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是相对“封闭”而言。传统的物理题条件完备,结论确定,解题策略单一,这类习题常称为封闭题,它的解答一般就是为了找出其确定答案。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或不明确),解题依据和方法往往也不唯一,需要解题者积极探索方可解决,这类题称为开放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开放题的含义 ,还没有统一的界定 .一般认为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条件完备、答案确定的封闭题而言的 ,一个数学问题 ,如果它的条件不完备 ,答案不唯一 ,或解题思路、方法不唯一 ,那么 ,这个数学问题称为开放题 .由于开放型问题的解决 ,一般要通过学生去观察、尝试、类比与归纳 ,加上严格的推理论证 ,与有明确条件与结论的封闭性问题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学中适当设制一些开放型问题 ,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1 用不定型开放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图 1不…  相似文献   

3.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条件完备、答案确定的封闭题而言的.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的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或解题思路、方法不唯一,那么,这个数学问题称为开放题.开放题是中学数学的题型之一,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当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对一些已知条件隐蔽、模型新奇、题文隐晦的物理题,用常规的方法往往颇费思量,难以奏效,而在不改变原题所含物理本质特征的条件下,如果对原题进行诸如调动、重组、限定、推广、替换或分解等创造性思维活动,往往可以将它改装成一个物理情景清晰、处理方法常规化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构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数学中有很多问题,由于一些已知条件隐蔽、模型新奇,若采用常规的方法有时会陷入困境,在不改变原题本质特征的条件下,如果对原题进行重组、限定、推广、替换或分解等,往往可以将它变换成一个数学情景新颖、处理方法常规化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构造法".  相似文献   

6.
正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时,如果无法一次性解决,那么就需要用一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分别解决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加以解决,从而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分类讨论思想.当数学问题中的条件,结论不明确,或题中含参数或图形不确定时,就需要分类讨论.本文举例说明如下:一、边(角)的指代不明有些图形中的边(或角)的大小虽是已知的但具体是哪条边(或哪个角)不明确.对此先需分类讨论,再依据定义或定理求解.  相似文献   

7.
蔡敏 《考试周刊》2013,(52):54-55
<正>所谓隐含条件就是在题目中没有明确表达出来而客观上已存在的条件,往往给学生造成条件不够的假象.在平时练习或考试中,我们发现有些题目,学生由于忽视了题中的隐含条件,以致一些本来很简单的题目做不出来,或是使得求出的结果范围扩大,不符合题目的要求.而如果将题目的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则可使问题迎刃而解,得到正确的结果.下面就题中  相似文献   

8.
陈海应 《小学生》2013,(10):58-58
现在,一些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处下笔,他们感到没东西可写,不会开头和结尾,不知道如何剪裁,即使开始作文后,也不知道如何按照一定的过程完成一篇作文。我觉得,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作文。一、抓住题眼明确中心作文的"题眼",就是作文题目中的中心词。"题眼"揭示了作文的主题,点出作文记述的重点,因此,理解"题眼",就能够提高审题的速度,而且也能很容易地抓住作文重点,理清写作思路。如果不会准确确定"题眼",就很难把作文写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能迅速确定好作文的"题眼",可以让写作的过程变得得心应手。那么怎样确定"题眼"呢?当看到作文的题目要求或一个具体的作文题  相似文献   

9.
原题 一份试卷共有25道题,每道题都给出4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要求学生把正确答案选出来,每道题选对得4分,不选或选错倒扣1分。如果一个学生得90分,那么他做对多少道题?如果得60分呢?  相似文献   

10.
英语高考试卷考查的知识面广量大,如果不提高解题的速度,要在两小时内完成答卷是困难的。比如说单项选择题,一道题的答题时间只有30秒左右,要准确迅速地解答出来,除了扎实的基础外,还要有科学的解题方法。下面是我在十几年的高三英语教学中总结的几条经验,供大家参考。一、不可忽略的“有效信息词”1.单项填空所给的句子或某些短语是为选择答案提供的必要信息,它对选择正确答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它,那么四个选项则可能有两个以上成立,我们称这个句子或短语为“有效信息”。例1.Tomoughtnotto_____meyoursecret,buthemeantnoharm.(M…  相似文献   

