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云 《家教指南》2004,(3):21-22
随着社会的发展,性教育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家庭、社会问题。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关注这个问题。特别是家庭应该是性教育的主体。有父母说,我们没有经过性教育不也过来了吗?这话不错;但你们所处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最大的性刺激也就是《红楼梦》中的贾琏、《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而如今青少年面临的是报刊、电影、电视、网络全方位的刺激,不可同日而语。作为父母应该改变既担心、又不便开口的局面,主动学点性知识,担当起“性家教”的重任。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一直是一件令家长和学校头疼的事情,家长对“性教育”既担心又不便开…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社会开放的情况下,性教育话题依然“炙手可热”。家长对于性不再持“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但是仍有很多家长对于性问题认识不明朗,对于孩子性问题的把握也并不是很清晰。因此对于性问题解读成为性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颜元在三百多年前就在其所办学校中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他的性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今学校的性教育仍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学校性教育不仅是应该进行的,而且是必须进行的;学校性教育应当“适时”开展;区分“为嗣”之“合”与“非嗣”之“色”,具有实践意义;在学校性教育中,既不宜提倡纵欲和性解放.也不宜提倡禁欲和性压抑。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个体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的阶段,是决定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刻。由于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很多父母和教师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或多或少地都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学习成长、工作提高、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困难。因此,作为专门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中小学教师来讲,就应该了解青少年青春期的特点,特别是青少年性发育方面的特点,正确认识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保证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配合下使青少年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一、性教育的概念对于“性教育”,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比如,有人认为性教育就是生理卫生教育,或者具体点儿说,就是有关人的生殖系统知识的教育,有人认为性教育无非就是讲人类怎样繁殖后代,讲男女的性生活,也许还有人一听到“性教育”,就想到了“性”,进而又想到“淫秽”“黄色”甚至“青少年犯罪”,把“性教育”与“性教唆”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5.
一、“父性教育”是家教的另一半所谓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或者通俗地说,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类似的概念,有“父爱教育”、“父职教育”等。但我认为,用“父性教育”应该更准确一些。父性,代表了父亲这一角色的全部人格与特性。实施父性教育的前提,是父亲们自己先教育自己。所以,更广义的父性教育,也包括对父亲们自己的教育。可惜,我们许多家庭,实在太缺少父性教育。所以,我们许多家庭教育,都是母性这“半边天”在支撑着,足足少了一半。这,…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性教育的实施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因当时的父母囿于旧道德观念的束缚,缺乏性教育所需知识,而社会又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性教育的重担自然落到了学校的肩膀上。整体而言,民国时期的学校“性教育”存在以下特征:在教育目的上,经历了从“教性”到“教养”的转变;在教育主体上,主张以“教师为主,医师为辅,父母配合”;在教育内容上,主张建立渗透式的泛课程体系,将性教育渗透进具体的课程中进行教授;在教育方式上,按照“分阶段、分性别、个别与团体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分析民国时期学校“性教育”的特征,对现今我国学校“性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所谓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母角色特性的教育。或通俗地说,由父母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类似的概念,有“父爱教育”、“父职教育”等。但我认为,用“父性教育”应该更准确一些。父性,代表了父亲这一角色的全部人格与特性。  相似文献   

