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学刊》2010,(5):146-146
张其学、姜海龙在《学术研究》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身份主体是文化殖民化与非殖民化争夺的主要领域。如今,身份已日益意识形态化了,以意识形态化的身份认同观看文化身份,就不可避免地把文化人种化,认为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种族决定文化,人种间的差别决定精神、能力和习俗等的差别,并把这一差别绝对化,对混血现象加以排斥,反对不同人类群体之间的混合,表现出对玷污的焦虑,害怕失去血统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2.
流行文化的受众极为广泛,对人们的文化生活影响深远,以流行地缘政治学视角解析西方流行文化包含的地缘政治话语,从而架构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辩证思维,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视角。个体的文化认同建构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多元文化并存是一种常态,然而西方文化不但在智识上的优越感由来已久,更通过各种流行文化形式不断对外输出其价值观。该文旨从流行地缘政治学理论的角度剖析当前西方的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认同建构的影响,从而探索引导大学生文化认同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为高校的国家认同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刚 《文化学刊》2024,(3):11-14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红色文化记忆相互交融,红色基因传承是红色文化记忆不断被积淀和重构的动态过程。文化记忆为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内在价值实现的逻辑必然,即强化红色基因的认同,提供红色基因传承的媒介,保障传承的连续性,助力红色基因的价值实现。新时代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应使红色文化记忆成为激活、强化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渠道,着力推进实施红色文化记忆工程,丰富红色文化记忆呈现形式,加强红色经典作品的传承与创作,推进红色文化记忆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拉祜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通过对拉祜族火把节仪式的深描,分析火把节仪式中象征符号图景.一方面,解读仪式中象征符号的意义,从象征符号的文化图景中探析拉祜族对自然宇宙的理解;另一方面,从仪式的文化实践中挖掘仪式文化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08,(3):170-170
黄玮在2008年2月3日人民网文化频道"评说"一栏撰文指出:文化记忆,从来都代表着我们对本民族独到文化属性或多或少的坚持。只是,喝彩这个激越奔放的动  相似文献   

6.
今天,教育界开始广泛重视跨文化教育,加大了各种文化之间交往的教学力度。然而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者试着在日语教学中引入其他文化的成分,新经典日本语系列课程是我们学习日本文化的主要途径,提高其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该文意在探讨跨文化身份认同在文化交往中的重要性,倡导深入学习日语文化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王逸帆 《文化学刊》2023,(1):227-231
石楠作为我国传统景观植物,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存在感低。唐代作为诗歌盛世,诗歌吟咏的范围扩大。在这种趋势之下,“石楠”在诗歌呈现中其文人化价值生成。安史之乱以来,石楠与李杨爱情的关联建构起来,“石楠”被以“端正树”的名称转述与创作,从而被深刻的意象化。因此在后世的文学发展历程中,“石楠”意象大致沿着两条线索来发展,一方面“石楠”作为文人气质格调的文化价值生成,另一方面关于李杨爱情故事的历史记忆,通过反复创作以表达作者对盛唐记忆的回味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后亚文化视域下,“亚文化”已然成为一种身份选择。以文艺青年群体为主要分析对象,他们在基于自反性的个人叙事中进行身份选择,并在“新部落”的社交仪式之下达成身份认同。在新媒介场域中,文艺青年对主流文化的矛盾表现出从空间到技术的仪式抵抗升级,又由于融媒体的态势与其自身的意义追求,具备与主流文化身份融合的可行性。因此,该文从认同的传播理论出发,主流文化需经过传播机制的“破壁”,文化符号的“出圈”,并联结个人叙事为集体记忆,融入“新部落”的情感机制中,来建构与深化文艺青年群体的主流文化身份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文本、报纸期刊、电视节目、电子网络等媒介中展现的森林图像综合构成了现代中国整体森林形象,形成了民众对于森林景观的集体记忆。本文将讨论以教科书、报纸期刊、纪录片等媒介上面所刊载森林景观的抒写与图像,对多媒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探寻民众对于森林景观的美好记忆是如何形成的。本文认为,民众对于森林景观的记忆通过书本、报刊、纪录片等多元媒介构建生成,在其他领域的反复提及和再现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0.
王倩  夏银珍  石凤 《文化学刊》2023,(12):139-142
民族节日承载着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具有强化民族文化深层认同的价值,笔者研究对象为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节日,这些少数民族节日数量多、内容丰富、传播力广,形成了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品牌影响力大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通过从起源和庆祝形式来梳理少数民族节日类型,揭示少数民族节日凝聚民族精神、映射民族文化心理、传承民族文化成果、坚定民族自信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提出从精神满足视域,创新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形式、转变少数民族节日运作模式、丰富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内涵、构筑民族节日教育阵地体系,强化民族节日对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1.
以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学设计理论、风景园林美学中审美主体体验的研究,以及体验经济理论对体验感的总结等研究方法,在体验经济视角下,从设计逻辑展开,总结归纳各设计阶段的要点与模式,包括明确"江南水弄堂""创意创新""历史风情"等体验主题;设计具有历史特色、层次丰富的体验空间;营造具有娱乐性、教育性、...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地区,也是保护与发展冲突最为集中的地方。在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在更新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建筑质量维护欠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历史环境整治不当、生活延续性割裂等问题。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下,重点关注街区安全、全龄友好、文脉传承、合理发展和公众参与5个方面,结合部分城市的实践经验,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技术方法和实践模式进行综合思考。  相似文献   

