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根谭》是由洪应明于明朝万历年间所著,此书不仅被誉为处世修养及管理科学宝典,其在治学思想方面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经验。《菜根谭》强调治学时要心地纯净且留存志趣,虚怀若谷且时常内省,于逆境中操存涵养且于实践中涉世入世等。其格言形式的语录看似通俗,实则耐人寻味,有关治学方面的奇珍宝训凝练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体现了十分深刻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2.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之白沙里人,故又称白沙先生。白沙之学独开门户,一扫宋学拘泥守矩的陋习,开出了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生动的新境界,并直接影响到阳明之学。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中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其吃紧工夫,全在涵养”,即是说,白沙学说得力于其独特的涵养工夫。我们认为,白沙能开有明一代心学的风气,主要在于他善于借助佛教禅宗的某些修行方法,以此补充儒家固有的修养论,从而建立新的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宋儒在修养方法上有“道问学”与“尊德性”的不同倾向,二说各引一端。白沙认为,朱子读书穷理的方法是“支离于秕糠”而遗弃真传,理本根植于心,真传应返求自身中寻找,所谓“千卷万卷书,全功归在我。吾心内自得,糟粕安用耶!”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陈献章集》卷四)同时他又认为,周敦颐、陆象山操存持敬的方法失之太严(见《陈献章集》卷二,《复张东白内翰》),尚未达到“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的一段自然工夫。  相似文献   

3.
在明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李贽的个体哲学思想充分显示了其作为一生命个体的独自的深邃,真实之我、个体之我、思想之我的生存样态彰显着他对生命的觉解和对生存意义的澄明。立足于现代的生存论视角,对李贽的思想重新进行审视和反思会给人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明弘正间审美主义倾向之流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文学自永乐年间始为重事功、重义理的台阁体文学所擅坛 ,经洪、宣、正、景、天、成诸代 ,至弘、正间才有所变化 ,其中一重要的原因即审美主义要素的大幅度增长 ,遂取代了尚质论文学观的地位 ,也只有在这一背景之下 ,才有了我们今天把握到的明中后期文学的一个差异性面貌。鉴于长期以来 ,文学史与文论史界疏于对这一变化状态及其复杂性等的研究 ,本文试图在此有限的篇幅中 ,经过具体考察 ,对相关问题作些开掘。  相似文献   

5.
作为乡卫生院的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能否自觉接受监督,不光是个领导作风、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立场、政治态度问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要努力做到这一点,就要在"三心"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陈献章(白沙子)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对于心学的发展起了可忽视的关键作用。白沙之学上承陆九渊,下启王阳明,在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一脉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白沙在本体论上延伸了陆九渊的心本体观念,认为心具宇宙万物,但与陆九渊不同的是,后者具有突出的伦理色彩,而白沙则更重视此心与宇宙万物的融通涵化。在方法论上,白沙强调"以自然为宗"和"自得"的宗旨,使心学有了不停留在理念上的精微"端倪"。白沙不事著述,却以诗歌表现自己的思想观念。现存诗二千多首,并有很多论诗之语,体现出自觉的诗歌美学思想。在诗歌美学上,他也是"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平易,认为好诗应是"率情盎然出之"。在诗歌审美形态上,白沙倡导"自得之妙",与其为学方法论上的"自得"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7.
明代文学研究也像中国的其他现代学术领域一样 ,经过约一个世纪左右的历程 ,在研究方式上似乎走了一条由综合到分科并再到综合的发展模式。中国的传统学术是强调文史不分家的 ,所以谈文学总离不开历史、哲学等领域 ,王阳明是著名的哲学家 ,但在早期的几部明代文学史著作中 ,却很少有人不谈到他的 ,从明代的王世贞到现代的钱基博都是如此。可是到了建国后所写的文学史里 ,就再也难以见到有人专谈王阳明的文学创作了。因为 2 0世纪是中国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形成时期 ,学科分工越来越细 ,当然也就各有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既然王阳明被划分…  相似文献   

8.
从吴中四士看吴地美学及其史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人张若虚、包融、张旭、贺知章合称"吴中四士",其文学审美成就体现了吴美学是精英美学或精致性美学的根本特征.这是吴人审美心理结构的体现,又积淀到吴美学史中而代代相传.明代的"吴中四子"、清代狂士金圣叹正是这一美学史的延续性体现,从而呈露出吴地美学作为区域体美学的基本特征和主体心理结构,展示出中古以来吴地美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儒、道、佛三家学说在对待现实人生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但都追求一种超越世俗、超越物累、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孔子的"四毋"说、庄子的"三无"说和佛家的"破二执"说,都是为了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精神境界.三家学说中的自我超越哲学,对净化人们的心灵,消除人的私欲心,是很有警世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爱的智慧     
在寂静的深夜,伴着柔和的灯光。一次又一次地翻阅着吴淡如的作品,心不由自主地应和着她所说的话以及她对爱情所持的观点。她的作品中没有言情小说的罗曼蒂克,没有武侠小说的豪情侠骨,没有诗的婉约,没有赋的华丽,却道出了许多爱的真谛。她平静的诉说似乎用心告诉我们,爱在非常年幼的孩子身上一般表现得比成人更为强烈,因为成人往往用功利主义的眼光看待事物。正由于有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冲动,由此产生了校园中的恋情。这种被成人称为“早恋”的爱情是被严令禁止的,尤其在中学时期。到了大学,  相似文献   

