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放 《文化学刊》2008,(2):108-111
曲牌,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及器乐这五大类当中都大量使用了曲牌。可以说,没有曲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将会失去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因此有关于曲牌的问题一直是音乐理论界相当重视的研究领域。许多前人在资料尽管匮乏的情况下,仍然在曲牌的界定、曲牌的历史发展等问题方面取得了可贵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教坊记》所录曲牌的发现,对曲牌形成历史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清代文言作品《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当中多次以"潮(嘲)"作形容词,表示"呆、傻"之义,与现代汉语中"潮"作为形容词的常用义存在较大差异。而诸多辞书中却并未收录这一义项,未从历史角度予以全面解说,难免会让人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产生理解不畅或误读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对这一古今异义词加以分析,追根溯源,考察其历史演变路径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提线木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五华提线木偶戏更是当地瑰宝,是重要且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华提线木偶传习所,即原五华县木偶剧团,在木偶造型与演出形态方面,充分体现了五华提线木偶戏的非物质文化形态。五华提线木偶戏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成为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黄梅戏的乐队编制目前呈多样性,有以纯民乐而组成的;有中西合璧的;有民乐加电声的等等。主要是根据剧团的职员编制和经济实力而定,特别在县级剧团更是因团而异,因戏而异,因地制宜,大小不一,多则数十人,少则几个人,但无论乐队大小,乐队中主胡是切切不可缺少的。它那十分突出的领奏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否则黄梅戏就缺少了韵味和特色。所以主胡在黄梅戏整个乐队中的独特地位,就格外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天幕在舞台上是最后一道幕,很简单就是一块大白平布,根据舞台的大小高低,起码也得9米×18米,当然这么一大块布不可能是整块的,需要一幅一幅地拼起来。剧场一般都配置了天幕,由于太大,又是白色,难以清洗,难免发黄,被染污、破损等,因此每一个专业剧团又都有自己的天幕,在剧团演出自己使用时也难免弄脏被污染破损等,这样剧团在第二次排练新戏时,就把被污染的天幕用做制作布景用布,又买些新布来制作天幕,这样每次排新戏都得制作天幕。  相似文献   

6.
八仙戏是山东省鲁中地区独有的曲牌体戏曲艺术,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在新农村发展建设过程中,它已成为推动五路口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八仙戏为研究对象,用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探讨八仙戏在"新农文化"视野下传承模式的重构方式,为"非遗"的传承创新找到一个良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文化产业目前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文化产业中包含了戏曲这一很大的块面。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戏曲也应该产业化。尤其是在“黄梅戏之乡”安庆,今年初,关于黄梅戏能否在市场中得以发展和壮大,成为人们争相议论的话题。安庆的一些传媒还开辟了专栏进行了讨论。由于我从事的是这方面工作,我有过跟随剧团在各种剧场演出的经历,我能体会到观众喜爱什么艺术。因此,黄梅戏走市场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一定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绚丽多姿,剧种多达三百有余,各剧种之间 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唱腔与音乐,因此,中国戏曲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各自的声腔发展衍变史。 黄梅戏是一个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从现有的资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期间它也是随着时代的推进一直不断地在发展、衍变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地方戏曲如雨后春笋,发展得非常迅猛,黄梅戏的发展堪称其中的佼佼者,它的音乐发展尤为人们所瞩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戏的音乐(包括唱腔、  相似文献   

9.
由安徽省黄梅剧院小梅花剧团在长江剧院隆重公演的6场黄梅戏和观众亲切地见面了,我以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看完了由剧作家陈望久改编的《大眼睛的期盼》。全剧清新激越,完全展示了小梅花剧团一拔年轻演员美丽的嗓音,他们得体的表现,以及作曲家陈精耕用如诗如梦的旋律将黄梅戏打造得格外精彩动人。诗一般的大写意的手法将富有创意的舞台表现得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0.
菇民戏是浙西南龙庆景一带菇民们所喜爱的地方剧种。自形成至今,菇民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考察其传统剧目,发掘其传统剧目的形态特征,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地方剧种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杰弗雷·乔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其中所涉及的故事蕴含了深远的人文主义传统,是英国文学人文主义传统的开创之作。英国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该作品作了较多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很多故事都涉及骑士。因此,想要研究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就要选择中世纪代表之一——骑士作为主要的研究切入点。本文对作品中两位骑士为爱进行决斗的行为进行分析,以期研究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艺术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色文化艺术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该文通过对红色文化艺术形式的演变历程、当代表达方式、挑战与对策、案例分析及影响力进行研究,探讨了红色文化艺术表达的多样性和影响力。红色文化艺术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起源与发展、代表性作品、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在当代,红色文化艺术通过传统形式的传承、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科技手段的结合,以及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结合等方式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13.
《文化时空》杂志是经《安徽新戏》开拓戏剧文艺思路又一启迪性的优秀刊物。她有针对性的启发诱导戏剧专业乃至业余戏剧工作者探讨戏剧文化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文化时空》杂志跳出了单纯论“戏”的内容,而品味人生的内涵。 我是来自名不见经传的亳州梆剧团的演员,1980年考入河南省三门峡市豫剧团,后又在洛阳戏校培训,1983年辗转回到家乡亳州市梆剧团。多年来经领导的关怀、培养及自己  相似文献   

