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饰作为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一个社会的密码。以年鉴学派为主的一批史学家首先将物质文化与社会行为联系起来考察,将日常生活纳入历史范畴,为我们探讨服饰所代表的社会、文化内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中国历史上通过服饰规则实现的社会控制,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时尚引领的消费革命,以及文化消费与经济繁荣之间的关系,都通过服饰变化这个多棱镜折射出来。  相似文献   

2.
裕固族服饰文化是裕固民族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的生动写照,反映了该民族的社会生活形态,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裕固族服饰文化传播方式的变迁历经口传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3个时代,来到了媒介融合的新场域,迎来了媒介技术的新挑战。该文从“再媒介化”理论为切入点,梳理裕固族服饰文化在新旧媒介形式流变间的不同互动效果,探讨裕固族服饰文化的再媒介化途径,并为依赖单一媒介进行单元传播的民俗文化传播提供新的视角,实现活态的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广西古老的土著民族,拥有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当代社会城市化的推进,壮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与壮族传统文化大相径庭,因此,壮族文化的传承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文化传承是民族群体的一种自我完善;其次要大力培养年轻一代民族文化传承人;最后在保护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创新,使文化开发和传承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壮族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的民俗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西壮族民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是在我国“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对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多民族国家形象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仍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传播的效果,也不利于广西故事“走出去”。鉴于此,该文以广西壮族为例,分析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的特征,并以目的论为指导,以传递信息、促进对外交流为最终目的,采用适合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翻译策略进行外宣翻译,为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广西侗族有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文化旅游展演视觉下广西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现状和创新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从两个方面来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进行创新:一方面,利用技术手段来改变文化旅游展演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方式来改变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形式。通过上述两个方面来创新传统节日文化,使我国在5 000年的文化底蕴中发展得更加长远,更好地推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西林业资源丰富,目前虽中小型乡镇家具企业不在少数,但是整体设计软实力偏弱。该文通过分析广西壮族文化及其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论证壮族文化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将广西壮族特色文化符号应用于家具创新设计中的策略:可视化与实用性并存、不同符号间相用穿插组合、文化符号的变形与延伸以及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提出壮族特色文化符号应用于家具创新设计时要规避同质化、复杂化和过分求异问题,为壮族特色文化的活化提供新思路,推动乡村家具产业经济发展,助力更多民族品牌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史。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使相关传统手艺得以延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该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多方协同、立足数字化、塑造文化品牌等,旨在扩大壮族铜鼓文化传播面,增强壮族铜鼓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那”文化圈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其中广西左右江和邕江流域的“那”文化气息最为浓厚,但现面临着“那”文化体系弱化的困境。该文对“那”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个方面探究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那”特征,并为保护广西少数民族的“那”文化体系寻求出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有着浓厚的“那”文化特征,各少数民族地区谋生方式的转变是“那”文化体系弱化的主要原因,需要人们在观念和行为上做出改变,进而寻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那”文化体系,才能让“那”文化体系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担负起传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在传承与发展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宣传力度与宣传广度不足、模式大同小异等困境,在深度宣传、课程设置、教育内容、创新创造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基于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培养人才的定位,结合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特点与当前教育困境,该文提出了探索校本研究课程以建设示范性专业品牌、建设具有壮族元素的校园文化、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融入思政教育、加强科研研究等改革路径,以期促进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及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0.
罗先丽 《文化学刊》2023,(1):202-205
壮族典籍外译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用顺应论是指话语发出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根据特定的交际情境、交际对象或交际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典籍翻译有着极强的解释力。本文以语用顺应论为指导,旨在寻求壮族典籍跨文化交际外译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壮族文化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含壮族神话传说、宗教文化、始祖文化、歌谣文化等内容,在其不同文化的文本中也包含着一系列的专有名词、文化意象、句子结构形式、修辞方式,充分反映出壮族民族文化的价值信仰、思想与行为方式。基于此,在壮族文化典籍跨文化翻译、对外传播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着壮族典籍不同章节的序歌、语篇内容,搜集与挖掘其中蕴含的专有符号词汇、文化意象,并依据目的语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作出现有文本涵义、文化意义的归化与转换翻译,以此推动壮族典籍的语义交际翻译、跨文化语用传播。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世界的不断变化,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和精神的力量源泉。在当今时代,文化不仅是经济的象征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与特征,它不但代表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世界观,而且也反映出了人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3.
莞香是东莞文化的一个代表,也是东莞精神的象征,东莞之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复制。发展莞香产业,推动莞香非遗产业化发展,使其成为一种经济优势,既可以激发其自身的生命力,也可以促进其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达到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该文从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地方文化的大环境,以及东莞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方面,探讨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必要性,指出东莞推广莞香文化及莞香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东莞的实际现状,提出适合莞香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莞香文化及其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羌寨作为羌族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原生态场,是羌族文化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也是羌族文化最具体的固态表现与最鲜活的表现领域。透视羌寨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当前羌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真实情况。羌族村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应首先培养羌民的民族自信,唤起羌民的民族自觉,提出构筑原生态的羌族村寨,发展羌族村寨的文化经济,加大羌族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从多渠道和多层面拓宽羌族村寨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图寻找一条途径,让佛山木版年画"活"起来,融入新时代、新生活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参与新的创造.它可以原形原貌、原汁原味地出场,也可以顺应已变化了的习俗、形式、审美情趣"适应性"地进入.  相似文献   

16.
广西红色建筑文化资源丰富,是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文化载体。广西红色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党史传播研究价值及艺术审美价值。广西红色建筑文化资源的开发面临着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不够、文化资源的宣传和知名度不够、群众参与红色建筑文化传承的积极性不高等现实困境。广西红色建筑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考虑从建立广西红色建筑保护的数字档案库、打造广西红色建筑打造移动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课、打造广西红色建筑影视与艺术创造红色打卡地这3个方面进行开发拓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和价值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少数民族群体的历史、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是各少数民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精神财富。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需要寻找可行的路径和策略。本文围绕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展开研究,旨在为实现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具有延续性,企业文化必须传承,也必须创新.文章强调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着力创新, 构建适应公司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攀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日益受到尊崇。梳理近20年文献综述发现,现阶段壮族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虽初具规模,但大多集中在溯源、挖掘、整理、传承发展等方面,在外宣方面的研究较少,且不成体系,文化表达、翻译策略等方面存在短板。该文在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短板,提出研究建议与展望。另一方面,为探讨如何选取适宜的外宣翻译策略,即如何保持壮族特色又能提高文化传播适应性的研究而提供研究依据,从而加快广西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播,使得壮族体育文化能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将其发扬传承下去是极其重要的。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当前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现状,探究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路径,从注重个体养成提升自身礼仪文化修养,结合家庭日常注重礼仪教育,强化学校礼仪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完善全民教育体系营造崇尚新时代礼仪社会氛围4个方面,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