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在进行吸气和呼气时与肋骨、膈、胸廓、肺的变化有关。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形成肺内气压下降和升高,产生压力差,才能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进而实现呼吸运动。当上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感到抽象、难易理解,我们可采用一些材料自制演示器上课时使用。一、设计自制仪器装置图二、该自制教具的特点及用途1.特点:教学直观、形象、学生易懂、轻便、透明、易观察。该教具操作时,可引申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呼吸运动。2.用途:该教具可摸拟人呼吸运动时肺、膈、胸廓等的运动关系。教师在讲人体呼吸道、呼吸系统时用。…  相似文献   

2.
赵继民 《生物学教学》2010,35(10):37-38
在初中生物学“呼吸”一节中,有两个有关呼吸运动的原理演示实验(一、肋骨的运动,二、膈的运动)。 在教学中发现这两个实验的有关装置演示起来有不足。而实验过程,尤其是肋骨的运动很难让人想象与肺的体积变化有什么直接关系,缺乏说服力,不利于对呼吸原理的理解。笔者对人体呼吸运动原理实验的装置进行了改进,避免了所述的不足(如图1)。  相似文献   

3.
人在进行吸气和呼气时与肋骨、膈、胸廓、肺的变化有关。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形成肺内气压下降和升高,产生压力差,才能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进而实现呼吸运动。当上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感到抽象、难易理解,我们可采用一些材料自制演示器上课时使用。  相似文献   

4.
将“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设计与制作在一个模型中,在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并同时演示肋骨、膈肌和肺的协同变化。可使学生将人体呼吸系统组成与呼吸运动过程的认知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5.
刘冬云 《生物学教学》2005,30(11):28-28
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呼吸运动与肺通气”一节中,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由于该节内容涉及到有关的物理知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而突出重点“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是至关重要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相关的物理知识融入课文,并设计好一些起“桥梁”作用的辅助活动(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多种多样,选用的药品也不尽相同.但实验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利用某种物质与密闭容器里的氧气反应,使得容器内气压减小,借助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或注射器活塞的移动位置等测出氧气的含量。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学会对具体实验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师生物学教材(试用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比原教材有很大的改进,得到第一线的生物学教师的欢迎。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几处不太合理和规范的地方,现提出如下。lff念不确切在教材中谈到气体交换的动力时写道:“肺和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动力是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这种压力差是由呼吸运动造成的。那么,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动力是什么呢?是气体分压差。气体的分压是指在两种以上的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压力。”我认为,文中所述的“压力”应改为“压强”,因为“气压”、“大气压”、“气体的分…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人不但需要不断摄食,而且需要不断排出二氧化碳,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必须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通常意义上的呼吸是指肺的换气,即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是靠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呼吸运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呼吸运动是教师教学的"老大难",也是学生学习的"糊涂点"。此处的教学,一般通过指导学生体验深呼吸时自己胸廓的变化,提出问题,然后借助模型边演示边讲解以突破呼吸运动难点。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而各种版本教材上原有实验模型一直沿袭,多年未变,存在着很大缺憾。  相似文献   

9.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多种多样,选用的药品也不尽相同,但实验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利用某种物质:与密闭容器里的氧气反应,使得容器内气压减小,借助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或注射器活塞的移动等,测出氧气的含量.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学会对具体实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于昌胜 《成才之路》2009,(33):11-11
一、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观察能力 鼓励和指导学生制作一些自制教具。不仅可以补充课堂教具.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在教师指导下,有的同学自制果蝇染色体组教具,用长短和粗细表示染色体的大小和形状,用不同的染色表示来源。形成了活动教具,课堂演示后。学生对染色体组的概念很容易掌握。还有的同学自制了呼吸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质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手段被揭示的。初中化学实验多是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气压的变化会对这类实验的进行与结果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许多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压的变化,如果气压控制不当,常常会造成实验失败,甚至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实验设计的不足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最美丽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其原理是:挤入烧瓶内的少量水将烧瓶内的氨气大量溶解,使烧瓶内气压骤然降低,作用在烧杯水面上的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瓶内,从而形成喷泉.水中加入酚酞后,喷泉溶液由于溶入了氨气而呈碱性,因而变为红色,使现象更加明显、生动、美观.但是由于玻璃硬质烧瓶形变细微,我们并不能观察到烧瓶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这一本质现象.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手段,是思维过程的基础之一.故实验现象不完善的实验设计,留给同学们的思维空间会受到限制,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呼吸运动”模型制作过程烦琐以及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改进,并介绍“呼吸运动”简易模型制作的5个步骤,使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现场制作并演示。改进后的模型具有材料容易获取、成功率较高、实验效果好等优势,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呼吸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
倒吸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一种实验现象,其原理是密闭系统内由于气压差引起液体的倒流,其装置主要有利用倒吸原理进行某些化学实验和防倒吸两大类型。下面笔者就中学化学涉及倒吸现象的实验进行剖析,使学生对倒吸现象有深入全面的理解。一、利用倒吸原理进行的化学实验1.喷泉实验。喷泉实验主要是利用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快速完全溶解在液体里,使容器和外界形成一定的气压差(负压)产生的液体倒吸现象。  相似文献   

15.
肺结构模型的制作、演示及效果隆德县中学张映峰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在中学生物学中,高等动物的内部结构、人体生理解剖和呼吸运动、气体交换等内容都涉及肺的结构。我在《呼吸系统》一章教学中自制了肺结构模型,用于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制作、材料、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应用探究式教学的理念 ,改进和拓宽喷泉实验的教学实践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各种颜色的喷泉实验 ,掌握了喷泉实验的组装顺序 ,巩固了学过的化学知识 ,锻炼了自身的实验创新能力 ,拓宽了知识面 ,并且总结出形成喷泉实验最关键的条件———减小烧瓶内的气压。  相似文献   

17.
实验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实验的成功与否。对观察叶片的结构、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观察花的结构、观察枝芽的结构、观察鸡蛋的结构、观察血液的流动等实验的材料进行改进;对观察霉菌的结构、观察蝗虫、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探究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模拟呼吸运动等实验进行创新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生物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感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呼吸运动的机械性原理、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肺活量的涵义、肺循环中血液成份变化机理等重要内容实乃抽象。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现有平面挂图缺乏立体感,现有模型体积太小,且又没有单个肺泡结构与生理学原理显示。然而,此内容又  相似文献   

19.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的经典实验,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热点.一、实验原理空气中的氧气与红磷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导致发生装置内气压减少.当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压进发生装置.根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可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  相似文献   

20.
正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节中的呼吸运动过程是重难点,该知识点复杂抽象,而初中学生缺乏相应知识基础,其空间想像力不够强,对呼吸运动中的膈肌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关系很难掌握,理解起来难度很大。为突破上述重难点,笔者自制了一款"呼吸运动简易模型",该模型能引起学生的直观分析,让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下面,笔者从该教具的装置图、用途、制作、使用方法及特点等方面作一介绍,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