14.
乡村地区文化建设被认为是乡村文明创建的基础。本文将以安徽安庆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在农村社区黄梅戏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社区人口外流、黄梅戏人才稀缺、无经费保障等问题,随后,提出该区域需通过加大乡村区域黄梅戏人才培育力度、改变以往落后的戏曲观念、鼓励创新意识的培养、地方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促进黄梅戏科学发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中的仪式是一种文化现象,被纳入文化传播研究中。中国古代木偶戏的诞生和发展与"仪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至今保留着鲜明的仪式符号。"传播的仪式观"强调在研究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视角从传统人类学研究的时间维度转向空间维度,提示我们应当在传统民族志中的时间过程记录基础上注重影像民族志中的时间加空间记录,重新思考"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为代表的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小小小的火》是华裔美国作家伍绮诗继《无声告白》之后的又一部黑马作品,斩获数项图书大奖。该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出发,探索作者对小说主题、亲子关系、人物命运走向、心路历程和生存状态的揭示。研究发现:作者以中心边缘图式表达了对边缘群体生存状态和处境的人文主义关怀;容器图式呈现出人物不同的命运走向,解构了“传统规则”式的生活方式;路径图式聚焦于边缘型代表人物米娅的心理活动,拉进了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系联图式重新审视了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连接纽带;循环图式指出了小说的主题,如何恰如其分地教育孩子,以及应该过怎样的生活,实现了对美国当下社会问题的审视和思考。该文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以期为现实生活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无数,其中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篇幅最短且充满戏剧张力的戏剧,《麦克白》运用了一系列独创的表现手法和叙述元素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变化。近年来,叙事学研究一直受到不少国内外研究者的强烈关注,“空间转向”也在人文社科领域快速发展,该转向为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启发。研究者把文学空间与叙事学研究相结合,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将空间叙事与文学作品创造性结合也成为叙事学发展的新热点。该文将以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心理空间为理论基础对《麦克白》中的戏剧空间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阐释莎剧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及独特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对被列入"企鹅经典丛书"的《聊斋志异》闵福德新译本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从译本中《导言》与译者笔记的解读入手,以翟理斯译本为参照,分析指出闵译本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突破英语世界以往视《聊斋》为"奇异"鬼怪故事的娱乐消遣赏析视角,精准把握并着力传达了《聊斋志异》故事背后的"孤愤"情怀,这是英语世界《聊斋》传播与研究走向深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文化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方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便是其手段之一。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研学旅行和传统文化活态传承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方式。首先该文从研学旅行的发展和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入手,由浅入深引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以长乐区龙田董奉草堂中医药文化为例,详细阐述了研学对于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意义和作用;最后引用一项调查,分析了当下福建地区非遗文化和研学的关系。综合该文的分析和调查可知,研学对弘扬传统文化而言有着积极作用,研学旅行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传承方式,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针对性不够强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音乐学方向的分支学科,经过近30年的研究发展已有不少的科研成果出现,该文旨在以中国传统音乐(非音乐理论)为研究载体,利用美学基本问题研究方法,进行普遍原理探索与规律总结,探讨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或价值,并在与西方文化的交锋中,保存自身个性。该文首先对中国知网数据库做相关文献检索,提取文献后再以VOSviewer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据此得出,该学科以儒家、道家、古琴有关思想为发文热点,故该文拟对该学科以上代表性理论做综合述评,以上三者遵循“正、反、合”的历史逻辑关系,即为一种包含儒家入世思想、道家出世思想,古琴将前二者思想兼收并蓄为己所用的思想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