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力神纹是黎族织锦中具有代表性的纹样之一,它立足神话传说,具有黎族原始先民渴望族群生存繁衍壮大的象征意义。经过调查发现,有关黎族大力神纹样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深化人们对大力神纹样的认知、传承和传播黎族传统文化,运用形状文法的推演规则对大力神纹进行创新设计,并呈现到文创产品设计中,通过文创产品的文化性、艺术性和传播性来达到传承和传播海南黎族传统文化的目的。基于形状文法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黎锦纹样中的大力神纹形状、色彩、文化内涵等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设计出既保留大力神纹样特点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图案。黎族大力神纹的创新设计实践表明,形状文法在传统纹样创新设计中具有可行性,将创新性图案应用在文创产品领域,形成具有海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为黎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2.
徐楠 《文化学刊》2023,(10):23-25
闽东畲族传统服饰作为闽东畲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畲族文化历史传承过程中一直是一处耀眼的存在。本文以闽东境内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畲族传统女装为样本,从服装的样式、颜色、纹饰图案等方面着眼,探索闽东不同地域畲族传统女装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文化乃旅游之灵魂。”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更好地彰显“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理念,该文以安康地域文化的传承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查阅法、调查研究法,系统梳理了安康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归纳总结了安康地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文旅融合背景下传承创新安康地域文化乃塑造旅游文化的灵魂,并提出从“生态+文旅”“毛绒玩具+文旅”“非遗+文旅”“美食+文旅”等模式多层面提升安康文旅品牌效应,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推动文化繁荣、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战国中山国能够在诸侯纷争中生存二百余年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得益于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主要表现在武器装备、兵种建设、边防政策和外交策略等方面。因而从军事视域中关照战国中山文化的价值,对于传承地域文化和推进国防建设都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发展中,当地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是其文化发展程度,但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元素不断流失。在文创产品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一方面可以体现出文创产品的文化艺术特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创产品进行地域文化的传承。本文对文创产品设计进行概述,阐述地域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特点,并研究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业内人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宋辽夏金时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艺术融合时期,各个民族文化艺术在融合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艺术。本文从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的传承发展研究入手,探讨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宋辽夏金装饰纹样,包括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瑶锦作为广西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品中,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装饰元素。许多传统文化中都有对山河的崇敬和赞美,并常以此为灵感来源进行艺术创作。瑶族多居住在山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瑶锦工艺中山河纹饰灵感便来源于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些自然景观的图案可以以抽象或具象的方式出现在各种瑶锦织绣设计中。因此,该文通过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对金秀瑶锦的工艺、色彩、纹饰、用途、文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金秀瑶锦模拟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森林,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同时,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瑶锦将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民族象征,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壮族三月三"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型元素及漆画语言表现融合角度,通过凝练"壮族三月三"活动中的图案造型、服饰纹样、铜鼓符号,运用传统漆工艺营造画面效果,促进"壮族三月三"自身文化内涵和其他文化资源的融合,升华"壮族三月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审美和造型意蕴,传递出强烈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苗服承载了苗族人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文化。把"历史"穿在身上的苗族人通过其服饰上的图案纹样,向世人展现苗族人眼中的审美文化,他们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具象或抽象的图案纹样,讲述苗族眼中独特的自然美和社会美,充分表达该民族的审美文化与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本文以生活艺术化为切入点,力图从苗服花纹的普遍性中把握苗族人的审美意象共性。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饮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且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民族5 000多年文明进程发展延传的精髓,而饮食文化是其中流淌的血脉,在中华传统文化5 000多年的传承中,饮食文化贯穿其中。古语“民以食为天”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基础性地位。饮食文化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历史朝代的更迭,记录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俗与特征。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软实力、实现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该文运用多元文化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民族饮食文化的嬗变,以拉萨地区藏餐馆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传统藏族饮食文化已经发生了嬗变,饮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韩伏彬 《文化学刊》2012,(2):108-111
作为传承、创新和引领文化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院校应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从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创造方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辽宁锡伯族文化生态资源产业化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 《文化学刊》2010,(6):124-128
从目前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保护高度关注角度上看,如何科学地保护和利用好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地域特色,推出地域文化名片,是近年来国内各地都在积极探讨的新问题。辽宁拥有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镇——沈北新区兴隆台镇,是锡伯族西迁文化的源头。锡伯族文化作为辽宁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濒危文化品牌,亟待保护和发展。这种保护既要保护辽宁锡伯族文化的传承链,又要为其原生态生存环境寻求和把握市场化机遇,为辽宁锡伯族的文化资源寻找一条活态传承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林凤 《文化学刊》2015,(4):172-173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文献典籍是社会发展重要的文明成果,保护好这些古籍,对巩固民族情感、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古代文献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并对新时代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古代文献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木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化身。木雕能在有限的图幅里表达各种审美内涵,情景交融、替代巧妙、寓意吉祥等,木雕装饰中很多纹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殖崇拜。本文将从木雕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三个方面中的生殖文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黎族传统手工艺不断受到现代科技的冲击,黎族传统文化的生产环境也不断受到挤压。传统黎锦由于适用环境的变化、原材料及部分工艺的缺失,现阶段急需数字化转化以保存最原始、最完整的民族特点和传统韵味。该研究通过提取海南哈方言地区黎族纹样得出,哈黎支系图案纹样构成主要以动物纹、人纹为主体,以植物纹、其他纹样为辅;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白、黑五色。利用纹样这一载体分析海南哈黎纹样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信仰,并通过哈黎传统纹样的数字化保护,将其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从而拓宽哈黎纹样创新设计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6.
正7000年前,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诞生了河姆渡文化,留下了目前所能发现的浙江大地上最早的人类活动的痕迹。河姆渡文化以稻谷遗物、木建筑遗迹、动植物遗骸以及土陶上那残缺的图案等实物,佐证它是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江南绵延不断的文明的早春,是浙江沧海桑田的文化史的起源。本期视点从文化、考古、传承等角度,探视河姆渡文化对宁波、对浙  相似文献   

17.
龙纹是泉州金苍绣中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其纹饰特征明显且富有地域特色,与其他绣种相比,既求同存异,又各具形态。本文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藏金苍绣文物为研究基础,探讨龙纹的表现形式、造型艺术特征,并从细节部位的变化,分析龙纹造型的发展与演变,更加深入、全面地诠释这一传统手工技艺。通过社会功用的分析,引导社会重视、保护和传承金苍绣文化,优化金苍绣文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18.
胡启伟 《文化学刊》2022,(3):121-12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元素。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积极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将其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美育中,不仅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美育的质量,也在美育中促进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此,笔者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美育的内在关联性,并随即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的审美文化中具有某些相对稳定的文化元素,明代是形成这些元素的关键时期。明代北京具有特殊的时代地域因素。随着朱棣定都和北京定名,明都北京在金中都、元大都、南京的文化意识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汉族的、北方的文化心理,决定了沿袭至今的北京审美文化的某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因子,是学校开展廉洁教育的宝贵财富。学校要准确把握地域文化资源和学校廉洁教育的双向关系,因地制宜运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廉洁教育。该课题对太仓各类学校运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廉洁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重新梳理了太仓地域文化资源中的廉洁元素,从实践层面系统分析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廉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廉洁教育的新路径,同时强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旨在积极打造学校廉洁文化特色品牌,切实增强学校廉洁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