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おもてなし」一词发源自日本平安、室町时代的茶道礼仪,使用历史悠久,含义深刻。近年,日本国内刮起一片「おもてなし」风潮,成为推广日本观光的代言词。「おもてなし」可以说是日本人独具的极其细腻的体贴之心和传统文化融合之后的产物,它最大的魅力在于"款待之人的心意"。「おもてなし」这种文化源于佛教中「一期一会」的无常思想,而这种思想同样也成为了支撑整个「おもてなし」过程的内核。在当代日本,「おもてなし」被赋予了更多的寓意和期待。同时它也成为日本人之间、日本人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一种新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2.
唐圭璋先生等人对王国维《人间词话》贬抑南宋词深表不满 ,而他们意见揭示出《人间词话》在阐释“境界”的理论内涵时 ,表现出诗学趣味的偏好 ,即偏重直观自然的作品 ,对于尚人工、重锻炼、深微曲折的作品则表现出排斥。《词话》对严羽“兴趣说”王士“神韵说”的批评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诗学趣味的偏向。这给“境界说”带来一定的理论局限。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揭示和分析 ,并从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词话》诗学趣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是对日本古典文学影响最深远的诗人,日本和汉文学都从白居易诗文中汲取营养,和歌理论也不例外。文章以纪淑望译纪贯之所作《古今和歌集序》和慈円《文集百首》为例探讨和歌理论对白居易诗论的受容。《古今和歌集序》完全模拟白居易《与元九书》诗论部分的结构和语言,并化用其诗歌理论概念,虽未能完全融会贯通,却也是次有益的尝试;平安末镰仓初的慈円在《文集百首》跋文中也吸收了白居易晚年以世俗文字结后世佛法缘的文学思想,在选录白居易诗歌时多关注其表达人生虚幻、生死无常以及通过佛教来拯救人生苦痛的诗歌,昭示着镰仓文学对白居易受容的新风向。  相似文献   

4.
张云龙 《职业圈》2014,(28):98-100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安全为天、平安是福。平安建设集团可谓名符其实。三十多年来,他们不仅建筑有方为客户“筑巢”,也让自己的职工“安居”,职工安居乐业,推动若平安从一个几十人的建筑队,发展成今天拥有9000人、资产过二十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满足职工物质需求的同时,平安不断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经常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投资千万建成了职工活动中心,为职工提供文体健身休闲娱乐一体化服务,联手《新华书画》杂志创办了高端艺术平台--山东书画院、吸引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在此云集创作,更是提高了平安的文化档次还有平安的人才“三培养”工程,为平安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解码平安,可能就是让职工“安居乐业”“快乐生活”“培养人才”三句话。  相似文献   

5.
该文依据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采用语料库方法,对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中情态动词“必须”的英译操作规范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必须”英译的量值在党的十七大报告译文中没有任何变化;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译文中整体上出现了明显的偏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偏移得更加明显,量值对应只有77.04%,说明时间越往后,量值偏移得越低。笔者认为,上述翻译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译者的行为受到翻译规范制约的结果,表明我国政论文的翻译在保证忠实原文的前提下,越来越注重译文的可接受性,更加注重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建设,这也有利于构建我国积极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6.
梅新林、葛永海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人类文化传播从口授时代、印刷时代迈入电子时代之时,经典“代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与阶段,由此引发的经典“代读”热潮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却无法持续性地向前推进,其理性回归之路应是从“代读”走向“自读”。  相似文献   

7.
论六朝美学之总体特征和历史地位(下篇)吴功正四六朝后为隋,隋代开始了对六朝文化、美学全面批判的时代。隋文帝杨坚代周称帝,便着手纠偏文风,“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开皇十四年(594),隋文帝下诏:“人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竞造繁声,浮...  相似文献   

8.
“口无择言”的“择”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表“选择”义;二是认为“择”通“殬”,表败坏义。为准确解释“口无择言”一词,该文结合大量古典文献资料,从“择”字的义项、“择言”的含义、“口无择言”的使用语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口无择言”一词中的“择”应当理解为通假字,该成语应译为“不说败坏人的话”。在释义的基础上,该文结合古今语料,对比“口无择言”和“口不择言”两词的使用语境及区别,了解两词常因为表层结构相似而误用、混用的现状,深入分析两词误用的现实原因,为准确理解和解释古汉语材料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考察了“国民”与“奴隶”二词的渊源及其在清末从古典意义向近代意义的转化过程 ,分析了当时围绕“国民意识”与“奴隶”根性问题的讨论情况 ,并探讨了二词内涵在当时转化与流行的原因及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域文化: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有地域性,这一事实似乎很早就受人注意。 《文心雕龙》称北方早出的《诗经》为“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是质朴的“训深稽古”之作;称南方后起的《楚辞》则为“瓖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并将此“奇文郁起”的原因归于“楚人之多才”,多少接触到地域与文学的关系。唐代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有意比较了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文风的殊异: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泳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他注意到了地理环境参预文学风格的形成,这一看法对后世文论家影响甚大。到法国十九世纪文学史家丹纳,则在他的《英国文学史史》引言中,明确地把地理环境与种族、时代并列,认作决定文学的三大因素。他们都把文学品种、风格的生成与地域条件挂起钩来,考察地域带给文学的影响,揭示了文学发展的某种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有关跨文化传播资讯时,我常为“文化”与“文明”两词的涵义感到困惑。在英语里,culture(文化)和civilization(文明)似乎较易区分,在中文里则常易混淆。《辞海》里“文明”一词的释义有二:(一)犹言文化,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二)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按第一义,文明与文化就混为一谈了。中国翻译者协会黄友义副会长在一篇文章中曾谈到,  相似文献   

