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的“双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这种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同构关系。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学双边矛盾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辨证的否定过程。教学效果是“双主体”能动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康伟 《陕西教育》2007,(6):58-58
教学活动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就其主客体关系来说,往往在教学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特性、目标特征和活动结构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殊形状和特殊结构。教学主客体关系的这些特殊性,在其现实性上来说,是内存于教学活动之中主客体关系特征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也是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学活动中主客体关系与一般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主客体关系相比较,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教学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的双向运动。要实现“两课”教育教学中的主客体双向运动的辩证统一,关键是解决好“两课”教育教学中的主客体双向运动关系的本质、根本目的和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和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客体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  相似文献   

5.
学校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中坚力量是教师,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是促进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抓手和重点工作。当前,数字化教学已经从疫情下的被动在线教学发展为主动谋求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文章针对教师在数字化教学活动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策略创新与路径优化办法,力求培养高水平的信息素养教师队伍,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育主体在与数字化技术的碰撞下面临主体性缺失的风险。文章从主体性概念的哲学探究出发,解析出师生主体性缺失与技术异化问题的内隐与外显现象。师生主体性缺失自然地发生于教学活动中,内隐且难以觉察;技术异化现象具有外显性,代替主体性缺失暴露在观察者的视野之内。基于视角主义理论,从“人”“教育”和“技术”的三重视角和两两关系审视技术异化现象,构建“三位一体”异化关系分析结构。究其异化原因,追溯至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形而上学根基,通过链式逻辑分别演化出“有机体—环境”和“主客体依存对立”的存在模式,进而衍生出技术意向性和技术不当使用的归因实体。对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主动遵循数字技术的意向性逻辑、借由发展实践修复师生主体性的缺失、超越原有建构模式以回归师生主体性本身的复归策略,以期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筑牢师生主体性根基。  相似文献   

7.
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关系问题的再认识●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教育局教研室郑列勤当前,教学理论关于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普遍地存在这种主张:“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种教学观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主客体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学生的角度看,认为学生作为...  相似文献   

8.
数字教材是融资源、平台、数据与服务为一体的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是信息化环境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数字教材可以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教育资源、智能应用平台、核心教育数据以及教育教学服务,能够推动技术与教育内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教育系统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应以数字教材为核心内容资源,建设高质量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扎实推进数字教材全面应用,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教材应用数据共享,充分释放教育数据的要素价值;创新数字教材教育服务业态,促进数字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对于教育的可供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教育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未来教育将实现全景式变革,转型成功的理想图鉴包括三重境界:基础设施升级、学习方式变革和教育流程再造。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技术可供的创新性社会变革注定不会是一场顺利的征程,技术与教育主体的交互作用受到多重要素的影响,相应的困难和障碍也接踵而至。表层困难主要来自技术可供的功能性障碍,即教育新基建中人、财、物的限制和技术瓶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有关技术功能的成熟性、稳健性和普及性的挑战。深层困难来自教育主体的行动障碍。而核心困难则是全社会对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技融合和教育创新的共识障碍,是如何处理人和技术关系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要进行结构化的变革,加强教育基础研究,深入解析数字化转型后教学与学习发生的过程和机制。最后,文章从筑基、赋能和开拓三个层面提出了有效解决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突出困难的实践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数字化转型由多技术融合形成的技术生态撬动,需要从技术角度分析其给教师职业带来的挑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意向性使教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智能化教育环境使人-机关系从辅助转向协同,技术渗透的三元空间生存方式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立德树人能力,数字化时代知识增长的范式需要教师不断自我成长。借用组织行为学的职能分析能力建构路径,结合教育组织的核心使命和属性,以及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需求,得出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需具备的能力类型:课程教学能力、人机协同能力、有效德育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从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来看,课程教学能力是以“学”为中心的前提和保障,人机协同能力是智能化环境下教师ICT能力的转型方向,有效德育能力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师首要角色定位,自我成长能力是数字化生存的目的与手段。教师教育需要正视当前教师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围绕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能力结构,再造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主客体问题的探讨长期达不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在方法论运用上存在偏差。应该紧紧把握住教学的实践本质,用实践的观点对教学主客体问题进行分析。“师生共同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素质结构及发展水平”是教学活动的客体。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既是促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数字化转型初步发展阶段,理解和把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逻辑、现实困境及其纾解路径是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价值;其次,结合教学数字化转型核心要素框架,剖析了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困境,体现在技术加速驱动与教学惯例挚肘的对峙、多重任务叠加与数字能力不足的困境、教学活动复杂多变性与技术有限性的矛盾、技术提质增效与工作负荷加重的悖论、技术赋权增能与教学风险衍生的悖离等方面;最后,文章从认识驱动、素养培育、范式引领、组织联动、精准保障等层面探讨了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困境的纾解路径,以期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与动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与动态性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朱德全一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界所争论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教育理论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4种:①...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谁为主体谁为客体,二者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始终是中外教育界争论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确定各自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不仅有助于现代教育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而且对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有关这~问题的几种不同观点。一、几种师生主客体关系认识的回顾回顾关于教师和学生主客体关系的种种认识,大体上有这样四种观点:“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之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争论了近一个世纪。如何把哲学上的主客体关系命题转化为教学论上的主客体关系命题,是深化教学过程研究的关键。本文认为,只要我们对教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实质、表现方式等作出动态的考察,进行具体的分析,现代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问题就能得到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发展方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遵循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并重、教学资源库建设先行、教学体系重构等原则下,进行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综合构建。  相似文献   

17.
试析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探讨教育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等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理论分野,也反映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和状况。这方面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时代命题。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首席信息官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首席信息官却存在着“价值与意义认识不足”“角色认知存在偏差”等问题,使其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如何明确首席信息官的职能定位,发挥其能动作用,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采用国际比较与本土建构相结合的方法,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分析首席信息官面临的挑战、反思首席信息官职能,并提出:首席信息官应整合相关职能,发挥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引领作用;把握转型理念,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变革管理机构,丰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形式;优化人机关系,体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人本导向。最后,文章对首席信息官提出以下实践建议:从教育数字化转型视角审视职能,面向实践赋予新内涵;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共同体,以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创新发展;面向学校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创新;引导师生形成丰富多元的人机关系,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在分析学习者的认知起点(即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如何设计合适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并结合学习资源设计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开展在课堂中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近年来,党中央围绕教育现代化、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也进一步催化了教育数字化的转型进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了当前备受关注的新热点,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技术如何走进课堂并有效促进学习又是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也从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客体转变为教学主体之一,多年单片机课程教学的经验表明,让学生作为主体介入课程建设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一、学生在教学中地位的探究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大基本要素构成的,而探讨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目的就在于从教育哲学高度来揭示出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最优化配置,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