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诗故训传》是我国目前已知的第一部对具体一部经典进行随文注释的训诂作品,在训诂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目前还没出现专门研究这部书中所包含的训诂术语的相关文献。《毛诗故训传》的训诂术语可以分为17类,它们的作用涵盖了语言学本体和外围的诸多方面,包括解释词义、解释句义、说明特殊用字、补充理解句意所需知识、说明语法问题、说明修辞问题。该文通过对《毛诗故训传》全文进行分析、统计,指出作品中各类训诂术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变体,并举例说明其具体作用,希望能给学者们对《毛诗故训传》的训诂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辨《毛诗》中的五个联绵字:(一)“虺”之言委顿也,犹言委靡不举,并非“病”名,而是“病”貌。毛传所云“病也”之“病”,乃疲弊之义。(二)“蔽芾”之言()孛也,草木茂盛之貌,毛传云“小貌”,失之,朱熹集传云“盛貌”,得之。(三)“委委佗佗”,是联绵字“委佗”的叠音形式,雍容自得之貌,毛传分为“委委”与“佗佗”而释之,失之,朱熹集传云“雍容自得之貌”,得之。(四)“夭绍”之言窈窕也,身材高挑,体态优美之貌,朱熹云“纠紧之貌”,失之,马瑞辰以为“夭绍”与“窈纠、忧受”同为形容美好之词,得之。(五)“穆穆”之言也,犹言“”,形容勤勉不已,毛传云“美也”,不确,朱熹集传云“深远之意”,失之。  相似文献   

3.
李阳 《文化学刊》2008,(5):51-55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很大程度上记录保留了古人的思维流变以及古代风俗,祭祀作为贯穿我国古代历史始终的一条线索,对于它的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解读古书,研究古文字以及社会风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明代戏曲家郑之珍的长篇传奇剧,《劝善金科》是清代张照奉旨创编的宫廷大戏。二者皆取材于佛教并在中国民间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两相比较,二者在思想内容、创作艺术、创作旨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该文将从故事设计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肉部字共文140,重文20,以肉为形旁,所表意义均与人和动物的皮肉、身体部位等意义相关。部内各字训诂、六书分析、顺序排列等,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及具有一定的文字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娟 《文化学刊》2023,(3):247-251
《说音》是清季民初著名教育家和文字改革家江谦为普及教育而作的驰誉学界的音韵学基础性重要著作,也是一部“发明天然声母阴阳通转之轨则”之力作。其有关天然声母和韵母的创制,借助于“开、齐、合、撮”四等法,通过韵母清浊六转法打通声母中外古今之异同的阴阳通转之轨则,为短期内迅速而快捷掌握汉语拼音提供了重要方法,是近代国势衰颓背景下教育普及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改革成果。江谦文字改革对于新时代教育改革宗旨、教育改革思路及教育改革路径的确立等均有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用比较的方法,对大学生音乐教学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使其更好地借鉴两本书的优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国大学生公共音乐课的教学,有利于优化音乐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西汉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中期这一时期的记载上,《汉书》内容多承袭《史记》旧文,但在语词句式上有改动。该文通过比较《史记》和《汉书》的一些个别篇章,观察其语言现象,列举了两书中重叠部分的语言差别:(1)古籍用字;(2)词汇;(3)语法句式。从这些差别中可以探寻两书语言风格的不同,对文学和语言的研究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钱钟书《宋诗选注》的文献价值 ,并提出“钱注宋诗”这一品牌 ,以与《钱注杜诗》相辉映。钱注宋诗不仅选源异常丰富 ,引用、提示的文献特别多 ,而且注意辑补佚作和考证文献真伪 ,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但也有不符合文献规范的疏失 ,诸如校勘异文不交代出处 ,擅改原文而无版本依据等。  相似文献   

10.
《项氏家说》盖初成于项安世十年谪居江陵时期,其后则当有增修补订。《项氏家说》自明初以后渐佚不传,今传本乃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裒辑成编。《项氏家说》原本当有《春秋》卷,而今传本无之,实整卷缺佚。元时曾有《春秋家说》别本单行。今就诸家所引佚文并加辑考,凡得二十八条。项安世说《春秋》多洞察隐情,明彻深刻,保持了浙东学术的本色。  相似文献   

