奇迹,鸡蛋慢慢漂起来了。仔细看,原来蛋壳上产生了一层气泡,带着鸡蛋浮起来,而鸡蛋的蛋壳已经逐渐被溶化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蛋壳含有一种叫做碳酸钙的东西,醋和碳酸钙在一起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气体,叫做二氧化碳。除了蛋壳,贝壳上面也有碳酸钙,你可以试试把贝壳放进醋里,也会产生气泡,气泡消失的时候,贝壳的一部分已经被溶化了。为什么鸡蛋在醋里会漂起来?@高盛一  相似文献   

10.
你经常吃鸡蛋,恐怕没有研究过鸡蛋能不能直立的问题。日本有一对父子对竖蛋问题研究了五十年.居然发现了其中的一些规律。粗看蛋壳,似乎是光滑的.用手仔细抚摸蛋壳表面,就会发现它是凹凸不平的。若在放大镜下观察.可看到蛋壳上有绵延起伏的“山岭”。“岭”的高度约为0.03毫米,顶点之间相距0.5至0.8毫米。如果蛋壳表面有三个“山岭”,那么这三个山岭构成一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11.
孵小鸡     
“我家的大母鸡抱了!”过了很长时间,终于有一只小鸡在蛋壳里挣扎着,慢慢的,慢慢的,蛋壳裂开了。小鸡一定在里面想:“我有妈妈了,我一出来就可以看见妈妈了。”刚才还是裂开的,怎么一下子小鸡就出来了?我感到非常惊讶。母鸡看见小鸡出来了,心里也一定在想:“我有孩子了,我有孩子了!”妈妈,你也是这样生我的吗?湿润润的小鸡在热乎乎的鸡蛋上慢慢爬着,尖尖的小嘴,一收一放的,好像在叫:“妈妈,妈妈……”过了几天,其他的小鸡也纷纷出来了。这些小鸡不过一会儿工夫,就有了软绵绵的绒毛。摸上去,真舒服!母鸡妈妈,你辛苦了!你在那炎热的天气里,一…  相似文献   

12.
慧眼识鸡蛋     
邵昂 《初中生辅导》2013,(16):38-40
鸡蛋,作为人类最好的营养来源之一,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的普通想必大家也都吃过。但是你会挑鸡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慧眼识鸡蛋。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鸡蛋蛋壳的颜色?如果没有观察过的下次在吃鸡蛋之前可以  相似文献   

13.
下面实验可证明鸡蛋壳和膜上都有小孔:取一只注射器,注射器内装满清水,注射器装上针头,伸入蛋壳里去(伸入的时候,不要把蛋壳弄破,也不要使针洞太大),然后把注射器内的水打入蛋内。过一会儿,你就会看到蛋壳的表  相似文献   

14.
聆声 《科技文萃》2005,(2):184-187
食品和饮料中的化学谜题 当你清晨匆匆煮鸡蛋时,因为着急而将火开得大了点,你会发现在煮的过程中蛋壳出现了裂缝.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鸡蛋的一头有个空洞,鸡蛋被加热时,空洞里的空气就会膨胀.如果加热得太快,膨胀的空气来不及通过多孔的蛋壳跑出去,蛋壳就会开裂.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有经验的厨师会建议在煮蛋的时候要用冷水小火慢慢地煮.如果鸡蛋煮的时间过长,你还会发现在蛋黄的表面呈现灰绿色,这是因为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叫做硫化铁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人们喜欢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以使鸡蛋迅速降温,蛋壳好剥离。但从卫生角度分析,这种做法会使鸡蛋的防御机能遭到严重破坏。因为母鸡刚生出的蛋,上面有一层薄薄的保护膜覆盖着,这既使鸡蛋内的水分不易蒸发丧失,又可防止微生物的侵入。蛋壳和壳内的双层膜上还分...  相似文献   

16.
在1月号的“百变魔方”中,溜溜球给大家提了一问题:鸡蛋会“冒汗”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得出结果呢?今天,我们就与大家一起来做—个鸡蛋“冒汗”的实验。实验材料:鸡蛋、蜡烛、火柴、易拉罐、黄沙、放大镜、三角架。实验过程:找一个空易拉罐,从中间剪开,取其中一半放在三角架上,在罐内放一些黄沙,点燃蜡烛,用蜡烛的火焰慢慢加热盛有黄沙的易拉罐,至黄沙干燥为止。取一个新鲜鸡蛋,把蛋的大头埋入沙中,小的一头露在外面。继续用蜡烛的火焰慢慢加热易拉罐,同时仔细观察鸡蛋。过了一会儿,你会发现蛋壳表面冒出了一滴滴水珠,就好像在出汗一样。鸡…  相似文献   

17.
《红领巾》2014,(9):18-20
生活中有很多小智慧,翻开《红领巾》,你就能学到很多。看到这个标题,你也许会撇嘴:"我1岁的时候就会吃鸡蛋了!"嘿,不要不以为然,我知道你会吃鸡蛋——煮熟了,剥了壳吃嘛!我这里说的,是如何最营养最健康地吃鸡蛋,这里面可有不少学问哟!误区之一蛋壳颜色越深。  相似文献   

18.
鸡蛋的外壳,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有人曾以一个空蛋壳的钱来形容一个物体的廉价,同时也包含了对蛋壳的轻蔑态度.可是,你是否想过,小小的蛋壳,却在建筑业上为人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帮小鸡破壳     
每当我看见鸡蛋的时候,就会想起我做的那件傻事来--帮小鸡破壳.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暑假里,我到姥姥家玩,看见姥姥家院子里的鸡棚里有一只老母鸡卧在那一动不动.我怀着好奇心走过去一看,母鸡身下有几个白花花的鸡蛋.就在这时,我听见咔嚓一声响,定睛一看,一个鸡蛋破了一点,过了一会儿,只见一只小鸡的两条腿从壳中伸出来,渐渐地蛋壳全破了,出来一只小鸡.  相似文献   

20.
一看题目,千万不要说荒谬。原来这只鸡蛋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捏不碎,能圆能扁,好玩极了,这只鸡蛋为什么会捏不碎呢?要不要我告诉你怎样做法,好让你在朋友面前显“神通”?既然你翻到这一页,我想你一定会感到有兴趣来玩上这个戏法,那就让我告诉你怎样做吧!先把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稀醋酸溶液里泡上半天左右。起先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后来蛋壳中的大部分碳酸钙慢慢地溶解掉,成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就是看到的小气泡),所以坚硬的蛋壳就会被软化,变得富有弹性了,这时,拿出来洗净后就成了一个会变形又捏不碎的鸡蛋了。捏不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