8.
性教育不是新话题。但在2011年夏秋之交,北京、上海的小学性教育读本引发热议,河南郑州一家私立幼儿园推行的幼儿性教育也令舆论哗然。从谈性色变到欲语还休,性教育至今仍如烫手的山芋,让教育工作者颇伤脑筋。显然,在一些新的教育方式试水引发的颇多争议中,中国性教育仍在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9.
浅谈幼儿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旺盛,他们常常好奇地提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不能大胆地正面回答,要么采取回避的态度,要么采用欺骗的手段,编造故事搪塞了事,更有甚者训斥和打骂孩子。这极不利于幼儿形成正确健康的性观念。专家指出:“既然人的性发育开始很早,即便是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也不是中性体,所以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玛丽考尔德伦博士强调:“儿童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性教育特别有效。”可见,5岁以前是性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从改革开放前的"谈性色变"到1988年国家教委和国家计生委颁发文件,规定全国各中学都要普及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中国对性的观点和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尽管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普及性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性教育的质量比较低下,大部分中学生仍然不能接受全面专业的性教育。性学家如Wihelm Reich和心理学家如佛洛伊德与James W.Prescott等认为性教育的目的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与社会控制的解放。所以要突破中国性教育发展的瓶颈,首先要进一步的解放思想,释放人性,本文将探求束缚中国性教育发展的思想道德因素,并针对这些羁绊提出一些设想和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兰润 《贵州教育》2005,(11):21-22
纵观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领地“性教育”一片空白。中国人对“性”历来是少谈或避而不谈,常视“性”为邪恶,“万恶淫为首”正是中国圣人们对“性”的歪曲,误导青少年步入对“性”认识的误区。“性”本是人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规律的趋向,是生命之源泉。因此,重视“性”知识的传播,关注“性”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对人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至善品行,既利于学生个体的个性完美,良好人格的形成,也益于社会生活的合理化和社会建设的稳步发展。一、正视人体生理特征,认清发育期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中国几千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张竞生提出:“性教育问题关于人生比什么科学与艺术都更大。”英国著名性心理学家霭理士指出:“从广处看,我们可以说,性的启发与性的教育对于今日文明社会生活的意义,要比任何时代为大。”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的马丽考尔德伦博士强调:“幼儿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性教育特别有效。”众所周知,幼儿对自然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求知欲也十分旺盛。但幼儿是否存在性问题,一直有着争论。一般说来,儿童从3~4岁起便开始认识到男女之间在外生殖器上的差别,3~5岁的幼儿已经不自觉地对性问题进行自我探究了。看到任何不理解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性教育协会玛丽考尔德伦博士强调: “儿童阶段,特别是五岁前性教育特别有效。”国外婚恋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也主张性教育要从幼儿开始,而我们中国人往往羞于谈性、谈性色变,对于幼儿提出的有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现代社会对人性发展的要求 ,也是主体性发展的必然。教育作为促进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也必将实现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教育在教育目的上表现为主体共同体主义 ;教育过程是师生间以教育资料为中介的交往活动 ;课程设置上呈现“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性教育     
性教育有许多定义和概念。其中之一就是:性教育是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准确的关于人类两性在生物学、社会文化和道德规范方面的知识的一个教育过程。人类的性是性教育的核心,是人类生殖系统及其作用的基础。性教育还帮助每个人对自身的性别自认,并了解与同性异性之间的关系。所以性  相似文献   

16.
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高德伟教授认为,人的性意识是从两三岁就开始的,两三岁的小孩是青春期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时期。①中国著名性学家和泌尿科专家吴阶平教授指出:人的一生都需要性教育,其中婴幼儿和青春期尤为重要。②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的马丽考尔德伦博士强调:“幼儿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性教育特别有效。”‘钵文所指的幼儿期是3—6岁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性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对青少年的性教育更是争论的焦点,仅从名称上就反映出这类教育的敏感性:我们的性教育过去一概叫做青春期教育.其实,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包含很多,不仅仅在性的方面,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叫做"性教育"呢?就在人们还在为这些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我们的中学生却不断表现出对性知识的渴求.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接收和获取性信息,已经变得空前的容易.毫不夸张地说,性信息正在如洪水一样冲击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而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却显得相当困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美国性教育的缘起、内容、意义入手,论述了发生于美国的“性革命”在抛弃了传统道德对性的约束后所引发的雪崩般的卫生和社会问题以及面对这一危机美国性教育策略的变革过程,即由以避孕措施为基点的安全性行为教育转向以人格为基点的“性纯洁”。  相似文献   

19.
从安全性行为到"性纯洁"——论美国性教育策略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国性教育的缘起、内容、意义入手,论述了发生于美国的“性革命”在抛弃了传统道德对性的约束后所引发的雪崩般的卫生和社会问题以及面对这一危机美国性教育策略的变革过程,即由以避孕措施为基点的安全性行为教育转向以人格为基点的“性纯洁”。  相似文献   

20.
学前儿童性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按照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教给儿童初浅的性生理知识,促进儿童性心理的正常发育,使其身心成长与社会保持良好的调适。研究表明:性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儿童少年期,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性教育会影响到他们性自认、性别自我表现、性别角色行为、动情反应以及今后性目标选择,将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成长,有利于儿童终身幸福。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从本国实际出发,70年代起就将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将性教育与个体的整体素质发展结合起来,与人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