11.
感应是物事人心变化的原因、发展的环节,亦是其存在的状态和交往的方式。本文从"感之动""感以正"和"感而通"三方面分析程颐咸卦阐释中的感应论,涉及其在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等方面的内涵。"感之动"是天地化生万物、圣人感化人心得以可能的条件,亦是吉凶祸福之源;"感以正"是具有价值指向和现实关怀的感应原则,感者须识其时势、高尚其志、克制偏私狭浅并以诚相感;"感而通"是"感以正"之结果,亦是其目标,包括理一分殊、虚中无我和穷神知化三方面,涉及感通之道的发生原理、工夫进路与通之境界。"感"与"应"在本体论层面是一过程体之两面,程颐侧重论述"感"的三个理论面向,意在强调感者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应慎其言行以成就物我。  相似文献   

12.
廖爱民  雷明  黄鑫磊 《职业圈》2008,(12):144-145
在径流调节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水库调洪计算。关于水库调洪计算的理论方法,按对水库入流过程的描述方式和调节计算所采用的数学方法,大体可以分为时历法、数理统计法和随机模拟法。文章由此对水库调洪计算的理论方法及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论述了清代词学成熟之前,唐宋词体与词学观念之发展演变。并认为,词之诗化过程就是一个尊体过程;是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由创作到理论的一个渐变过程;更是在诗学和儒家诗教影响下词学与诗学理论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朱熹的诠释思想是整个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中的理论高峰和典型代表,对于我们探讨中国现代诠释学的建立和发展极有启发。综合考察朱熹的诠释思想,可以说它实质上是一种古典的"仁学诠释学",即以儒家仁学为基本原则对诠释活动加以全面系统的反思、解释和规定,从而将诠释之道从本质上视为在意义世界中修身成己、安人成物的仁道,并将诠释活动从根本上视为在意义世界中践行仁道而修己安人的工夫。进一步看,作为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之主流与大宗的儒家诠释传统,其理论思考其实也可以说是古典"仁学诠释学"。中国现代诠释学乃是中华文明基于其诠释传统而自觉建立的现代诠释之道,其主要发展方向应是力求将古典"仁学诠释学"转化为现代"仁学诠释学"。  相似文献   

15.
刘家佶 《文化学刊》2008,(4):103-108
《目前集》是明代名人笔记,该书收录670余个条目,具有珍贵的民俗语言学研究价值。笔者对其进行民俗语言学研究,稽考民俗语汇的百科性及修辞心理的运用。《目前集》的存在为研究明代以及明代以前的历史和民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虽然《目前集》是名人笔记体的准辞书,并且体例结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对于同时代的辞书编纂,尤其是对后代辞书的编纂体例及词源考辨上都有内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径流调节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水库调洪计算.关于水库调洪计算的理论方法,按对水库入流过程的描述方式和调节计算所采用的数学方法,大体可以分为时历法、数理统计法和随机模拟法.文章由此对水库调洪计算的理论方法及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这些传世的家风家训,不仅通过祖宗躬行垂范,更是通过耕读实践来淬炼,对后世子孙仍有着积极的教化作用。该文以《近溪隐君家训碑》为引线,通过介绍刊刻人、明代能臣廉吏吕坤的生平事迹,展现他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奉公的家风特质,深刻阐述其家风对加强家风建设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朱熹认为"人心""道心"人人皆有,指出"人心"生于形气之私,"道心"原于性命之正。心,虚灵知觉,人心、道心、善心都只是一个心,是心的不同存有状态。善心,执中之心,达于至善,即是本体也是功夫,而修养功夫之善使摇摆于善恶之间的危殆之人心无时无刻都在去恶而择善,并最终积久贯通达到至善的境界,使人的内在心灵之善与宇宙的外部秩序之善自然融合,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相似文献   

19.
明中叶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趋势,为通俗小说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其中阳明心学与小说《西游记》渊源深厚。《西游记》主旨是求放心,宣扬明心见性,心猿归正是全书的总体叙事框架,而求放心正是心学最核心的理念。小说所蕴含着的热爱自由、自尊和自珍的精神和与此相联系的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明代中期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倾向之一,从中可见它和明代中期心学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东南一隅的临海去大海方向再向东约60公里,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钢筋水泥楼群城镇和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中,奇迹般地孤悬着一座规模不大的明代古城。它,名叫桃渚。公元1562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以桃渚为根据地,在台州九战九捷之后,奉命调任福建。后世的史学家都认为,这一年,是明代抗倭历史由守转攻,最终获得胜利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