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脑理发帽     
去理发店理发很费时间,有时碰上一个手艺不精的理发员,会把你的头发理得面目全非,鸡窝一样。我想发明一种由电脑程序控制的理发帽。理发帽是个像头盔一样的东西,里面布满刀片。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相似文献   

2.
赚钱十招     
1.打破常规法 新开业,常规是剪彩鸣鞭炮,国营丽苑理发店改迁于小巷里,如何公告招引顾客?我建议在报上登"国庆新开张期,免费理发两天",结果以消息见刊:"国营理发店,与民同庆国庆,免费理发两天",两天假期该店人流如潮,节后人人都记住此店在此巷了.  相似文献   

3.
菲利普斯年轻时是一家理发店的小学徒。一次,球星贝克汉姆返乡探亲,顺便去当地的一家理发店理发。贝克汉姆推门进去,站在服务台看了半天.发现所有的发型师都在忙碌着.惟独墙角的菲利普斯呆呆地盯着他。无奈.贝克汉姆只好点了他给自己理发。  相似文献   

4.
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要想发型有个性,你可以到专业的理发店弄头发,可是总是往理发店跑也麻烦,于是我想发明一个机器人美发师,随时帮你打理头发。这个机器人美发师除了会洗发、理发、按摩外,还有两大绝活——创意美发和自动设计发型。  相似文献   

5.
为人父母者多有这样的感触:为幼儿理发真头疼。因为环境陌生的理发店,往往会加深孩子对刀剪的恐惧,普通理发店又缺乏为儿童度身定制的理发工具,结果几乎每次都是孩子哇哇哭,大人一身汗。最近,市面上出现一种电动的儿童理发器,可以一解许多年轻父母的上述烦恼。它的外形设计很像玩具,色彩鲜艳,造型可爱,再配以动听的声响,有助于消除儿童对理发的恐惧感。考虑到儿童肌肤细嫩,这种理发器还采用特殊设计,避免让刀齿直接接触儿童肌肤。而且可完成推、剪、削等,200多元的售价亦能为不少家长所接受。这样,怕上理发店的幼童,在家中…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学习《创新思维》课后,我经常会发现生活中一些被忽视的问题。比如一次理发时,我的手机响了起来,由于手放在理发衣里面,无法接听电话,非常不方便。于是我就想,能否对理发衣的设计进行完善?还有一次,理发时恰逢下小雨,由于理发店里地上的碎头发比较多,我险些滑倒。头发掉在地上既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有没有办法解决?我决定自己动手试试。首先,为解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理发预约为例,针对个体商家闲忙不定,消费者等待时间长,消费者不知道如何选择理发店,理发店资源浪费等缺点,以互联网为依托,采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使理发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消费者更好更快的享受最优质的服务。本系统以My Eclipese,Tomcat 6.0为开发工具,数据库采用my SQL,开发基于B/S模式的排队预约系统。  相似文献   

8.
马克·吐温是著名的美国幽默大师和讽刺作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过一项小小的发明。这位作家获得的发明专利是事先贴上胶水纸的剪报册。只要将筹子上的胶水纸带用水湿润,剪报就可牢牢地粘贴在上面了。A理发用的发卷是一位名叫卡尔·涅斯列尔的德国理发师在本世纪初发明的。当时他是巴黎一家理发店的学徒,店里经常给顾客做发型,但保持的时间都不长久。5里斯列尔发现,若将头发用碱水打湿,再缠绕在烧热’的金属套筒上,能使做成波浪式发型久不变形。当这位发明人第一次用这种方法给顾客理发时,理发店老板气愤得差点把他赶出大门。…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为新都的理发店.每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这家理发店是靠什么招术来吸引顾客的呢?有好奇的人前去打探.竟然发现店里一直在“出租”女秘书。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漫画     
数 学数学家就像法国人数学家就像法国人: 无论你对他们说什么,他们都先翻译成他们自己的语言,然后立刻它就成为完全不同的东西。 ——歌德悖论问题我正与同学讨论一悖论问题:村里唯一的理发师每月一定只能给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问理发师的头谁理?真难!若是理发师自己理发,就是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若是理发师自己不理发,就是不给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好深奥啊!讨论半天毫无结果。后排同学钱某插过来一句话:“这还不简单,理发师秃头呗!”不同的感觉数学家认为数学的组成是:50%公式,50%证明,50%想象力。拓扑学家不能区分咖啡杯与面…  相似文献   