12.
王晖  庚锌 《职业圈》2011,(17):54-55
时代能够影响人的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当下,人们写着“微博客”,制造“微语录”,尝试“微阅读”,发起“微公益”等等,构成了一种客观环境,即“微环境”。“微时代”已经到来,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微”并非“不足道”,“微时代”对人们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媒体盛行的新媒体时代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新媒体高速便捷的信息交互优势推动了各类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普及,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被大量发掘。对于少数民族资源来讲,新媒体时代是一股强大的文化趋同冲击,也同样是一种良性的生存发展机遇,这些传统民族音乐在适应时代的同时又受到了互联网多元化音乐的影响,“生存”与“繁衍”成了如今民族音乐文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巍山县琢木郞村作为一座千年彝族古村落,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具有特点的音乐元素,彝族“打歌”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此,该文以大理巍山县琢木郞村作为考察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来探究当地民族音乐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涛 《文化学刊》2009,(5):8-10
一、“山寨产品”与“山寨文化”的区分 2008年以来,“山寨”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流行语,如果不去了解它的意思就觉得自己跟时代隔膜了。单从词源上说,“山寨”一词当然早已有之。《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收录着,解释是:“1.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2.有寨子的山区村庄。”  相似文献   

15.
洪水已消退了暴戾的脾气似被锁进绿树织就的樊篱沙尘暴销声匿迹似在芳草之下安息可是啊生态灾难又变着花样装备新式武器向高傲的人类发起新的攻击SARS来了来得让人措手不及来得太有些意外来得又十分诡秘来得十分离奇SARS是看不见的宿敌在暗中为人类打造地狱给人类社会发展使绊儿让人间遭遇死亡和恐惧人类毕竟是大智大勇的组合击退SARS不是难以破解的怪题难的是怎样才能搜寻到谁曾是孕育SARS的母体科技手段已有了初识答案正在野生动物身上游移是蛇还是穿山甲也许是猴子更可能是果子狸“毒”从口入引“狼”入室招致SARS来袭的是人类自…  相似文献   

16.
该文致力于对克里米亚服务领域名称进行系统性和语言认知分析,这些服务领域语用词是由与“空间”有关的词汇转换而来的。表意组“空间”的语用词代表了一个人生活和行动的不同类型的空间,其特点在于其实用性,用于表示充满所提供商品和服务的重要空间,与此同时特别关注质量和数量特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杨正宇 《职业圈》2011,(9):32-34
半个世纪以来,作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共和国长子”的兰州石化公司,先后经历了“二四三二一”的重组整合。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逐步形成了以“高严细实”为核心内容的许多有益于企业发展、有益于企业科学管理的管理思想和做法,并成为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管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高严细实”都被赋予了相应的时代内涵,并被一代代兰州石化人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萨满文化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文化。满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信仰和继承着与通古斯人的古老的多神信仰一致的萨满教。萨满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历史文献《三朝北盟会编》中,它是女真语,意指巫师一类的人。萨满作为一种原始文化,起源于原始人类自身的脆弱和缺乏安全感,原始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多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原始性宗教。随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世界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种文化也就逐步走向了衰微。本文从萨满文化的内涵、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萨满文化诞生的深层原因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在轴心时代的精神诉求下探讨萨满走向衰微之因。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读到“薄客”这个词,是在过气歌手高林生新浪博客“易道365”。高林生十年前唱过一首红了一阵的歌《最牵挂你的人是我》,现在他也了无牵挂了,观众换了一拨又一拨,也没有多少人要牵挂他了,他去年推出的新唱片遭冷落就是证据。高林生坐不住了,这个狂躁的时代真正能坐得住的人并不多。他以“社会调查”的名义在博客上挂了一个帖  相似文献   

20.
长生不老是假、健康长寿是真。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生命需要运动”:我国古代医家对人运动形象比喻为:“人体欲经常劳动,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古语“流水不堵,户枢不腐”,都说明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与促进人体健康、增长大脑智慧密切相关,并不断被人类进步和生活在知识爆炸新世纪里的人们所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