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是清初重要的杜诗注本之一,该书吸收了钱谦益《钱注杜诗》、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取得的笺释成果,进一步对杜诗艺术技法及艺术成就作出深入的阐释,并在朱鹤龄的基础上,对全部杜文进行了解评,受到后代注家的广泛征引。该本还是清代杜诗全集笺注本中有着重要海外影响的本子,为杜诗的海外传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孙微 《图书馆杂志》2007,26(3):74-76
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与钱谦益《钱注杜诗》共为清代杜诗注本的奠基之作,对清代杜诗学影响深远。然其书的最初刊刻时间一直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辨析指出,以往学者以顾炎武《日知录》的初刻时间来判定《杜工部诗集辑注》的初刻时间是不可靠的,该本最早的刊刻时间应是康熙九年。  相似文献   

3.
赵次公<杜诗先后解>是杜诗学史上一个首开先河的注本,其命运与世沉浮,从最初竞相为注家引重,到清代的散佚,与其注释内容特点密不可分.朱鹤龄<杜工部诗辑注>十分重视该注本,对其大量引用和驳正,从而使我们了解清初注家对赵注的看法及其散佚之缘由,亦可据<杜工部诗辑注>进行辑佚.  相似文献   

4.
胡震亨的《杜诗通》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的杜诗评注本。该书以“题类”取代传统杜集中的“门类”,使杜诗之分类更为简明合理。在评点方面,著者以个人的诗学理念为主要标准,设立“六等”评价体系,对各篇诗作进行等级划分,虽难免武断自擅之处,但亦不失为杜诗品评模式的一种创新。胡氏于作品注解中对杜甫“用意深婉”之处亦多有发明,见解独到,为后人深入理解杜诗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杜诗檠诂》一书进行了评价分析,认为该书是当代杜诗研究的力作,其主要特点有:以对杜诗总体特质的精确把握而为具体“檠诂”;善于分析,精于训诂,熟透杜诗;精于史地考证;以诗人之心注杜与运用赋法为文;条目别具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守卫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42-145
“互著”与“别裁”是我国古典文献著录中的两种辅助著录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长期以来,关于互著、别裁到底起源于何时的争论,一直没有止息。通过对《直斋书录解题》中采用的“互著”与“别裁”实例的举证,证明“互著”与“别裁”起源于南宋末年陈振孙编著的《直斋书录解题》,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元马端临撰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或明高儒编制的《百川书志》。同时,《直斋书录解题》也是我国古代书目中最早同时采用“互著”与“别裁”方法的书目。  相似文献   

7.
孙振田  刘萍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143-146
对《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的序文存在的问题进行辩正,指出: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之“小说”专指《虞初周说》一种;以《虞初周说》为立论的基础不能成立;《汉志》小说家注云“依托也”的作品,其产生的时期在《汉志》那里并不清楚;不能靠《虞初周说》一家作品的篇数之多来推断小说的创作“特盛于虞初”,还应充分考虑从事小说创作的作者是否较多。  相似文献   

8.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32(11):F0002-F0002
宋代,杜诗为时人推崇,杜诗注者云有“千家”之众,虽显夸大,却能略领当时风尚。宋各家注杜诗资料多从诗话、笔记等文献摘出,片言只语,参杂伪注,无善注本行世。南宋郭知达以杜诗注释抵牾杂出,因辑善本,得王洙、宋祁、王安石、黄庭坚、  相似文献   

9.
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翁方纲手稿本《翁批杜诗》乃一稀见版本,近由赖贵三先生整理校释出版。经梳理《翁批杜诗》版本源流,考知其存本五种,并阐明《翁批杜诗》在文献学、谱牒学、诗学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萧云从的《杜律细》对杜诗中的拗句通过改变字音强使其协于平仄,遭到了王士旗的严厉批评,因而该书逐渐不为学界所重,乃至最终散佚。四库馆臣更贬其书为“误用其心”的杜律注本。其实《杜律细》一书的价值正在于,它提示着后来的注杜者们彻底放弃以叶音注杜的路径,其注杜实践的失败,在杜诗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若本《杜工部集》是较早的杜集定本,清初钱谦益《钱注杜诗》曾以之为底本,然其原本已经佚失。洪业在《杜诗引得序》中对吴若本的真伪提出十点质疑,并最终认为吴若本并不存在,乃钱谦益伪造之本。此后张元济又提出,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的《宋本杜工部集》乃是吴若本。受其影响,洪业也改变了最初的观点,承认此本确为吴若本。不过这个观点经过此后学界的反复讨论,最终被确认是错误的。吴若本虽已散佚,但仍可从《钱注杜诗》中探寻其概貌。该本保存了南宋初年杜集编纂的原始面貌,具有珍贵的文献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微 《图书馆杂志》2008,27(4):72-74
清初张笃行所著<杜律注例>一书,是现存清代最早的杜诗注本,刊刻于顺治十六年(1659).该本无疑受到元明以来诗格著作的很大影响,但已经将繁琐的诗格大大精简,留其精华,对杜诗做了颇为详尽的分析.著者特别注意杜诗联章组诗之间的关系,指出组诗在章法上的整体性,反对明代选家对组诗的任意割裂,具有独到的目光,确为杜诗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
张潮系清初徽州著名的藏书家、学者,在清代享有盛誉,影响颇大,学界对其颇为关注.刘和文所著《张潮研究》为研究张潮的力作,全书从生平与思想,交游与著术,《虞初新志》研究,《幽梦影》研究,诗作、诗学理论与曲学理论辑考,文献学贡献与影响等方面对张潮进行了系统研究,援引精当,考订翔实;视角多元,独辟蹊径;由点及面,填补了张潮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仝建平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135-139
《翰墨全书》是元朝前期刘应李编纂的一部民间交际应用类书,分类辑录应酬交际类的词语典故、活套及诗词文章。该书1307年首次刊行;1324年,建安詹友谅进行改编后,书坊刊行;约元末明初,建阳书坊对改编本再次改编印行。元明两代流传的《翰墨全书》有大德本、泰定本、明初本三种版本系统,清代至少仍有两种刻本传世。  相似文献   

15.
杜定友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学的开创者,所著《校仇新义》是其代表作之一,书中对四库分类法的批判惹人瞩目。认为四库分类法过于囿于成见,以至于经无定义,子不成家,史不以时,集而无物,但他并未完全否定四库分类法。主张新的统一分类法必须考虑到中国古籍的特殊性,新旧合流,对四库分类法加以改造,使之更合乎图书分类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是杜参还是富参——《七略》、《别录》研究一得曹之ABSTRACTInthestudiesofQiLueandBieLu,researcherssinceTangDynastyhavemistakenlyregardedDuCanasoneofthec...  相似文献   

17.
杜定友从大势判断,对中国从古到今的图书馆事业进行了分期,他的结论为当时图书馆界学人广泛认可。刘国钧通过书评形式,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的发展划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即“学习日本”阶段和“学习美国”阶段,开创了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史研究的先河。金敏甫则从当时取得的学术成果出发,深入地研究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研究状况,他的研究,成为该时期研究图书馆学术史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王东峰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144-147
南宋中期,魏仲举汇编并刻印的《五百家注昌黎文集》是韩愈别集的第一个集注本,学术价值和文献学价值极高,在韩集传本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后世流传的韩集注本和韩集选本无不受其影响,在校勘、笺注及编纂体例上均吸收其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