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商赋人权论”及“人权悖论”为基点,回顾了八十年代初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并发动“改革”前,苏联东欧学术界在人权理论的探讨及演变。  相似文献   

2.
主权与人权     
在阐述主权、人权概念及形成、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批驳了“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人道主义干涉”论。  相似文献   

3.
一、美国“人权外交”政策的起源及对华实施的概况 “人权外交”一词,是美国前国务卿戴维·D·纽琴姆在1966年出版的《人权外交》一书中提出的,而把它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则是卡特政府制定的。但美国的人权外交活动则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美国所奉行的“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以及1941年罗斯福新政所提出的“四大自由”政策(言论及表达意见的自由,宗教自由,免于匮乏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到1971年卡特就任总统之后,“人权外交”政策才正式出台。1978年12月6日,卡特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30周年大会上宣称,“强调人权原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灵魂,是确定美国同其他国家保持什么关系的一个因素”。1981年1月14日,他在电视台向全国发表告别讲话时又重申:“要促进人权,把这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原则。”卡特之后的美国政府都继承了“人权外交”的衣钵,并在许多地方有了发展。 “人权外交”是美国及其同盟推行强权政治、奉行霸权主义的手段。中国是美国施以“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中美建交后,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实施着与人权挂钩的政策,企图籍以人权问题谋求干涉中国内政,在中国实现其霸权主义的目的。美对华实施“人权外交”主要是建交之后。而在未建交的1972年之前,在  相似文献   

4.
“人权”和“公民权利”不是同一系列的范畴,不存在谁比谁更科学的问题。不能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权利”去代替社会主义“人权”,“公民权利”范畴容纳不了社会主义人权的全部蕴含,也难能涵盖社会主义人权的全部实践,把社会主义人权归结为“公民权利”,只会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5.
“人权”作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面旗帜,在20世纪下半叶东西方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中又成为西方手中的“意识形态武器”,这就是“人权外交”。回顾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从威尔逊最初提出“人权外交”的主张,到卡特政府正式提出推行“人权外交”政策,及至当前的布什政府的外交主张,我们不难看出,“人权外交”说到底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谋求霸权地位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许多合理的人权理念,它们大都隐含在人伦道德思想中的“民贵君轻”、“仁者爱人”、“义利统一”及“有教无类”诸方面。近世以来先秦儒家的人权理念,对欧洲的启蒙思想和西方的人权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挖掘先秦儒家的人权理念,对推进现代世界人权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1年以来.中国人权教育取得重大成果,人权理论获得极大进步,为中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权教育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明显实效性,中国人权教育的核心理念应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和人权的基本权利内容。  相似文献   

8.
依据笔者坚持的“商赋人权论”和“人权悖论,提出了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人权的七个问题,其中包括人权研究者如何对待当代经济学成果,如何认识马克思当年否定市场经济,怎样解释生存权才符合唯物史观,如何从“商赋人权论”出发回视人权思想衍变史(包括中国思想史),能否认为西方“新政治经济学”深化了“商赋论”,如何说明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本身就是促进人权,如何理解邓小平人权思想,中国应如何强化人权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9.
美国通过发布一年一度的“国别人权报告”攻击他国人权状况 ,却对本国的人权问题熟视无睹。在国内 ,美国种族歧视严重 ,枪击案件频发 ,贫富悬殊加剧 ;对他国 ,美国推行“新干涉主义”的人权战略 ,粗暴干涉他国内政 ,践踏他国人权。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美国人权状况实录(上)王丰,丁力美国在国际上常以“人权卫士”自居,打着“人权”旗号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但这个自诩为“人权卫土”的国家每年都有大量侵犯人权的记录。本文的材料直接来自近10年国外及港台的一些通讯社、报纸、杂志和电台的消息报道,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从国家主权与人权的相互关系上, 作出了当代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新判断。他以“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红线, 就当代中国实现人权的原则、条件、道路及国际人权合作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思考, 从而构成了邓小平人权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权是主权的基础,主权是人权的集中和保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不允许一国侵害别国的主权;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借以实现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手段;美国对内坚持“主权高于人权”,对外坚持“人权高于主权”,背离世界历史潮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东突流亡政府”在美国华盛顿宣布成立。尽管美国政府在9·11事件后一直在大喊反恐,并且将“东突”组织列为恐怖组织,但却又默许他们在美国成立“流亡政府”,凸现了美国在反恐这个重大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其实,美国在对待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如人权问题、核武器问题等等,都是采取了“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双重标准。在人权问题上,美国每年都对世界各国的人权情况发表所谓“人权报告书”,把自己当作人权标准的化身对许多国家的人权状况说三道四,要求其他国家遵守国际人权公约,自己却置国际人权公约于不顾,从来不正视自己…  相似文献   

14.
今天,在国际范围的阶级斗争中,“人权外交”已成为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政府的著名智囊人物布热津斯基曾明确说:人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灵魂。的确,在当今世界上,美国以人权代言人和裁判者自居,对世界各国的内部事务横加干涉。它攻击马克思主义在人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挥舞着自定标准的“人权”标尺四处丈量、指手划脚,企图充当人权问题上的世界警察。 考察一下美国历史上的人权问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资产阶级的所谓“人权”,归根结底,就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在资产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无产阶级除了自身劳动力外一无所有的前提下谈“人权”,无非是把资产阶级对财产的独占合法化、神圣化罢了。正如恩格斯所一言道破的:“被宣布最主要的人权之一是资产阶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的人权水平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人权水平与人权状况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两个问题。区分“应有人权”与“实有人权”是科学评估人权状况的重要前提,应从人权主体、我国实际以及人权与国权的关系去思考我国今后的人权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他不仅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权外交”的攻势,严正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障、实现人权这一科学的正确道路。一、针对西方国家“人权无国界”的谬论…  相似文献   

17.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和突出的政治问题。西方某些国家以“人权”为旗号,形成了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神圣同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也要以“人权”为首要条件。这种人权外交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昕渭“人权高于主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不适用于人权问题。因此,正确认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揭露“人权高于主权”论的谬误与实质,对于挫败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图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新贡献:冲破“左”的人权观念束缚,确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新观念;剖析西方“人权外交”的实质,阐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新论断;适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需要,开辟当代中国人权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权”是市场经济 (或商品经济 )的产物 ,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讲人权理论 ,是“商赋人权论”。而当年欧美早期人权理论则采用了“天赋”的理论形式。“天赋人权论”虽有资产阶级烙印 ,但它也确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价值观念组合  相似文献   

20.
“天赋”论的退却──当代西方“人权”理论述评胡义成本文是在西方资产阶级利用“人权”问题攻击社会主义并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的大背景之下,来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人权”理论及其嬗变情况的。这种考察,将使我们看到,当代西方的“人权”理论,并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