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非遗文化能够助力青年树立文化自信,关系青年的成长成才,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新媒体作为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而青年作为网络活跃群体,通过新媒体传播信息将成必然。要用好网络阵地,推动青年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发扬。该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非遗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的意义、现状和所面临的困境,进而通过数字化产品、线上体验式教育、新媒体技术和热门平台运用等多种方式来探寻面向青年群体传播非遗更有效的途径。以此让青年群体真正领悟非遗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增强青年的民族自豪感,让文化自信深植于青年心中。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又要与时俱进。基于民族复兴和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其有效传播,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将先分析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变化,接着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有益做法,以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网络青年亚文化是指青年群体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通过独特的网络语言和多样化的网络行为,实现情绪表达和自我塑造,充分展现群体态度的一种文化现象。该文基于新时代网络亚文化的传播背景,以高校青年为目标群体,研究了网络亚文化的常见类型及表现特征,从身心健康、能力锻造、道德理念、消费观念和价值信念等角度,对高校青年参与网络亚文化活动的影响进行了辩证探析。高校青年是制造、体验和传播网络亚文化的先锋群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深刻探析并正视网络亚文化对青年群体产生的双面影响,才能为主流文化的培育和践行开辟新的路径,激发思政工作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张红 《文化学刊》2023,(3):166-169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楷模,他的崇高风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品质的生动结合。其“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自强不息”“崇实黜虚”“人定胜天”“公而忘私”等思想的传承和超越。分析焦裕禄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契合点,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也为党员领导干部汲取传统文化养分、提高自身修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粉丝文化成为国内青年亚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元,且呈现出诸多与传统影视时代粉丝文化的差异.对国内粉丝文化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研究,不仅利于增进官方对青年亚文化话语体系特性的了解,同时对理清当代青年追星行为背后的情感动机与价值取向有一定的意义.该文结合亨利·詹金斯的文本盗猎理论,以粉丝社群常用个人理财A...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种种观念、精神之和,是中华民族成长的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文化碰撞日趋激烈,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革新,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是最为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它直接影响着优秀文化传播的质量与效益,对于全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笔者将就新媒体环境中优秀传统文化向外传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其目的是架起一座桥梁,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向外有效传播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愈发凸显。从高校教育角度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视为一项必要原则与重要工作,有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积极构建,促进社会文化资源的整合。在高校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最强、最旺盛的生命力,是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也为新时代新媒体的传播发展提供指导,为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搭建提供智慧支持。该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其次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实施路径,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寄托和灵魂所在。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工作正在全面、健康、有序地开展,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对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概述,其次列举现阶段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借此推动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内涵,为新形势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推动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特别是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2 015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由国际儒联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参与协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下,我们以语言文字为基石,坚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沉信仰,并秉持着卓越的工匠精神,致力于传承与创新中华语言文化,塑造了一种独特的品牌文化——“语言文字+工匠精神”。该文基于对“语言文字+工匠精神”含义的深刻理解,研究新媒体背景下“语言文字+工匠精神”的文化特征,分析“语言文字+工匠精神”品牌文化的开发现状,提出新媒体背景下“语言文字+工匠精神”特色品牌文化的创建策略,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同时推动职业院校语言文字的推广,为弘扬中国文化提供新思路,为其他高职院校的相关建设提供一定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后亚文化视域下,“亚文化”已然成为一种身份选择。以文艺青年群体为主要分析对象,他们在基于自反性的个人叙事中进行身份选择,并在“新部落”的社交仪式之下达成身份认同。在新媒介场域中,文艺青年对主流文化的矛盾表现出从空间到技术的仪式抵抗升级,又由于融媒体的态势与其自身的意义追求,具备与主流文化身份融合的可行性。因此,该文从认同的传播理论出发,主流文化需经过传播机制的“破壁”,文化符号的“出圈”,并联结个人叙事为集体记忆,融入“新部落”的情感机制中,来建构与深化文艺青年群体的主流文化身份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彰显丰富价值内涵的底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厚理论源泉,是推动文化自信建设的不竭动力,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根基。因此,该文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行探讨,发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希望通过该研究探索出适合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标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摆在突出位置。本文提出了诠释传统文化精华、发掘其与新时代的契合点,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使其融入当代人生活的三个路径,旨在将传统文化与现实因素有目的、规律地结合起来,让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永续发展,从而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数字化时代来临之际,人工智能凭借其特有的技术优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人工智能在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该文主要通过运用人工智能,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技术要素得到有效的创新性融合,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与青年群体和青年亚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IP导向下的网络文学与青年亚文化互动关系更加明显.无论是从网络文学的创作者,还是从网络文学的受众来看,网络文学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年轻化的姿态.网络文学IP进一步深化了其与青年群体和青年亚文化的联系,青年亚文化属性也正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学创作.这种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IP导向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有文化企业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神圣使命任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国有文化企业必须加强与创新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抢占舆论高地,向世界传播好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鉴于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国有文化企业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融合,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与地域文化、行业企业文化相结合,渗透融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网络文化等。  相似文献   

18.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杠杆。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自觉肩负起复兴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该文总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存在的痛点难点,最后提出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亚文化是当代青年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融语境中创造的当代文化形态,表现为非主流而又具有极高的大众流行度和跨文化传播力。以“科目三”现象为代表,开放度高、可实践性强等特点使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特殊价值凸显,也促进了社会对青年亚文化正向价值的认知。鼓励与引导并举,可将青年亚文化转化为“中国式流行文化”,将“Z世代”的“网生”优势转化为跨文化传播的“破壁”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艺术课程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基于艺术课程传承发展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