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杰利科是一位具有卓越才华的画家,文艺复兴前期佛罗伦萨艺术的核心画家之一,为佛罗伦萨形成新绘画理想做出了卓越贡献。安杰利科身处文艺复兴早期突破中世纪桎梏的“再生”和变革潮流中,虽身为多明我会的修道士,却被文艺复兴所带来的绘画新方法和新观念所深深吸引,以乔托和马萨乔为榜样,孜孜不倦地学习重新发现的透视法则和文艺复兴价值观念,对布鲁内莱斯基和马萨乔给艺术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方向深有研究。在大变革的潮流中,安杰利科是勇敢的变革者和推广者,其充满虔诚信仰的一系列宗教叙事作品中所展示出的文艺复兴价值和对新绘画法则的运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纵观安杰利科一生绘画历程,他的绘画形式极为广泛,且分别带有不同时代的典型特征,有青少年时在佛罗伦萨手抄本画室从事细密画工作时绘制的精致繁复手抄本装饰画,成为多明我会修道士后为修道院绘制的雅致典美的湿壁画。该文从欧洲宗教绘画传统和安杰利科所处时代背景出发,探寻安杰利科绘画风格的形成及其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汉朝石刻壁画的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以及雕刻技法四个方面阐述了汉朝石刻壁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和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诸多含有民间信仰叙事的小说中,渐次形成了一系列的或真或幻、或恍或惚、人鬼不分的离奇故事,使得这种小说平添了一种摄人心魄的怪异色彩、荒诞效果。这些作品把审美的目光关注到"民间信仰"这一精神领地,透过它来探究人生的真知、真谛,以及一种"民间—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龚贤绘画作品的形式美为主线,将形式构成的各元素进行解构分析,选取构图、平面、皴法三元素为小论题进行研讨,做一些局部的微观审视研究,力求从独立的元素参透龚贤绘画的整体形式结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龚贤绘画作品的形式美为主线,将形式构成的各元素进行解构分析,选取构图、平面、皴法三元素为小论题进行研讨,做一些局部的微观审视研究,力求从独立的元素参透龚贤绘画的整体形式结构.  相似文献   

6.
蓝蓝的天空,舒卷的白云,清澈的流水,绿色的草原,悦耳的驼铃,逶迤的长城,巍巍的群山……漠北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植被,生动迷人的美学气韵构成人类社会如诗如画的境界,成为历代画家孕育和成长的摇篮,驰名隋唐的画家杨契丹、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皆有巧思,史称神品,他们都是炎帝的子孙,长期生活在长城以北。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画家都无法在中原地区显其身手。直到辽代开元以后,我国北方的画师们才得以在自己的家乡把美丽的自然、沸腾的生活,时代的脉搏用线条色彩倾泻出来,留下无比灿烂的艺术珍品,丰富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宝库。几乎与辽代文学散失的原因相同,辽代的绘画作品也很少流传下来,但我们从有关史料、出土文物以及少量保存下来的,辽代绘画作品中仍可见其盛况之一二。  相似文献   

7.
美国南方现代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形式主要以令人震惊的短篇小说为主,内容大多奇异、怪秘,令人回味无穷。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奥康纳通过写作来传道,在作品中渗透了大量基督教中对于原罪和救赎的观念,目的是让世人得到警世,体会到罪恶的可怕,并获得救赎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美国南方现代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 connor),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形式主要以令人震惊的短篇小说为主,内容大多奇异、怪秘,令人回味无穷.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奥康纳通过写作来传道,在作品中渗透了大量基督教中对于原罪和救赎的观念.目的是让世人得到警世,体会到罪恶的可怕,并获得救赎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探索汉唐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皇帝与道家方士的复杂关系 ,研究他们之间的契合和悖离、利用和反利用 ,以说明道家方士对中国古代皇权政治曾起过不容忽视的作用。方士们确以不同方式介入过不同时期的政局 ,而作为国家首脑的皇帝也确曾经主动延揽 ,吹捧其威望和能量 ,授予相当权柄 ,因而对国政起过很大的影响。研究汉唐时期政治 ,是绝不能将道家方士的活动排除在外的。本文也认为 ,皇帝们宠用方士 ,其动机和态度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 ,即有出于对宗教信仰的执着和虔诚 ,但更多则是基于实际统治需要 ,或两者兼而有之 ,将信仰和治术结合起来 ,巧为运用。当然 ,对于被称为方士的历史人物也不能笼统而论 ,他们之间的学理素养、道术修炼和人生追求、辅政的主张 ,甚至人品和活动方式都有巨大的不同。对于皇权和方士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活动 ,都必应因时因人因皇具体分析 ,尽可能公平地评价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黎族传统手工艺不断受到现代科技的冲击,黎族传统文化的生产环境也不断受到挤压。传统黎锦由于适用环境的变化、原材料及部分工艺的缺失,现阶段急需数字化转化以保存最原始、最完整的民族特点和传统韵味。该研究通过提取海南哈方言地区黎族纹样得出,哈黎支系图案纹样构成主要以动物纹、人纹为主体,以植物纹、其他纹样为辅;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白、黑五色。利用纹样这一载体分析海南哈黎纹样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信仰,并通过哈黎传统纹样的数字化保护,将其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从而拓宽哈黎纹样创新设计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1.
《幽梦影》中的"美"品类繁多、丰富多彩,书中有既有自然之美、读书之美、艺术之美、交际之美,又有道德之美、哲学宗教之美。可以说,《幽梦影》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把审美的生活样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书中也隐隐约约透露出了审美生活的一些问题,如有限性、虚无性、瞬间性等,这又使这部书具有了一种忧郁和反思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的神秘和文化之美无处不在,譬如帐篷,这一高原藏民用以栖身的特殊“居所”,也带着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浓浓的佛教色彩。有机会参加青海玉树州一年一度的赛马会,大开了一回康巴藏区帐篷艺术的眼界。当时上千顶形形色色的彩帐汇聚在一地,争奇斗妍,如一夜之间开放在大草原上的一大片鲜花,令人心醉。同玉树美轮美奂的服饰一样,玉树藏人的帐篷与别的藏区也不相同,它精致、华丽,造型和构图丰富,除了实用之外还有很强的艺术装饰性。帐篷是古代游牧民族留传下来的居住形式,起源很早,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一时间搭起了18种…  相似文献   

