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具有重要地位。而留学生作为上海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上海文化国际传播、展示上海优质国际形象、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等方面作用不可小觑。该文在梳理江南文化、上海文化、海派文化等概念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课题组自身研究与突破,深入思考上海高校及留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与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战略方面的角色定位,切实响应和参与新一轮“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熊猫借助“熊猫外交”与“熊猫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中国以大熊猫为媒介建构出以“萌文化”为基础、中国文化为核心以及“和文化”为灵魂的“熊猫文化”内涵;针对目前熊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消费色彩浓厚和泛文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需要国家牵头,多方合力,重视熊猫文化研究和熊猫IP打造,加强国内外传播力度,以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自信与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皮尤全球态度项目(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调查结果显示,德国受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在被调查的22个国家中负面度较高。德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依然以负面报道居多,涉华话题大多数集中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报道语气带有明显"吃惊与恐慌"的双重情感;批评方式也由直接改为间接与隐晦。因此,如何有效地了解德国受众心理,把握传播对象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我军要想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借助对外宣传手段,实施跨文化传播。而在这种传播过程中,必须讲究方法策略,才能达到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自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建立以来,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1随着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孔子学院研究也日渐成为学界热点,但对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现状和效果研究还较为薄弱,对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模式缺乏归结,而这恰恰是总结过去、评估现在、启迪未来的关键一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其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在业界颇受好评。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赵启光,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1982年从中国赴美国留学,1987年获马萨诸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周年到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任教,开创并主持该校中国语言文学部及美国大学中国语言文化中心,1993获终身教授。著作有英文《龙的研究》(A Study of Dragons,East and West),中文《客舟听雨》、《异乡异客》、《康拉德小说选》、《世路心程》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国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类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网络红人这一群体从相对边缘的网络亚文化圈子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而在网红现象的潮流中,一批会说中文、了解中国风土人情的外国人进驻微博、微信、抖音等国内社交媒介平台,通过持续发布原创内容,与大众进行交流,收获了大批中国粉丝,成为外籍网红这一特殊群体,英语在其中得到了发展。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新媒体传播下英语跨文化交流存在短视频跨文化内容同质化程度高、视频“标题党”等现象,以及过度迎合观众、偏离客观视角等问题。因此应混合使用中英双语进行表达,使用网络热词和俗语体现口语化特征组建传播群体,引发跨文化主题热议,促进英语交流。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传播"的英文名称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更为准确的翻译是"文化间传播"。但在中国,它对应的名称很多:跨文化沟通、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跨文化对话、跨文化研究,等等,这反映了对学科的定位还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众说纷纭,长期稳定的教材范式积淀形成教材编写的历史惯性与历史惰性,各高校及大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利益诉求,书商抢切大学语文教材这块硕大的蛋糕,造成近年来大学语文教材良莠不齐,失误较多.  相似文献   

10.
电影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一种艺术形式,一种影像语言.置身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如何充分发挥影像的跨文化传播功能,成为当前我国电影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我国的一些导演比如张艺谋、贾樟柯、李安等都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做了一定的尝试,他们的电影关注个体、关注底层,通过电影中的社会底层反映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强调只有解决当前存在的实质性问题,中国才能真正强大.可见,中国电影人具备了跨文化传播的国际意识.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电影人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亟须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各领域国际化人才不但承担着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职责,更承担着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需要具备较好的跨文化语言转换能力、跨文化语言思维运用能力、跨文化思辨与话语创新能力和跨文化包容和文化自信力。在国际传播新形势下,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通过转变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开拓人才培养多元路径等方式,建设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微视频的兴起,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类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多,历史文化类微纪录片备受青睐。作为中国纪录片的一种,历史文化类微纪录片以其深刻的人文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鲜明的艺术特征,以及独特的微传播形式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对历史文化类微纪录片进行概述,并详细分析其跨文化传播的特点、面临的困境,最后给出跨文化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高度重视跨文化传播因素,这不但可以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还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需要有创新性思维,更好发挥"走出去"企业和商人的传播潜力,在加强大众传播的同时,要着力强化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在一个以跨媒体、全媒体为特征的微传播时代,"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要适应传播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回顾体博会发展的历程,阐述了体博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文化传播的作用和意义.体博会不仅是体育产业的展示平台,还是跨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梁欢 《文化学刊》2022,(2):32-35
宣传是一个国家对外塑造和传递国际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地位具有一定意义,而外宣翻译尤其是跨文化传播下旅游行业的外宣翻译则在对外宣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项特殊的传播行为,旅游方面的翻译不仅要从语言形态着手,实现文本异化,还要对译语受众的反应加以考虑和权衡,及时进行增减、变形,尽可能使译语受众产生预期感受,确保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3,(1):121-121
洪丽在《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撰文指出,中国学者要在跨文化传播领域有所突破,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既要紧跟国际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前沿问题,又要深刻意识到本土化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缺失问题。从文化入手,就要认真深研中国文化之特质所在,同时也要熟悉西方文化之命脉。例如,在耶稣会教士利玛窦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17.
壮族文化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含壮族神话传说、宗教文化、始祖文化、歌谣文化等内容,在其不同文化的文本中也包含着一系列的专有名词、文化意象、句子结构形式、修辞方式,充分反映出壮族民族文化的价值信仰、思想与行为方式。基于此,在壮族文化典籍跨文化翻译、对外传播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着壮族典籍不同章节的序歌、语篇内容,搜集与挖掘其中蕴含的专有符号词汇、文化意象,并依据目的语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作出现有文本涵义、文化意义的归化与转换翻译,以此推动壮族典籍的语义交际翻译、跨文化语用传播。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推出了一本新书《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此书拓宽了对外传播研究的视野,提升了对外传播实践的标准。本刊现选登两篇书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再次展现其不可替代性。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当前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占据重要位置。基于此,该文通过文化传播的视角,对云南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及相关专业的中国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厘清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现状,了解传播过程中的困难及成因,并在调查基础上给予意见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我国“软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和对外传播工作是新时代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环节。该文首先梳理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现状,指出新疆非遗的翻译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次,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分析了新疆非遗翻译的5个重要环节。最后,该文对新疆非遗翻译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旨在通过新疆非遗的翻译,向人们开启一个了解真实美丽新疆的窗口;发展和传承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并通过文化拉近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