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如何实现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我在多年的品德教学中,深深感到唯有活动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感受、体验、领悟中获得道德品质的发展,才能让学生学习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才能不断提高品德学科教学的实效性。而在实施活动化教学中,必须关注和抓好以下五个特性。一、生活性——让教学活动着眼学生生活“回归生活”是小学品德的核心。课堂教学中要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习到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又能指导他们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践行。  相似文献   

2.
开讲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趋势:类似“让世界充满爱”这种生活化程度很高的主题学习活动,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青睐。可以说,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社会生活化”了(走进了社会、贴近了生活),这无疑是一条宽阔、正确之路;但是,从这几年教学一线的实践来看,这条路上的“坎坷”“和岔道”还是很多。要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支奇葩绽放出炫目的光彩,形成满园春色,还得在“确保常态,防止异化”方面做诸多努力。我个人认为确保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社会生活化”的常态,须包括确保“生活味道”之全态、确保“审美格调”之正态、确…  相似文献   

3.
所谓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融进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小学数学的教学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教师,要找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相似文献   

4.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看一看,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 ,应该从“生活化”入手 :语文讲读“生活化”;作文训练“生活化”;语文教育“生活化”。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的过程中 ,自然地注入新时代的生活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6.
<正>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受家庭环境、生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材料间的互动等因素影响,他的经验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将数学回归幼儿的一日生活,在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的互动中迁移学习经验,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不断积累数学经验。一、活动情境中的幼儿数学经验积累幼儿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数学的抽象性与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了这个年龄段数学活动需要生活化和情境化。为了让幼儿有意无意地观察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教师在小、中、大班分别开展了“家中的数字”“马路上的数字”“超市里的数字”等调查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指出,“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言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语文学习是情境化的实践。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习情境,最容易打动人心,引发情感共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句话说明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范惠琼 《家长》2024,(8):128-13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汉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足够的识字量,学生才能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创设趣味化生活情境、引入生活材料以及在家庭生活中延伸亲子识字教学,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具生活化和趣味性,拉近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促进学生对所学汉字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裴源清 《上海教育》2023,(S1):52-54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以“圆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为例,聚焦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对认知起点的测查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及其成因,进而设计个性化资源,以探究传统教学、纯数字化教学以及融入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教学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认知起点的精准把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纯数字化教学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局限性;基于认知起点的个性化学习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俊新 《甘肃教育》2008,(20):30-30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比较被动;语文课堂教学远离生活世界,偏重科学世界;语文课堂教学的空间相对狭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其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更新观念,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内容目标化,教学过程情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评价及时化”是“中学物理目标·情景教学”的主要特征;其宗旨就是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情景的“驱使”下。学生总处于一种“动”的状态中,即动脑、动手、动口、动情,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基础和根本途径。本文就教学目标的制定、情景的创设、启发讨论的要求和练习实践的方法以及诸方面的实践体会谈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何感悟?联系生活是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调动生活感受.让“扁平”的知识“立体化”;再现生活场景,让“单一”的知识“情趣化”;强化生活体验,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善问”,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问,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种特别难能可贵的能力。语文课堂中的“问”,打破了教学呈现封闭化倾向,吸引了学生对教材内容与思想的“断裂”、“分叉”、“理解”和“转变”,充满了对智慧的刺激,对道德、审美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课堂变得活跃,展现生机与活力。“问”,是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探索“生活化”的化学教学,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体验化学与社会、技术之间的联系。生活化的教学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共鸣。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使中学化学教学“生活化”,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还化学教学以生活的本色。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变化要学好语文,“工夫在诗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语文课”走向“语文生活”提供了条件。学生在语文课上主要是靠听说读写等方式学习,自主性不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课堂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学生不仅在语文课上学,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感兴趣的课程自主学习,学习变得更主动。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为学生的语文生活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实践体系。一是注重科学诊断,通过数字技术精准“画像”、实施专项提升计划,绘制数字时代教师成长蓝图;二是聚焦行动改进,通过深化数字化教学实践、扩大数字化应用场景,夯实教师数字化教学胜任力;三是开展精准教研,通过从粗放到精准、由经验到循证的转变,赋能教师课堂教学效能提升;四是推动共建共享,通过整合校本化数字教育资源、开展跨区域交流共享,构建数字化专业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郑仁霞 《现代语文》2008,(2):112-113
一、语文新课程课堂原则的转变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分狭义的课堂教学与广义的课堂教学。新时期以前,许多语文教育实验均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展开的,师生活动在一个教室内展开,这个上课过程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随着改革逐步深入,人们对语文课堂教学局限性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社会、生活的外延,是向前、后、左、右的延伸。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把语文学习仅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是荒谬的。刘国正多次谈到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问题,指出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把语文课变成了纯技术的训练:第二,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第三,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9.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数学教学中不妨奉行“小课堂,大生活;小课堂,大社会(世界)”的理念,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新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因生活化而添彩.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化抽象的数字、图形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生活情境,达到“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数学中品生活”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20.
学生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被重点关注。首先阐述了数字时代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及发展策略。数字素养不仅包括基本的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信息与数据素养、数字安全和数字伦理素养等,也包括数字时代信息化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还包括在网络社会成长过程中“虚实分离的我”实现统一自我认同的意识和能力。人类学习将迈向泛在学习新生态,“人机结合”将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方式。为了支持学生数字素养的全面发展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其次讨论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及发展策略。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体现在数字技术融入教学的意识、素养、能力和研究。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出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高等院校、教师自身等方面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