13.
李阳 《文化学刊》2011,(5):100-103
民间信仰有其无法遏止的流传趋势,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之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过广泛的影响,甚至成为支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力量,虽然民间信仰从未获得其合法化的地位,但是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起到了公序良俗的道德规范作用。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修补民间信仰的文化断层,重建民间信仰的社会空间,不仅仅是民间信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是在与国家意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适。最大限度地发挥民间信仰中的”善行观念”和包容精神。使之成为联系国家与民众之间的文化纽带,将社会转型趋向于可预期的社会行为,找到区域文化认同的契合点,以文化创新带动制度创新,从而实现社会变迁的平稳过渡,这将是实现区域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民族在与大自然的相互适应中产生了中国草原文化,其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对善与恶、美与丑的一系列价值评价原则。这一系列的价值原则,体现了中国草原文化的价值取向。本文基于现代化语境,对传统游牧文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王晋 《文化学刊》2015,(2):104-106
享有日本情爱大师之誉的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在其众多的作品中刻画了许多美丽而又极富个人色彩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渡边淳一对于女性的敬畏、关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本文以渡边淳一的作品《为何不分手》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文献分析表明,孟子所谓充实之谓美意味着美就是生命完满实现其整体特性时的存在状态。孟子的这种生命美学观是在孔子全幅开辟了生命世界并强调文质相辅相成的基础之上,通过接受子思诚则形的本体论原则与稷下先生将生命充盈与美联系起来的思想,对先秦和、全之谓美的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它强调了美是生命本身自足时的存在状态而不是一种外在文饰,论证了美善统一原则,并更细致地区分了美的层次、突出了美的非现成性。这种主张从根本上表明先秦儒家既强调善也崇尚美。在中西美学视域融合下其美学意蕴与意义值得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7.
于坚的"事件系列"诗歌是其诗歌作品中极具叙事色彩且最能体现其新诗叙事特征的一组诗歌。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叙事学理论的叙事角度为理论基础,从人称、聚焦和"跳角"三方面分别对这组诗歌进行文本细读,分析这组诗歌拥有的其他诗歌所不具备的审美特性,以期对于坚诗歌在叙事方面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逃禅与脱俗:也谈苏曼殊的"宗教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掘文学中的宗教价值 ,已然成为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中国现代文学 ,事实上是缺乏宗教的信仰与热诚的———即使是具有宗教信仰倾向的作家及其作品。本文从现代文学浪漫派先驱苏曼殊这一个案入手 ,透过苏曼殊人生与艺术作品的表象 ,揭示其宗教信仰的功利性与表象性。本文认为 ,苏曼殊只是一个以袈裟芒鞋为道具的浪漫主义者 ,其作品的宗教意象 ,更多是一种审美想象 ,并不代表苏曼殊人生价值与信仰的真正选择。宗教没有妨碍他追求爱与自由 ,而此二者 ,是他短暂生命为我们留下的美好精神。偶然的际遇使苏曼殊与宗教结缘 ,而宗教最终只是他逃避俗累、托身暂栖的处所。当然 ,佛教的“空” ,与他对人生的悲剧体验暗合 ,使他的文学话语多了一种借禅语佛理表达虚无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在中西方绘画的发展中,绘画的写实程度总体趋于下降。自双方写实技法达到顶峰以后,艺术家便不满足于镜像取物,而开始逐渐寻找艺术新的出路,从线条、色彩、形象塑造等方面入手,逐渐实现艺术的抽象化。其中,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对抽象的理解略有不同,在表现技法上也有所体现。总体而言,中国绘画的抽象趋于简化,而西方的抽象趋于繁化。本文将通过中国绘画抽象化的代表性例子(即梁楷《泼墨仙人图》)和西方抽象绘画的典型例子(即德·库宁《女人一号》)这两幅作品的分析和对比,说明中西方绘画抽象表现的异同所在。  相似文献   

20.
1.来稿题材、风格不限,特别欢迎近年来拍摄的新作。来稿请标明"美摄欣赏投稿"字样;2.请注明作品标题、拍摄地点、时间、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3.来稿请作者自行负责有关权益事宜,本刊将尊重作者的著作权;4.来稿一经选用,即付稿酬;5.来稿请使用电子文档(JPEG格式,每幅作品大小在5M—10M之间),可通过E-mail:qyt66@163.com,QQ:654689407传送,也可刻录成光盘寄送。本刊地址详见封二,专栏电话:0571-85310550。"美摄欣赏"专栏征稿启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