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独具特色的空间肌理逐渐被破坏,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对城市的文化延续与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句法作为定量分析的工具,能为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几何结构提供客观的量化结果,从而为其更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以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现状,从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3个方面分析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形态特征与业态分布及历史文化要素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前提下,以地下空间开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首先,分析城市更新影响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及其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难点。其次,分析城市更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与作用。接着,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的相互关系,分析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影响,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多方合作、规划建设和公众参与3个方面提出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具体实施策略和建议。对于促进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加强历史文化村镇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国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与实践难题。与国外历史文化小镇相比,我国历史村镇保护存在规划体系不健全、文化底蕴单薄、缺乏全面社会技术支撑等诸多问题。以豫南地区为例,通过对其历史名村名镇调研,总结了其在推进文化村镇保护中一些好的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类似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空间作为承载城市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异质性最强的空间类型之一,其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和特质,对于城市文化发展和空间营造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城市文化空间的内涵演化、动力识别、实用转向、虚拟拓展等的研究,概述近30年来我国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历程,总结城市文化空间具有物质、精神和行为的统一性、时空二重性、多级空...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融合空间建设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创意融合的重要场所,主要通过建设特色鲜明、功能丰富的空间,提供多样的文化创意服务。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发展在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公共图书馆中融入文化创意空间也成为当前文化产业所思考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公共图书馆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打造文化创意融合空间,促进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该文主要从公共图书馆目前的探索方式入手,对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融合空间建设的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对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提出了几条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这也使传统历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成为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使命。历史文化景观空间是承载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因此,对历史文化景观空间进行妥善保护及合理规划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保护及规划历史文化景观空间时,明确其设计要素更是其前提所在。鉴于此,本文便对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与规划设计要素系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响应山地空间特征的公园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容量下降、绿色产品供给不足、风貌特色趋弱等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困境。公园城市作为重要的人居环境建设理念与模型,是营造美好城市生活的创新途径。基于公园城市理论溯源与多元途径探索,对标建设目标与实践路径,针对山地空间特征制约下的地域城乡风景彰显不足、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较低、山地社区活力品质趋弱等问题,提出城乡一体背景下的区域风景建构、山地水绿交融下的局地生态优化、立体组团式的市民休闲空间布局等建设策略,以期对不同地域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既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也是国际文化形象建设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双一流”高校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海外社交平台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账号活跃度显著提升,更加注重具体化、形象化、可触及化的传播模式,从单一文化符号走向复合多元文化符号。同时,我国高校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还存在着平台建设“冷热”不均、资源聚合机制不健全;多元符号创新使用不够、存在内容同质化倾向;互动方式较为单一,触达率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因此,我国“双一流”高校需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传播运营专业能力,打造立体全面传播矩阵,创新应用多元符号,注重内容建设的多样化和差异化,拓宽叙事思路,强化互动功能,构建国际传播立体化、多层次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历史街区更新保护措施的日渐完善,加强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公共服务和空间格局、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的重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遗存真实性、历史风貌完整性保护较为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回民街还处于居民自行发展,存在的问题较多,功能结构与商业形态无法满足游客与居民需求,需要进行系统的更新改造。该研究以西安回民街为例,使用案例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历史资料收集、商业结构分析、功能结构分析、游客人群调查,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总结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功能与保护的不足,并提出西安回民街历史街区更新策略,为西安历史文化街区延续与地域特色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的斗争中构建的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和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化符号。江苏扬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悠久。该文概括扬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取得的成绩,摸清家底,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广泛弘扬红色精神,及时征集口述资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缺乏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居民参与程度低、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等。