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顶山方言的程度副词范畴具有特殊性,“恁”经常出现在口语表达中。该文认为,平顶山方言中的“恁[n?n41]”为程度副词,并尝试从语法、语用和量级程度3个方面来探讨“恁”的用法及特点。研究发现:从语法功能来看,程度副词“恁”主要用来修饰具有隐喻性或感情色彩浓厚的名词,修饰部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能愿动词,或者修饰短语等;从语用角度来看,“恁”受其搭配成分感情色彩的影响,主要表示肯定、劝阻、疑问的感情色彩,“恁”一般通过重音、倒装,个别情况下通过重叠形式“恁X恁X/Y”来凸显焦点;从量级程度来看,“恁”属于绝对高量级程度副词,并且平顶山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恁”“镇”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常替换使用。该文旨在丰富平顶山地方方言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法大致将动词分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两类。通过对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动词的正确用法,也可以更好去研究关于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相关的语义问题。1978年,Perlmutter第一次提出了非宾格动词假设,将不及物动词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这一假设推动了学术界对于不及物动词的语义相关的句法现象的讨论。"王冕死了父亲"作为汉语不及物动词运用的一个极具启发意义的句子,引发了多年讨论。许多语言学家从"生成"和"糅合"等方面对该句子进行了分析。作为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具体运用,从多种角度再对这个句子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特殊运用以及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具体语用。  相似文献   

3.
论佛教咒愿文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咒愿文是佛教徒为施主诵祷祝祈时宣念的文辞。在传世佛教律典和敦煌文献中,都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咒愿文。佛教咒愿文有其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早期的佛教咒愿文具有浓厚的宗教教化功能,唐末五代的敦煌咒愿文和斋会咒愿,则显示出极其鲜明的世俗功利色彩。佛教咒愿文的演变是佛教传播大众化的必然结果,它揭示出隋唐以后中国佛教世俗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下,从情态功能和人称系统角度对2012-2014年美国国情咨文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在情态动词的使用方面,两个英译本在使用情态动词方面较为相似,而在人称系统的使用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是"的语法化是在漫长历史中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语法化路径大致经历了回指用法的出现、句法格式的建立、重要特征的产生和典型特征的成熟这四个阶段。在"是"语法化的过程中,其动因主要是普通动词的类推和句法环境的具备。"是"的语法化对整个汉语语法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强化了动词居中的格式,并进一步发展成为焦点标记,进而导致语序焦点表示法的淘汰。  相似文献   

6.
虽然汉语和日语都存在因果意义的使役表达句,但由于日语因果使役句的使用受明治维新时期英译日译文的影响,按照传统习惯,日本人更侧重于使用“原因-结果”句,此外,当句子主语是无情物时,日语自动词句、他动词句、形容词或形容动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以及动词的被动态、自发态、被役态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表达因果意义,这就使因果意义“使”字兼语句同日语因果使役表达不能完全对应,本文通过举例、数据计算等,分析总结二者不对译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隐语的创造建立在已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汉语基本隐语主要有拟声、语音、文字、语义、截取、修辞、联想、文化等八种造词手段。隐语的创造具体表现在使用通语(或方言)已有或新造词手段并组配出既具汉语造词普遍规律又具自身特点的造词法。汉语基本隐语有声音、文字、截取和意义等四种造词法。任意性不是隐语造词的性质和特点,隐语造词体现了"语出有源""语出有因"的创造理念。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如"冰雕""环境保护"一类的复合名词或名词短语,有学者将它们定义为"OV逆序复合名词",认为它们是按照述宾结构逆序倒装而成的。"OV逆序复合法"与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式有紧密联系,但没有任何标志就发生的宾语前置现象却十分少见。缺少有力的历史语料例证便断定OV复合名词是由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为原型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需要以其他汉语语法现象为依据作出合理的解释。汉语中动词活用作名词的语言事实古已有之,发展到现代汉语中已形成动词零形式名词化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9.
