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崔钟锡说,他的终极梦想是"在我的第二故乡浙江宁波建立中韩文化交流中心,一个能提供韩国人和中国人互相学习、体验对方国家文化的平台"。"学中文难,还是学韩语难?当然是学中文难喽!中文可是号称天下最难学的语言!"当"忠涵交流"的崔钟锡老师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是回答时,我与他都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2.
粉色春天     
沈阔 《文化交流》2012,(4):70-74
桃花情结粉色桃花最有中国文人情结。《诗·周南》“桃之天天”,描写其娇艳繁茂态貌。春秋息国国君夫人息妫容颜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在中国文化中,有桃花色一说。唐诗中“1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名句,以女子相比于桃花。粉红桃色也便象征女性。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管益忻 《职业圈》2010,(28):3-3
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中,大概没有比“以人为本”更为人们所强调的了。然而,似乎再熟悉不过的“以人为本”,究其涵义,在我看来,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无厘头”命题。  相似文献   

4.
王贺 《文化学刊》2023,(5):52-55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是我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孕育的近现代时期的革命文化是新时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一个重要的精神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大众的、科学的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如今我们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韩国人在推广韩国泡菜上所做的努力和坚持让我们意识到,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与韩国的文化之争,其次从韩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学习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该民族语言词语产生的背景和渊源,又决定着词语意义引申发展的方向,所以,汉民族马文化研究常常是汉语中含有语素"马"和某些无语素"马"这一类词语的意义产生和发展的渊源。本文以有关的历史、文化、文学、文字的广博知识作基础,旁征博引,考察论证,对词语的意义进行了马文化探源,从而探得词语的文化涵义,简称文化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故事是凝聚了中国人思想、情感、意志等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广西独一无二的地理条件孕育出了特有的山水文化,并在不同时期被广大劳动人民及不同作家们赋予了特定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观念。广西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基础,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山水文化,其不仅是中国故事的内容载体,而且它本身也是构成“中国故事”的核心内容。该文通过分析广西山水文化的突出优势,和其所蕴含的中国精神,探索如何运用特有的山水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为广西山水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西藏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西藏文化的发展进步能够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拉孜“堆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至今流传于西藏自治区各地的一种民间传统歌舞艺术,深受藏族群众喜爱。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关于“堆谐”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缘起、特征、传播、保护及区域等方面。“堆谐”是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过对有关“堆谐”文化的文献进行分类、梳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后来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不断推动“堆谐”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职业圈》2010,(27):7-7
严格地说,目前很多品牌都不配称作“民族品牌”。因为,它们的所作所为有违商业伦理,缺社会责任感,表明其尚未构建起像样的企业文化。而拿“民族品牌”来遮丑护短,忽悠老百姓,更是一种亵渎、扭曲乃至自毁“民族品牌”的可耻行为。事实上,当下不少“民族品牌”都是企业、地方政府自封的。  相似文献   

10.
笔者将轴心时代(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几百年间)形成的各文明民族的经典,如中国的“五经”,希伯莱的《圣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希腊诸哲论著称为“文化元典”,着意研讨中华元典包蕴的民族原创性精神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实落地,可以从“Z世代”开始。“Z世代”是当前全球最受瞩目的代际群体,也是粉丝文化的主要实践者。促进文明交流互鉴,需要探索适应“Z世代”受众需求和行为习惯的战略路径。对此,要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理解粉丝文化的产生逻辑,从区域国别视角把握全球粉丝文化的丰富图景,借助粉丝文化促进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粉丝文化也将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将粉丝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实践中,针对不同国家“Z世代”与粉丝文化的特征,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还要面向“Z世代”意见领袖群落发出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施晖  ;栾竹民 《文化学刊》2009,(1):144-147
21世纪可称为“文化的世纪”。这是因为当今世界不同文化间的协调与和解不是靠政治、经济全球化,而是通过各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构筑相互协调的网络方能得以实现。要达到广泛的跨文化交际,世界各民族要以各自的语言尤其要以植根于词汇体系的“世界观”为基底,积极地面向世界,宣传和弘扬自己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正因如此,在民族间的广泛对话与急速交流的今天,更需要对各民族文化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中日“性向词汇”的比较研究,正是以普遍存在于各民族语言中的“性向词汇”为切入点,以探求和阐明中日两国国民性与文化的异同为目的而进行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道安“本无”说的具体涵义一直是学术界一个争论比较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勾陈 ,对道安“本无”说内容的辨析 ,否定了认为道安的“本无”说是最接近于鸠摩罗什、僧肇所阐发的般若学“空”义的观点 ,认为道安所理解的“空”从总体而言仍然与魏晋玄学“以无为本”思想的思路是一致的。道安在“本无”说中所表现出的特点表明他在佛教般若学与魏晋玄学的交融过程中是一个过渡性的 ,同时又是十分重要的佛教思想家。  相似文献   