11.
在某些数学命题的题设中,有时不明确地点明已知条件,或在明确条件中还可能隐去一两 个条件,这种隐蔽在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我们称之为"隐含条件"。对隐含条件学生解题时往往被 忽视,造成解题错误或者解题过程繁锁,或者认为题目缺少条件而束手无策.本文就怎样发掘题 中的隐含条件,捕捉解题的"蛛丝蚂迹",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革。其突出特点是过由过去的偏重于考查语文知识,开始转向偏重于考查语文能力。例如,第一大题(现代文部分)的第四小题,出了几段连贯性的文字,提出十一个具体问题,包括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要求学生说出或判断出一些语言片断的确切含义。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如果不瞻前顾后细心阅读,不深入字词句篇,不作认真分析,是肯定解答不好的。这样的题目,不考死知识,重在测验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既有利于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又能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一项应有的要求。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语文教师不应该以多讲为能事,不应该讲  相似文献   

13.
1问题背景2007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纵观近几年全国部分省市(尤其是基础教育抓得比较好的湖北、湖南、上海等)的高考数学题,解答题中的立体几何题,在原有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又呈现出了一个新的特点,即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本文重点结合高考题,谈谈立体几何开放题的解法.2数学开放题的含义数学开放题(亦称探索性问题)是相对中学数学课本中有明确条件和结论的封闭型问题而言的,如果我们把一个习题系统A划分为:已知条件B,解题依据C,解题思想方法D,结论E4个要素,即A={B,C,D,E}.当以上4个要素齐备就叫封闭性题,否则就叫开放性题.换言之,开放题是由已知条件探求相交结论(没有明确结论或结论不确定);或由给定结论反索应备条件;或改变条件或改变结论的某些部分,探求整个命题发生怎样变化;或从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数据、图形,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图形的变换,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使问题获解的总称.3数学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思路及要求解答开放性问题,一般需要观察、试验、归纳、猜测出结论或条件,然后给予严格证明或解释,这要求我们不但会演绎还必须会归纳,不但要掌握严密的逻辑推理,还必...  相似文献   

14.
学生经常证题,但大多数是在已有结论的情况下进行的(称这类问题为封闭题型).如果向学生适当提出一些不具有现成结论的问题让学生寻求结论(称这类问题为开放题型),那么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无疑是很有益的.笔者在一堂数学活动课上将一道课本例题设计成一组开放题,借助《几何画板》给学生探索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真实地展现思维过程,使学生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5.
尝试教学法     
教师先不讲解,而让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作尝试练习,在尝试中指导学生自学、讨论,然后教师讲解的教法,我们称它为“尝试教学法”,可分五步进行教学。一、出示尝试题。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出现的。尝试题的类型、结构应与课本例题相同,以便学生通过自学解答。如例题:1/2 1/3(八册),尝试题:1/4 5/6;例题:一个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6元,一共可卖多少元?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再机械重复式或方法单调,就更易造成学生大脑疲劳和注意力分散。一题多变的复习方法,符合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从而有效提高复习课的效果。 1.四则计算中一题多变,使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是复习的重点,但部分学生往往兴趣不大。如下一题多变的练习,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明确 3000+ 500× 250÷ 5的运算顺序后,适当加括号;变成:( 3000+ 500) × 250 ÷ 5或( 3000+500× 250) ÷5…  相似文献   

17.
关于开放题的含义,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条件完备、答案确定的封闭题而言的,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的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或解题思路、方法不唯一,那么,这个数学问题称为开放题.  相似文献   

18.
一、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我们观察放在桌面α上的长方体,它的各相对的面都没有公共点,我们称这样的两个面为平行平面;它的相邻两个面都相交于一条直线,我们称这样的两个面为相交平面;长方体的下底面与桌面α完全重合。事实上,如果两个平面有不共线的三个公共点时,它们就完全重合。  相似文献   

19.
湖北黄冈市2004年中考语文题中有这么一道题: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穴3分雪这是一道“造句题”或“情景表达题”,题目虽然很小,但它从三个方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一,它考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要解答好此题,考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想像能力,想像“生活”、“幸福”、“爱心”这三种抽象事物分别像什么。如果考生孤陋寡闻,不注意平时积累,就无法答好此题。第二,它考查了学生的修辞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要想做好这道题,首先必须懂得何谓比喻、…  相似文献   

20.
王超良 《新高考》2006,(1):7-10
生活中,在处理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时,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干扰,采用常规的方法往往会由于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而陷入困境,而如果换一种方法,变一个角度切入,则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类似地,对一些已知条件隐蔽、模型新奇、题文隐晦的物理题,用常规的方法往往颇费思量,难以奏效,而在不改变原题所含物理本质特征的条件下,如果对原题进行诸如调动、重组、限定、推广、替换或分解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往往可以将它改换成一个物理情景清晰、处理方法常规化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构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