11.
荆亚玲 《文化学刊》2012,(6):155-157
《字诂义府合按》是明末清初的一部训诂札记,虽然卷册无多,然而创获颇丰,无论训诂实践还是训诂方法都给后人以诸多启发,本文试从因声求义、以形索义、溯本求源三方面论述该书词义训释的具体方法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这些传世的家风家训,不仅通过祖宗躬行垂范,更是通过耕读实践来淬炼,对后世子孙仍有着积极的教化作用。该文以《近溪隐君家训碑》为引线,通过介绍刊刻人、明代能臣廉吏吕坤的生平事迹,展现他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奉公的家风特质,深刻阐述其家风对加强家风建设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敬巍 《文化学刊》2009,(3):188-190
《忏悔录》向我们展示的是生活于18世纪的法国、出身贫民、崇尚自我,充满反封建精神且历经坎坷的一个真实的卢梭。该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毫无保留的自我剖析而被广大读者牢记。卢梭的名字连同他的《忏悔录》一度成为“真诚”、“讲真话”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朱营 《职业圈》2007,(9X):《职业圈》-101-101,35
《源氏物语》是日本著名的物语,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的最高杰作;《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两者都隶属东方文化体系,分别描写了光源氏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文章对两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魏笑 《文化学刊》2023,(8):244-247
刘勰指出“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等原因会导致文学评论产生偏差,而其“六观说”能够较全面客观地评价作品。以刘勰《文心雕龙》“六观说”为视角,从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和宫商六个方面,对诗圣杜甫的诗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进行评议,探究杜甫诗歌蕴含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及沉郁顿挫的诗风。以“六观说”为视角评议诗作,对于深入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以及刘勰的“六观说”在文学评论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13):178-182+194
钱锺书对于“以史证诗”虽然多有批评,但其学术研究中却多有采用之者,这一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宋诗选注》之中。《宋诗选注》中的这些“以史证诗”的诗学批评在思想理路和实践层面上显示了“以史证诗”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具有的活力和价值——即“以史证诗”不仅仅只是通过历史史实的考据证明诗歌所反映现实的真实性,亦可反向释证诗歌的艺术虚构性,阐明诗人的隐含的现实寓意。钱锺书的“以史证诗”所展示的以文学为本的学术品格对中国诗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列女传》京师节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女训书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影响。既有如辻原元甫一般,在《女四书·内训》中引用了京师节女的故事进行日语翻译的版本,也有如《本朝女鉴》中源渡妻一般,受到了京师节女的影响后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日本特色的版本。该文通过对《新刻古列女传》京师节女、《女四书》京师节女、《本朝女鉴》源渡妻3个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列女传》“京师节女”在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流行和改变。近世日本女训书《本朝女鉴》源渡妻中弱化了女子德育目的,加强了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故事内容的补充与改变凸显了女训故事中的小说文艺性。  相似文献   

18.
引《诗》证说是《诗经》特有的传播现象之一,这一现象在儒家和经学著述中尤为突出。郭店楚墓竹简《缁衣》显示,子思子在引《诗》证说这一著述模式的形成和强化过程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是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变动的重要时期。这种变动也传导到魏晋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流变上。魏晋前的音乐美学思想以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为主流,强调音乐的政治教化功能。魏晋时期的音乐则表现出一种自觉的意识,强调音乐自身审美的独立性,反对强加于音乐身上的意识形态内容,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思想流变的典型表现。同时,魏晋时期音乐的自觉又是当时人的自觉的一种展现。  相似文献   

20.
朱载堉的“新法密率”理论作为中国古代理论律学的最高成就,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由于汉字文化圈的影响,在东亚地区没有进入近代以前,新法密率已广为传播。生活在18世纪的朝鲜实学家徐命膺(1716—1787)是朝鲜半岛介绍并传播新法密率的第一人。该文以徐命膺《诗乐和声》为中心,对新法密率传入的背景,以及《诗乐和声》对新法密率的介绍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