14.
“绕三灵”是白族特有的民间节日,节目期间有许多宗教和娱乐的活动。这些活动与相关神话传说、风俗和信仰仪式等,构成了白族文化的一个特殊子系统。通过这个节日文化系统,白族人民巧妙地处理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在对节日来源与性质的神圣叙事中,王权与民俗、白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也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作为一种节日文化,“绕三灵”集中体现了白族人民高超的文化创造力和巧妙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刘钢 《职业圈》2012,(11):124-124
本文通过企业文化的研究历程、特征,地位和功能以及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特点、未来发展方向的论述,对新形势下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企业文化的涵义研究企业文化的根本动因在于运用企业文化,“启开管理之钥,迈向成功之路”。那么.哪些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呢?我们需要从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表述中去加以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丝路”的国际视野,影像话语体系在助力国家新形象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纪录片作为影像叙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和不可或缺的题材形式,不仅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的官方叙事特色,而且其独有的厚重感、社会感、历史感等媒介特性可以借助“新科技”与历史对话,通过多视角、多线索的视听手段将丝路沿线各国的文化特性编码成具有能指作用的“影像共同体”,并解码释义后同构出具有促进民族价值耦合交流意义的“文化共同体”,从而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与历史对话,重组民族未来格局,重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人和熊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熊被视为森林的守护者和力量的象征。俄罗斯人相信,熊能够给人们带来勇气和力量,同时也有一些关于熊的神话和传说流传至今。因此,俄罗斯人对熊有非常特殊的感情,甚至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受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熊”的形象在中俄两个民族中产生的文化伴随意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该文以语言文化学为视角,探讨词汇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文化伴随意义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文献整理法、文化阐释法及语料库等大量搜集“熊”的相关语料,对汉语和俄语中“熊”的文化伴随意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国际传播在本质上是不同传播主体所奉行的话语体系的建设与竞争。“元话语”作为一切话语生产与传播实践的基础观念,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全球信息与文化传播格局、探索本国国际传播实践突围路径的认知出发点。元话语不仅是语言、表达和叙事,更是为各种类型的交流实践提供规则的结构性思维和文化泛型。中国的国际传播实践所奉行的“和合”元话语反对“中心-边缘”话语秩序,强调不同传播主体的道义责任,并主张维系一个动态均衡的世界体系。充分发扬“和合”元话语在国际传播中的潜能,须遵循两个基本策略:不断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可为全球受众理解和共情的流行叙事项目;充分利用全球传播技术革新的前沿成果以建立数字信息生态下的先发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中"魂归故里"一直是国人难以割舍的情结,古往今来,这种情结一直促使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回归故土。这种传统文化情结的根源在于中国古代神话中没有关于灵魂归宿的神话,这种归宿感的缺失和对与灵魂有关的平行世界中故乡的美好眷恋导致国人对"魂归故里"有强烈的渴望。  相似文献   

20.
数“九”     
九,无疑是一个计数单位,居个位数之末,为最大个位数。算学多用其归类或命名,如“九九”(乘法口诀)、“九归”(除法口诀)等。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数学典籍即名为《九章算术》,共九卷列九种算法类别。因而作为实数,“九”在世界各民族文字、文化中的意义和功能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