13.
塔尔图符号学派代表人洛特曼认为:“文化是用特定方式组织起来的符号系统。”扬·阿斯曼指出:“文化记忆是一种制度,存储在象征形式中被外在化、客观化。”荆楚百年红色文化符号是一种社会集体记忆和历史遗存,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符号建构的重要组成,它承载着荆楚人民在荆楚大地革命的历史记忆。荆楚红色文化具有革命首创地位、战略支点作用和中流砥柱力量等鲜明特色。荆楚红色文化记忆符号是溯源荆楚红色基因发展、解码红色基因内涵的重要载体。探讨荆楚百年红色文化符号构建,解码荆楚红色基因,有利于荆楚人民在新时代更好把握中部地区崛起发展历史性机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握时代主旋律,赓续中国共产党下一个百年伟大的奋斗征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断前进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再次展现其不可替代性。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当前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占据重要位置。基于此,该文通过文化传播的视角,对云南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及相关专业的中国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厘清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现状,了解传播过程中的困难及成因,并在调查基础上给予意见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文化身份认同和建构为切入点,对全球化语境下的中日文学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指出文化身份的建构不仅从18世纪的“西方”主宰初期始有,而且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上早就出现此类问题。中日两国有着不同的现代化近代化模式,导致了两国近现代文学史中对文化身份的不同建构方式。我们在使用全球化这一新的理论概念看待这一问题的同时,也应该警惕其中的陷阱。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同构的国家,但中国的海洋文化因多重因素在整体上被遮蔽,从而导致国际国内对中国海洋文化存在无视和误识。从历史视野上来分析,中国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从国际视野上来分析,中国海洋文化具有西方海洋文化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海洋文化自信的树立及重塑对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认识中国的海洋文化,提高全体国民的海洋文化自信,更好地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梦。  相似文献   

17.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振兴乡村文化,首先要留住乡风民俗、传统技艺、家规家训等乡村记忆。该文基于对带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沂蒙乡村的实地寻访摄录,通过深入了解当前沂蒙地区乡村文化的发展状况,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数字化的载体,记录乡村生活,呈现乡村风貌,见证乡村变迁,传递乡土文化,从而探索总结沂蒙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导致网络文化环境复杂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行为网络化、信息传播复杂化、社会参与狭窄化导致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该文尝试从增强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建立理性的认知模式,建立社会网络支持体系,增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能力这4个方面提出大学生在复杂网络文化环境下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域文化实体遗留的集合体,属于文化复制以及传播的一种关键性媒介,由于其内在文化基因所展现出的近似于生物基因的社会遗传属性,所以将其传承视为文化基因的遗传。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民族文化遗产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也逐渐出现基因重组以及变异的现象。怎样尽可能避免民族文化遗产价值的衰竭,实现遗产整体性保护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基于此,该文解释了文化基因遗传的概念,同时分析了当前民族文化遗产的内涵价值,并讨论文化基因传承的现状,提出识别民族文化遗产以及绘制民族文化基因图谱等具体方案,以期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行语是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高频率使用某些词汇或短句,从而广泛流行开来的一种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语也是语言学界普遍关注的热门对象,而现有的研究却很少关注其身份建构问题。本文在积极话语分析视角下,运用评价理论对2020年与部分突发事件相关的网络流行语进行积极话语分析,以帮助人们发现其背后反映的积极含义和建构的不同社会群体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