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民族情感、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尊重其文化内涵,弘扬其当代价值。该文通过选取传统戏剧、传统医药典型案例,展示河南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探索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涵丰富,包括种类众多。在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背景下,翻译作为国际沟通桥梁,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能够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英译案例,在外宣翻译视角下,译者总结非遗英译难点如非遗名称翻译准确性、非遗相关翻译、标准与形式的统一规范,探讨可采用的翻译策略,以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专有项的英译达到更好的外宣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肖瑜 《文化学刊》2010,(1):124-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连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文化内涵开发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者需要以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七大模式。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传承与表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旅游业进行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完成文化传播使命。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促使其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该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关系、融合原则等做出简要说明,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优势,结合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策略,有助于我国的旅游业更加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并世代留存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形态,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物质形态表现下的智慧、技艺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论述,阐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对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特征,有利于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新媒体时代,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发展,从"口授心传"到数字化传播,运用现阶段可实施的数字技术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多方位诠释、展示和传播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形成的文化沉淀,展现在众人面前的独有的以非自然形态存在的文化形式,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对于喀什市旅游经济的提升和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何开发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纪念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多元文化氛围中,文化语境与审美趣味正快速发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空间随之逐步坍缩。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提升非遗价值、实现文化创新、促进非遗保护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向进行创新和传承过程中,存在价值特征畸变、产权边界模糊、数字鸿沟加深等问题。该文将基于上述问题,以山西广灵剪纸为例,从文化内涵挖掘和转换、造型设计提取和创新、数字技术应用与联合、多领域跨界融合,以及品牌塑造和IP设计出发,综合探讨利用新媒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换的路径,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和现代化传承。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在我国劳动人民实践生产中诞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从活态保护视角下进行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研究,可以在保护与推广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有助于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继承、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作为知识传承的发源地,是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承担着非遗文化传承的重任。基于此,该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教育阶段融合与传承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了解宿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及实践调研分析非遗小学校园教育的现状,探究非遗教学的不足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小学教育中融合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以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响应新时代“立德树人”“构建文化自信”的号召,彰显具有时代性的国家主流意识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财富,不仅可以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增强社会文化发展凝聚力,不断地增强人们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因此,人们在新时代下要自觉地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提出与之对应的管理措施,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新时代获得良好的保护及传承,使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屹立在世界之林中。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包含了多样的社会实践、知识和技能。该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包括法律框架不够全面,传承人权利保护机制存在缺陷,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与知识产权客体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矛盾。尽管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内在的知识产权属性和潜在的经济价值,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的开放性,保护的可行性依然存在。该文最后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对策,对于保障这些无形文化遗产的持续传承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寄托和灵魂所在。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工作正在全面、健康、有序地开展,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对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概述,其次列举现阶段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借此推动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英译研究符合陕西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有助于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承与发展。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编辑原文、理解原文、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推动陕西省文化精粹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5.
木鼓舞是贵州苗族的一种大型民间集体性舞蹈。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反排村是我国的木鼓舞之乡,反排木鼓舞在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排木鼓舞是原始族群文化的历史记忆,是苗族人民生活模式的活态载体,更是苗族形象塑造和文化张扬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反排木鼓舞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传承方式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发展路向以及活态保护的建议,为展示反排木鼓舞的独特魅力,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组成分支,蕴含了博大精深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历史,本质上是民族审美意识和理想美感的集中化体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美育指导进行结合,不仅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促进学生拥有更强的民族情怀。该文首先分析高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其次介绍了高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和原则;最后从形成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精心设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内容,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组建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策略,以期给相关研究带来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17.
传统工艺浸润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审美基因,其种类和形式日益多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样态。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苏州作为传统“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该文阐述了推进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苏州传统工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传统工艺高水平保护和发展的主要路径,旨在为其他研究提供相关借鉴,以期为高水平推进苏州传统工艺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物对中、俄两国人民具有深刻影响,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关于中、俄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间对比分析的研究较为欠缺。文章以“婚嫁歌”为例,将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达斡尔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婚俗”与俄罗斯中部乌拉尔北部地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婚嫁歌”进行对比。基于二者存在的异同点,探究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正视“非遗”为两国人民带来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传播中、俄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提线木偶是我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河南省宝丰县来说,提线木偶更是当地瑰宝,是不可多得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此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审美娱乐文化功能、精神慰藉文化功能、凝聚民众文化功能以及传承教育文化功能四个角度进行了论述,体现了当前民间文化的复杂表达。  相似文献   

20.
文俊 《文化交流》2017,(12):44-47
正自2003年初"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走入全面、整体性的保护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物,也不是人,而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