因此,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大资源投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推广奖励机制、创新宣传方式等建议,以促进扬州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现状复杂性、改造渐进性、功能不确定性等问题,其更新面临诸多挑战。城市更新设计需要兼顾文化传承与功能再生,以实现空间活力的修复。以往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在复兴城市空间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以苏州阊胥路创业园与仓街三官弄更新项目为例,应用设计研究方法,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语境下探索以“数字+文创”引导城市更新的相关设计策略,以及通过在地化的场所营造和创新场景设计,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复兴的实施路径。通过对“数字+文创”设计策略的适应性、协同性与可实施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为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控保地块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创新空间是创新活动与创新人群集聚的重要载体,实现其高质量建设将有效促进创新活动及创新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城市设计领域,现有研究多从空间设计入手,而较少关注其建设实施问题,缺少有效指导城市创新空间可持续营建的策略应对。城市创新空间开发周期较长,时常面临产业集聚乏力、时序安排混乱、公服(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现实问题,对实施过程中的持续发展与动态适应提出较高要求。基于创新要素特征与现状建设的矛盾分析,结合典型实践经验,提出集约弹性的单元式开发、高效集聚的滚动式建设时序、多元主体参与下的配套供给3个方面的实施策略,构建城市创新空间可持续营建思路。最后以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为例,提出城市设计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消费社会的深化发展,现代消费已成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重要因素。以此为出发点,以消费文化的视角来考察城市空间,揭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半岛滨水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消费时代,城市主要根据经济诉求组织空间的生产,借助资本的熔铸,澳门半岛滨水空间建设呈现出博彩旅游化、高层豪宅化和空间巨构化等特征,并最终实现空间形态的重塑。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如城市消费空间与传统城市意象的协调发展、城市空间的阶级化和滨水空间的公共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仫佬族村落是保护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场域。目前,在国家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下,仫佬族特色村寨石围屯以旅游发展带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大勒洞屯以政府为主导的村落维护与文化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经济收入、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乱搭建、劳动力流失、民族旅游开发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以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础,调动村民保护古村落文化、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生活,才能真正守望并延续仫佬族村落的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阐述文化符号的基本分类以及在休闲空间中的作用,从而探寻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将设计元素转化为文化符号,这样有助于做出真正有文化品位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6.
传统建筑元素是构成地域性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博物馆是传承和保护地域性文化资源的核心机构。在博物馆建筑的整体设计和展陈布局中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分解重组、提取其文化符号进行抽象化呈现,既是博物馆传承和保护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基本手法,也是营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之建筑空间的题中之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地处福建泉州,其整体设计理念体现了闽南传统建筑的“尚红”精神,空间布局中吸收了诸多传统建筑元素,使古老的闽南建筑特色在现代性博物馆建筑空间中实现了再生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白剧作为白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广泛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并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白剧艺术的文化生态空间包含了白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学特色、民族审美、音乐艺术等方面。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白剧艺术面临着文化生态土壤流失、剧团建设不完善、断代现象严重、传承机制存在低效与漏洞等诸多问题。该文针对大理白剧现存问题,提出构建白剧创作与评估机制、进行探索性教学、拓宽白剧文化传播渠道和更新白剧传播等创新策略。保护与传承白剧艺术,应垒实文化生态基土,保证剧种有“物”所用;完善剧团建设体系,改善传承“断代”问题;提升非遗传承效能,不断补全缺失漏洞;加快确定白剧道白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刘华 《文化学刊》2023,(3):10-13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有些地方政府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在加强生产投入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针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政策没有落实,阻碍了文化瑰宝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引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行政公共性不足、建设性破坏和静态被动的严重问题。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开展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进而列举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期望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全面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吴越  戴宏杰  张平 《中国名城》2023,(11):81-87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较高价值及传承意义的村落,悠久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村落的发展、保护进程中,囿于诸多因素,大量的传统文化、建筑和村镇空间格局遭到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基于叙事空间理论,梳理传统村落叙事要素,分析空间的叙事条件,把叙事方法融入空间设计的过程。通过叙事空间营造,让村落成为文化感知载体,形成文化场,保护传统文化,激活村落内部活力。以墨戎苗寨为例,整理村落的叙事要素,分析公共空间叙事性,从叙述者、受述者、叙述媒介和叙述内容4个方面,提出叙事空间营造方法,为当代传统村落的文脉延续提出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国际传播是讲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的应有之义。资源保护与节约、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等自然资源领域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不仅谱写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也积极做好生态文明国际传播,通过推广成功案例、利用国际会议发声、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倡导蓝色伙伴关系等,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