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支持非遗产业扶贫就业,助力精准扶贫。灵山竹编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然而,由于传承人数少、产品附加值低等难题,灵山竹编发展陷入困境。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产业,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和机遇。文章通过分析钦州灵山非遗竹编跨境电商直播现状,探讨非遗与跨境电商创新结合的可行性,从技术创新与平台建设、内容策划和推广策略、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四方面提出了非遗与跨境电商相结合的创新路径。以期帮助传统手工艺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传承和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旨在通过梳理梅州非遗传播和保护概况及主要特征,运用SWOT-PEST分析范式深入剖析非遗“双创”的内外部因素,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首先,通过整理和分析梅州非遗传播和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发现其面临着传承乏力、保护措施不足、社会认知度低等挑战。其次,运用SWOT-PEST分析范式,发现非遗“双创”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数据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非遗数字化消费场景等实践路径,以促进梅州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以期该研究对于提升梅州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动乡村发展的精神力量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在实现自身进步的同时,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方案,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的黄连社区通过推动文化建设纵深发展,带动乡村各项事业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该文对黄连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案例分析,梳理其对本村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及转化的先进经验,分析乡村的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升级改造的关系总结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向作用和路径选择,为顺德区内其他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农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数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数字出版产业也不例外。数字时代下,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出版产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正确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促进版权资源的数字化,实现全民共享文化数字化成果,才能保障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基于此,该文运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对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路径展开探索与研究。首先阐述了文化数学化战略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要义,其次分析数字出版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以此为据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越加深远,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通过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则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乡村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资源,也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着力点。该文首先介绍乡村文化振兴及乡村文化在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中的价值,其次分析目前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最后基于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平台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乡村文化传播的新兴载体,这一变化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打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为乡村文化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文旨在探讨网络直播平台在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中的潜力和挑战。网络直播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为乡村文化传承者提供了新的机会,增强了文化的互动性,扩大了文化影响力。同时,乡村文化网络直播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例如硬件设施的落后、内容表达单一、市场商业化严重等。为确保乡村文化在传播中不失独特性和真实性,需加强创作者能力培训,丰富直播内容类别,鼓励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形态保护并向公众提供资源服务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文以农民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艺术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地域性、小范围的庄浪非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对当地农民群体的需求进行分析,构建面向农民的非遗数字化应用资源库,并在实际的设计实践运用中予以验证。旨在帮助推动非遗文化在农村用户中的“活态”传承,以期为其他地域性非遗数字资源库的开发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非遗文化能够助力青年树立文化自信,关系青年的成长成才,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新媒体作为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而青年作为网络活跃群体,通过新媒体传播信息将成必然。要用好网络阵地,推动青年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发扬。该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非遗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的意义、现状和所面临的困境,进而通过数字化产品、线上体验式教育、新媒体技术和热门平台运用等多种方式来探寻面向青年群体传播非遗更有效的途径。以此让青年群体真正领悟非遗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增强青年的民族自豪感,让文化自信深植于青年心中。  相似文献   

9.
提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平台逐渐发展壮大,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和贸易特点也出现了显著变化。本文分析了数字化条件下文化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总结出数字化时代国际文化贸易商业模式的变化、利润分配模式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版权管理问题。本文结合个案分析,从政府角度、企业角度、文化产品和服务角度提出数字化条件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应采取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千角灯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东莞千角灯有了全新的特色与文化内涵,因之也具有了更高的价值。本文对东莞千角灯文化在数字化时代下的内涵和价值进行分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千角灯这种非遗文化形式,并推广和传播千角灯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竹编技艺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体现在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竹编制品被生产速度更快、产量更大的工业用品所取代。该文结合非遗竹编技艺的文化背景,分析竹编技艺的现状及其在数字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数字化背景下竹编技艺的创新应用与实践策略,数字媒体技术为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通过创新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推动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增强竹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竹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该研究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有助于设计及制作具有独特魅力的竹编艺术品及文创品。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多元文化氛围中,文化语境与审美趣味正快速发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空间随之逐步坍缩。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提升非遗价值、实现文化创新、促进非遗保护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向进行创新和传承过程中,存在价值特征畸变、产权边界模糊、数字鸿沟加深等问题。该文将基于上述问题,以山西广灵剪纸为例,从文化内涵挖掘和转换、造型设计提取和创新、数字技术应用与联合、多领域跨界融合,以及品牌塑造和IP设计出发,综合探讨利用新媒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换的路径,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和现代化传承。  相似文献   

13.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与旅游融合的维度不断拓宽,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问题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推动四川达州市非遗旅游发展,寻找非遗与旅游高质量融合现实路径,该文通过对达州市非遗旅游发展的系统研究,分别从社会性参与、非遗内涵性问题、整体性规划布局和数字化应用4个方面进行探讨,指出达州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对此提出具体措施和优化路径,即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吸纳社会力量的参与;保护非遗完整性和内涵性,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性发展非遗旅游;提高整体性规划和布局;加强非遗旅游数字化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划时代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理念,既为我国乡村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也为农村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是今后一段时期统领我国农村发展的总纲领。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对如何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新方向。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振兴乡村文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必备条件,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依托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独有的地域特色,发展“旅游+”新业态是传统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乡村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力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借助数字经济开发文旅产业新业态,创新文旅产品,加强游客深度体验,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月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衡山皮影艺术以精美的绘画雕刻艺术、灵动的舞台操控技艺和抒情的音乐唱腔形态成为还原中国民间原始农耕文化形态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衡山独特地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当前是本土文化复兴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非遗文化受到了大众的关注,衡山皮影作为其中之一,有着无可替代的发展意义。该文侧重提出了对衡山皮影IP化创新设计路径的发展思考。根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IP化建设是对原有品牌化的升级,是基于设计意义上的迭代,IP提供给消费者的不是产品的功能属性,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通过IP化思路推动衡山皮影这一地域传统文化以新视角走进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的非遗文化,这些非遗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庞大的素材库,为现代艺术设计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设计灵感。活化与创新是现代艺术设计者利用非遗文化资源的重要路径与有效策略,设计者应积极探究运用非遗文化资源的规律和原则,充分提炼非遗文化中的典型性艺术元素,使之创造性地融入艺术作品的设计之中,以提升设计作品的人文内涵和美学品质,为推动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实施3个部分,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基于此,本文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对厦门市思明区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提升非遗旅游保障措施、打造非遗大型演艺项目、打造非遗特色旅游景区、促进非遗融入文化街区四个方面探讨思明区非遗旅游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转型”和“专精特新”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专精特新企业具有精细化管理、创新能力强等特征,而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梳理了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数字化转型的动因、模式,发现专精特新企业能够利用数字化转型从管理、技术、产品以及服务四个模式下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等,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得到启示:第一,专精特新企业要坚持数字化转型;第二,数字化转型可以从管理、技术、产品、服务四个方面协同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数字化时代来临之际,人工智能凭借其特有的技术优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人工智能在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该文主要通过运用人工智能,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技术要素得到有效的创新性融合,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