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陕西文学事业蓬勃发展,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陕西文学作品中透露的乡土情结,成为了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存在。本文将简单介绍陕西乡土文学中的乡土情结,分析柳青黄土地文学精魂在当代陕西文学作品中的传承,并就当代陕西文学作品中的乡土情结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弘扬陕西红色文化,并对其进行外宣翻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在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时,可采用音译、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等翻译方法,译文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用外国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去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陕西红色文化。同时,应充分考虑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才能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扩大陕西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该文以翻译传播学为理论依据,对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进行审视,对影响其传播效果的要素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为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丰乳肥臀》葛浩文译版本中较为突出的乡土语言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认知差"现象进行阐释,并希望能引起文学翻译界对乡土民俗文化译介的关注,从而探索推动中国乡土文化走出去的有效策略。本文以文化翻译中的"认知差"为指导方向,研究葛译本中乡土语言翻译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发现,葛译文本中的乡土语言翻译既符合目标读者文化认知中的审美,又达到了原文表达的文化含义的目的。葛浩文通过解读双方因认知差带来的文化异质性,再现了原文希望表达的内容,达到了文化传播的效果,也为中国乡土文化的外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Regional Culture),是一种以历史地理作为基点的"区域文化"。辽宁地域文化因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厚实的人文基础、珍稀的古迹蕴藏、淳朴独特的乡土文化、兼容并蓄的多民族文化而赋予了浓重的地域色彩。正是这种独特性,才使得辽宁地域文化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当前,我们应从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和规划辽宁地域文化的发展方向,立足当代,放眼未来,以地域文化为特色,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文学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之一,承载着蒙古族丰富的历史、地域特色与价值观。在全球化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蒙古族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蒙古族文学作品《流浪的盘羊》为例,文中包含大量蒙古族文化负载词及其中文常用表达,该文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通过分析蒙古族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的翻译,结合具体有效的翻译策略,考虑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有效传达文化的特殊信息,使原语和目的语读者产生相同的阅读体验,以维护生态平衡和文化多样性,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增进世界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模糊是重要的创作手段之一,文学翻译使用此种手法再现文学作品的模糊美。本文以英译本《围城》为例,采用案例分析及文献研究的方法,从作者、译者、读者的角度,参考近些年来文学界相关理论研究,对语用模糊现象进行定义分类,探讨语境等因素在语用模糊翻译中的作用,分析翻译策略。通过分析《围城》中语用模糊翻译现象,了解到在运用语用模糊翻译时,要重视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将文学作品翻译与语用模糊现象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7.
奇幻文学在现今世界文化中蓬勃发展,各式奇幻文学和形象不断涌现,大量奇幻形象基于现有地方文化或通过作者的想象被创造出来,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以J. R.R托尔金所创造的"中土世界"为代表的奇幻文学中的形象在翻译时出现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和信息的翻译方面。本文通过对吴刚译奇幻小说《霍比特人》中的形象进行分析,以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文中个别重要形象的文化背景、性格,对其中文翻译进行逐个分析,以寻求对同类型奇幻文学中形象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具有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陕西红色文化也需要传播到国际社会,让世界了解陕西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真实、立体的陕西形象,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该文聚焦陕西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陕西红色文化外译和对外传播现状的调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与国际传播的提升策略,旨在提升陕西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效能,实现最大化的跨文化传输,使红色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大融合的不断深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出现了交际和文化输出两个比较明显的重点方向。这表明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是一种文学交流的方式,更是不同文化的移植和扩散行为。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格外重要。本文将结合我国文学十大名著之一的《儒林外史》英译中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儒林外史》的翻译如何在中西文化差异中实现跨文化翻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五神"概念系统,涉及"神""魂""魄""意""志"五个概念,为中医"五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探讨《黄帝内经》"五神"概念的英译比较及其策略。首先是原文本中"五神"概念的理解问题,以阐释学理论为指导,考察古今医家的相关注释和评论,并兼及"五神"概念在先秦至西汉时期诸子百家典籍中的渊源,力求接近文本本义;其次是翻译策略问题,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提出"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最后,考察和比较5+3个英译本对《黄帝内经》"五神"概念的翻译,并提出相应的批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道路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引起足够重视,乡村道路景观设计需充分挖掘与表达乡土文化。从乡土元素利用的视角出发,探讨乡土元素的分类以及将其应用于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总结归纳出乡土元素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江心洲农路景观设计作为应用实践,通过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增加乡村道路的可识别性和美观度,从而赋予乡村道路持久的生命力,为改善乡村景观环境、传播乡土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民族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以译介学为研究理论,从译介主体、内容和受众3个方面研究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翻译,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融合会促进世界文明的快速发展。文化传播与文化翻译二者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以语言为载体,传递文化含义是文学翻译的主要核心。文学作品翻译质量关系到文化传播的深广性,更关系到文化融合与传承,故而,有必要对文学翻译的文化差异作出研讨。  相似文献   

14.
