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梁启超的科学精神,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在批判的层面,应揭示出梁启超对“中体西用”思想背景的突破与超越。在倡导的层面,追溯乾嘉学派与梁启超科学精神的渊源可以认定,梁启超是早在五四前就大力倡导与追求“赛先生”的先驱之一。在反思的层面,可以看出,梁启超对“科学万能之梦”的反思与质疑,非但不能说明梁启超反科学,反而表明了他对科学的科学态度;非但不能说明梁启超保守与落伍,反而是他思想超前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既是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也是救亡爱国运动。梁启超与五四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戊戍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倡导“新民”学说和“文界革命”,反省传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先驱,对五四知识分子产生了极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游历欧洲的梁启超以私人身份旁听巴黎和会,维护中国权益,及时将巴黎和会损害中国主权的消息传到国内,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虽然梁启超晚年思想渐趋保守,但他仍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所追求的个性独立、民主自由、科学精神、道德革命表示赞许,他是新文化运动的辩护者而非敌对者。欧游归国后,梁启超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意义,希望五四运动变外交的国民运动为内政的国民运动,建议青年致力于文化运动以光大五四运动的价值。同时对五四运动中科学万能论、科学口号化等缺点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最早提出“科学小说”概念并大力推广之的是梁启超。但梁眼中的科学小说并不局限于传播科学知识,他认为“科学”还应包含形而上的精神,优秀的科学小说必须蕴含深刻的哲理。梁启超的这种看法与他一直以来对政治文化的关注密不可分,他对“科学”的理解最终还是指向文化层面。  相似文献   

4.
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将清代思潮的变迁过程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而贯穿三个阶段他所予以重视的关键性精神即是“科学精神”.梁启超所关心的问题在于学问该如何得到发展,并且忧虑“致用”的主观动机容易介入研究过程,从而影响其客观性,因此,梁启超主张学者应避开去问所治的学问是否实用.“为学问而治学问”,这就是梁启超《清代学术概念》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梁启超深刻地体会到了政治权力主宰真理和正义的严酷现实,他所站到的非政治性立场本身就在政治社会环境中.《概论》在政治思想史学上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和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科学是发现,精神就是发展;科学是发现真理,精神就是传播真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这些为人熟知的词汇,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时代风貌。国家要有国家精神,企业要有企业精神,科学家要有科学精神,甚或我们每个人要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发展的支柱、腾飞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此有着各式各样的理解和诠释。 (一)科学精神的要义是求真 1922年8月20日,著名学者梁启超应当时影响颇大的学术团体——科学社的邀请,作了题为《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的演讲。一开始,他便开宗明义道:“中国为什么直到今日还得不着科学的好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为了拯救处于贫弱中的中国,纷纷转向西方寻求治国之道,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科学文明”重视。但是,在一场向西方学习“物质文明”和“科学文明”的热潮中,却有部分知识分子对此持更为审慎的态度。他们在肯定西方“科学”与“物质”对中国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并由此指出了个体精神发展的重要性——鲁迅和梁启超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与梁启超的艺术教育思想都是他们思想观念体系的组成部分,他们始终强调科学与美育不可偏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学理的研究为根本,注重科学,也以科学的精神和方法来研究美育;二是对"科学万能"的观念进行了反思,注意到科学和美育各有其优长;三是强调美育、艺术教育的根基在人生。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与梁启超有着某些内在的契合,但也有重要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巨大力量。科学精神包括实证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严细精神、团队精神和献身精神等。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具体而言,就是培养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李龙英 《科学教育》2004,10(3):32-33
1科学精神的内涵 什么是科学?《辞海》近版定义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就是以理性的手段对确定的对象进行客观、准确的认识。科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来源。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寻求真理、探索真理、确立真理。这就需要有一种精神,即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任何时代,科学的生命永远植根于该时代的科学精神,因而,每个时代都具有其特有的科学精神。现代科学精神则是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它反映了现代知识中关于自然的认识和关于人的认识的相互关联,也表现了这个时代人类日益意识别自己与周围环境世界息息相关的特点,因此现代科学精神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我们的科学教育要着力寻求一种视科学与人文既有区别又有交融的现代科学精神。本文探讨了现代科学精神的六大内涵及在科学教育中培养现代科学精神的四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科技哲学面临的三大前沿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以现代科技变化发展规律和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技哲学,无论是从推进现代科技良性运行和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从自身学科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来看,科技哲学尤须下功夫分析现代科技与科学伦理的内在关系、虚拟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内在关系、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内在关系三大前沿问题,提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以积极引导人们建立与现代科技良性运行和创新发展相适应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3.
科学素质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石。科学素质的结构内容是由科学本质决定的,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而提高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和改进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美也是难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中蕴含着奇妙的美,早已被科学家们所领悟、体味和认识,崇尚科学美已成为现代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科学审美活动来看,科学美具有个体性和变易性,因此科学美也是难的.  相似文献   

15.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不仅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而且在科学思想方面有独特贡献。严复在向国内传播西方科学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引进西方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同时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的学术理念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对中国科学的思想启蒙。综观严复的科学发展观,以进化论为基础,以科学思想启蒙为特点,以促进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目标指向,构成了中国科学思想的宝贵内容。  相似文献   

16.
教育研究科学取向是教育研究从自在走向自由的自为存在。它通过认知教育世界、引导教育生活、创造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价值;借助于问题转化和主客体互动、逻辑自洽和经验证实建构教育理论和关注教育实践。由于固有的“悟性”特质和社会精神使然,中国传统文化明显缺乏科学意识,特别是科学精神。现代中国的教育研究需要倡导和培育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以应对现代性的挑战。这就要求超越以传统道德理想主义的“天人合一”思想,而借助科学的中介实现教育研究“天人合一”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文化传播是科学普及的新概念.科学史教育可以在科学文化传播中扮演比较特殊的角色,可以成为现代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资源.科学史可以从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哲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等方面为大众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倡导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进行科学史教育,能够提高大众科学素养,实现科学文化传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是当代科学实在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方法论趋向.它虽然仍高举着科学理性的大旗,但却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在科学主义的精神中引入人文主义的精神,把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科学看作是一致的,从而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推进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许多思想、观念对教育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及方法等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任鸿隽论科学精神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和科学建制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任鸿隽一生致力于宣扬和传播科学,他对于科学精神从本质、特征、体现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并试图以此达到改造学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系里面体现了西方历史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其科学精神是受到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近现代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深刻影响而形成的,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其科学精神可以从4个方面给予说明:1,求真精神:2,求实精神;3,理性精神;4,批判和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