11.
正理发店门前一般都要装上一种玻璃圆筒,里面竖着红、蓝、白三色相间、不断旋转的花柱,它是理发店的标志,全世界通用。它代表了什么?据说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有一位革命者被敌人追捕,跑到一家理发店躲藏。敌人追到理发店时,理发师们在他们面前说东道西,巧妙地保护了那位革命者。革命胜利后,法国政府为了表彰理发师对革命做出的  相似文献   

12.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1,(24):44-45
正月不理发习俗的由来 中国大多数地方流传着"正月不理发"的习俗,据说"正月理发死舅舅"。那么,头发和舅舅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清军入关后,为了体现"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男人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辫子。  相似文献   

13.
古人理发源远长《诗经》中云 :“予发曲局 ,薄言归沐。”意思是说当头发卷散蓬乱之时 ,快去把它梳洗一番。可见我国古人早在 2 0 0 0年前就已经注重须发的修剪和梳理了。专职理发师出现于汉代。据《颜氏家训》记载 ,南朝的贵族弟子都削发剃面 ,理发业也已经相当发达了。“理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谢安傅在《晋书》七九卷中曰 :“(桓 )温后诸安 ,值其理发。”朱熹对《诗·周颂·良耘》中的“其比如栉”一句注云 :“栉 ,理发是也。”《唐杜甫在工部诗史遗补》第八卷中记载了杜甫的《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 ,其中也有“耳聋须画字 ,发短不胜…  相似文献   

14.
<正>人体的毛发包括头发及其他部位的体毛。人们对于毛发有没有感觉,更准确地说是触觉,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头发没有感觉,理由是理发时人们不会感到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头发底部以及人体其他部位的毛发没有神经和感觉。如果理发时头发被剪刀夹住或拉扯,人也会感到疼痛。即便是人体其他部位的毛发被物体触动,或被风吹动时,人也会有所察觉。这说明,毛发有感觉,也有感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无论是生产、科技开发还是管理,都得通过人去实施。人是创造物质财富和改造世界的原动力。即使在当今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社会里,生产设备也需要人去设计、制造、安装、操作和维护:生产工艺流程也需要人去制定;生产需要人去组织实施:原材料需要人去采购:产品需要人去销售:整个企业还需要人来统一协调和指挥。总  相似文献   

16.
理发店和美容院门口一般都要装上一个玻璃圆筒,套上一层奶白灯罩,里面竖着红蓝白三色相间、不断向上旋转的花柱。这是理发店和美容院的标志,它在全世界通用。为什么把三色柱作为美发店家的标志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传说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有一位革命者...  相似文献   

17.
在人们的观念里,富豪们一定是花钱如流水,生活极尽奢华,但实际上,很多富豪却比普通老百姓更抠门,他们不是闹财政危机,而是有一套独特的"省钱经".这些富豪们就是靠着这些"省钱经",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 刘永好频频出现在各式各样的富豪排行榜上,但是,他每次出差,从来不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而是雷打不动地点麻婆豆腐、回锅肉、蚂蚁上树三道菜,很少破例.他居然不会富人喜欢的高尔夫,就喜欢登山、摄影、游泳这些不花钱的平民运动.更不可思议的是,他的发型几十年不变,他从来没有烫过头发,更不会去专业的理发店找人设计形象,而是到小店里花几块钱理个发.  相似文献   

18.
悖论浅说     
悖而不谬的悖论 一般说来,悖论就是任何看上去荒谬但却是由推理而得的结论。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个悖论声称不存在正好为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的理发师。这是一个乍看上去令人吃惊的结论。但在看到下面的证明过程后,你就不会感到吃惊了。先假定存在着这样的理发师。  相似文献   

19.
1.创造需要消费者很少主动去向生产者提出自己的需要。通常都是由生产者根据人的消费需要去生产或开发产品,并采用种种手段说服消费者去认同产品。因此,生产者应积极地去发现和开发新的需求信息、产业信息和新材料,提供新产品,创造新组织,构筑新的流通渠道,并提出新的销售构想。  相似文献   

20.
杨叔子说:"大学的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何况是高级人才,我们的教育是去了解人,忘记了人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其实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如此,都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贯穿各方面及其始终,何况是直接培养人的教育。"青年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太少,心理发展表现出不稳定性等,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和精神支柱不牢靠的问题,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需要得到真正的帮助和关怀,就更加需要高校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