把汉语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总要涉及中国文化。一种文化体现在其独特的语言、历史、典章、民俗、文艺、传说、神话、宗教、心理等等之中。我从自己翻译的经历中认识到,我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很不够。每当翻译完一篇作品,我首先感到的是,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限于语言和学识水平,很多应该翻译出来的东西没有得到充分表达,或者根本没有传达出  相似文献   

15.
周雪峰 《文化学刊》2022,(4):206-20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部分经典之作举世瞩目。受英美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英美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语言特色。而若想分析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就必须以文化背景为切入点,遵循文学作品解读原则。因此,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赏析英美文学作品,解读其语言特点,希望可以加深读者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三体》系列科幻小说的成功译介备受关注,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译者采取何种策略翻译其中承载中国语言文化特色的俗语,这能反映译者的翻译风格,并为译介我国文学作品提供参考。本文通过语料库研究方法,以刘宇昆翻译的《三体》系列第一部作品The ThreeBody Problem为研究对象,使用定性和定量方式探索分析译者俗语翻译策略。统计结果表明,译者更倾向于采取归化翻译策略。对于汉语中较为生动形象、易于让英文读者产生同类联想的俗语,译者则多采取异化翻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确立和深入,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陕西也积极融入到这一合作开发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发展进程中,陕西汉唐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在发展上也面临着挑战。这就需要分析陕西汉唐文化发展现状,灵活运用陕西地域特色和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的发展路径扩大陕西汉唐文化的影响力,增强陕西文化软实力,提升其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中的颜色隐喻是不同语言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译者翻译作品时往往会忽略颜色隐喻框架在不同文化群中的差异,导致原作未能在目标语读者中产生相同的文学效果。鲁迅在《呐喊》小说集中赋予色彩语码诸多内涵,极具代表性。因此,本文依据框架理论将颜色隐喻分为相同框架和相异框架,对杨宪益、戴乃迭和蓝诗玲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框架下颜色隐喻的翻译方法,以期对中国文化英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尘埃落定》中的众多文化负载词,不仅是其文学魅力的体现,也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大挑战。这些词汇深刻反映了藏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其翻译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外语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度。葛浩文先生在其英译本Red Poppies中的一些翻译选择,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传达了原文的意境,但在处理某些关键的文化负载词时,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可能导致目标语读者对原文文化内涵的理解出现误差。该文旨在分析葛浩文的英译本中这些关键词的处理方式,指出其中的不足,并结合当前的翻译理论和策略,探讨如何更准确地传达这些深植于文本中的文化元素。该文将考察不同翻译策略对于保持原文文化风貌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效果,力求在尊重原作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翻译方案,以期为《尘埃落定》的英译提供改进建议,并为其他中国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韩乐 《文化学刊》2022,(9):200-203
英美文学作品在创作时融合英语的特点和当地的生活环境,具有典型的文化性和地域性,是研究英美文化和英美文化体系的重要依据。由于创作环境不同,英美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语言运用和语境特征与其他文学作品存在一定差异,为了能深入掌握这类文学作品的主要文化价值,明确了其中蕴含的现实性、戏剧性和对经典的引入,直接从其语言特点着手,再对关联性语境的形成与构建进行分析,了解作者和读者之间互动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该语境在阅读障碍消解、含义补充和文化解释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