罗阳 《文化学刊》2015,(2):237-239
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出发,比较英语汉语中的特殊重叠句式。英汉语中的这种句式有相似之处,重叠均在句首充当话题角色并且由重叠带来受语境制约的负面构式义。本文认为,两种句式的形式、功能及意义等差别源自语言类型和语言话题手段的不同。这些区别,从原型上看,不影响英汉这类句子属于同一种构式,这种句法表达结构不是表面的、自在的、而是一种认知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类介词短语语义复杂、结构灵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本文对"从"类介词短语在国内广泛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发展汉语》和《博雅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对"从"类介词短语的结构、语义和语法功能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类介词短语的教学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以期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和留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汉语和哈萨克语都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词蕴含着浓厚的民族信仰与特色,展现着独有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将汉语专有名词翻译为哈萨克语时,既要注重汉语所要表达的词汇意义,又要符合哈萨克语语法范畴。基于此,该文主要举例分析《新疆日报》2023年8月至10月哈萨克文版常见的人名、地水名词和团体部门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并简要探讨其在实际问题的运用。该文对汉语中常见类型的专有名词进行哈译方法探析,以期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语中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在汉语和哈萨克语互译的实际过程中作出较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贼"在上古的各种典籍中都有出现,其中,有的"贼"用作动词,有的"贼"用作名词。本文主要探讨作为名词的"贼"在上古汉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洪巧 《职业圈》2007,(4S):177-178
提升动词和控制动词的区别是语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提升动词seem和控制动词hope为例,阐述两类动词在四个方面的句法特征差:补语分句由不定式变为that-分句差:不定式补语分句的被动语态差;主语的语义选择差;限定性分句的被动语态差。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理论框架,系统分析了电影剧本《狙击电话亭》中的一段对白,包括其语气类型、情态成分及其所涉及的人际语法隐喻。研究发现,对白中的人际意义是由语气和情态两种词汇—语法资源共同实现的:说话人选择使用不同的语气类型,传递了询问、提供、命令、警告、威胁、挑衅等言语功能;不同量值情态成分的选择,则成功地表达了说话人和听话人对可能性、频率、意愿或责任等的态度和判断。语气和情态共同构建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定位,推动了故事情节,创设了悬念,塑造了人物,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的使用则丰富了人际意义的表达方式,凸显了言语活动和心理活动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述宾结构作为SVO型语言的汉语中不可或缺的语法结构,凭借其种类变化十分丰富的特点,在汉语语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述宾结构是哈萨克语SOV型语言中十分重要的语法结构。但是两种语言的述宾结构除语序差异外,在表达形式和语法规则等方面均存在不同之处。该文将采用对比分析法从述宾结构的结构形态、语法、语用、语义等方面进行对比,力求分析出两种语言中述宾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希望可以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并掌握述宾结构以及由述宾结构构成的句子,并为后来学者研习交流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还希望该文能够对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帮助,推动述宾结构的实际应用领域与价值的探寻,促进汉语和哈萨克语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AABB重叠式形容词作为现代汉语语法中重要的语言现象之一,前人研究成果甚丰。该文以外国学生学习AABB重叠式形容词的偏误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外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AABB重叠式形容词时产生的偏误情况,并总结归纳出主要的偏误类型及其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期有助于外国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汉语。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作为自然语言在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社会方言,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体色彩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变异,对汉语国际传播造成一定迁移,影响全球汉语学习者获得规范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汉语规范化的过程中,对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善加利用,可以有效地化解网络语言对汉语国际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对全球疫情的持续和防控常态化带来的挑战,推动汉语国际传播向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考察普通话中儿化现象的语法意义,笔者通过分析普通话中儿化的范例,在界定普通话儿化为非音节语素构词词缀的基础上,试论证普通话中儿化的语法形式属于显性语法范畴类,并对儿化的功能意义、结构意义和情态意义进行了分析,对改变儿化语法形式与指称事物关系的称述意义的诱因及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语法书里,英语动词过去时被定义为一种指称性的时态,主要用于表述以说话的时间为参照点过去发生的事情或存在的状态.然而动词的过去时态还有非过去时间用法.文章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态的用法,揭示动词过去时态的本质特征,即距离性,包括时间距离,现实距离和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20.
英式汉语是指以标准汉语为核心,嵌入了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及搭配习惯,在汉语交际中出现而尚未纳入现代汉语系统的畸形汉语。基于此定义,本文从词汇层面出发,将英式汉语分为内部屈折、混合构词和语音改造三种情况进行探究,旨在促使人们正确看待英式汉语,并为英式汉语其他方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