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在不知不觉中,正好印证了当代中国的自我定位和文化精神。鼎,作为中华文明一个标志性的象征物,不仅代表着富贵雍容,庄严吉祥,也意味着兼容并包,博采众长。鼎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本来就是调和五味的烹饪器具。  相似文献   

2.
倪国富 《职业圈》2014,(5):63-63,65
“重义轻利”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义利观,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前进,义利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不用保持和继承传统义利观,相反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和需求吸取传统义利观的精髓,去其糟粕,让当代的中国经济体形成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3.
国学     
正何谓国学?国学的内容应该是以儒学为主体的诸子百家人文社会科学,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根基。今天,我们应继续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就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而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经历了从集体保障到家庭保障的历史变迁,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体系中承担了独特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加剧,尤其在伴随着农村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和流动化情况下,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社会风险逐渐集聚,农民面临着较高的养老风险和贫困风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当然首先应该是体现当代中国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但是也必须和必然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基因根基。古老《周易》奠定的"天、地、人、(神)合一"三位一体的世界观,"天道、地道、人道、神道"四大道理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务实求实(务实求真、实干创新、厚实包容、实用求实)"的实学文化精神和"天、地、人、(神)合一"的"元道"整体思辩式的思维方式,应是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根基之主根。血脉相连,一脉相承,夯实传统基因根基,根深树壮枝繁叶茂,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到人们的心里和行为中。这是完善和落实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发源于我国源远流长的农业社会中,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中,形成于以熟人社会为基本建构基础的农村地区,对塑造农民精神世界、稳固农村社会形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其传承载体上也突显出刻板、枯燥和陈旧等不足。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丰富和创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孙惠芬的小说中有大量的辽南民俗描写且有自己的特色。她把民俗作为审美对象,通过民俗表现她所关注的辽南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进而透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变化,表现出作者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作为一个时下最热点的梦想话题,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更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希望。那么,中国梦在民众心里是什么样的呢?民众对于当前的生活状态又是否满足?是否对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满意?如何帮助民众解决生存问题?为学习宣传"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北京林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一行15人走进昌平区南口镇居庸关村,了解基层人民的梦想,感悟京郊社会主义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价值,经历了千年传承与积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推动文化的繁荣进步,也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该文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思考,既要坚守传统文化的根基,又要与时俱进,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寻找平衡和统一的路径,以确保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中国农业的未来,其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水平。较之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有鉴于此,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学习实用技术,也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有对社会负责的意识。本文分析探讨了农民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培育环境、健全制度保障,强化政策支撑、坚持新型职业农民主体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锋 《文化学刊》2014,(1):39-42
阅读周先生的人生,便可与他一起做着求真、开放、民主、自由、共同发展的中国梦。这中国梦的历史根基在于两点:(1)亲身经历。周先生历经晚清、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四个历史时期,耳闻目睹了沧桑中国的百年变化;(2)读透历史。周先生纵览了人类历史的演进轨迹,把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梳理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而言,现代化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不断深入地运用,以及由此推动工业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全面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涉及到文化在器物层次、制度层次、人们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变化,还特别涉及到人们在心理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方面的转型。虽然从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产生与发展的范围上看,现代化过程肇始于17—18世纪的英、法两国,19世纪才扩展到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北美地区,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化却构成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并且延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特别是促进了人类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发展。因此60年代以后,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建设而言,普遍面临的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就是,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接轨。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界也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学者们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现代化的意义、价值。我们认为,在讨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任务时,无论如何都不能不把传统文化与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关系包含其中,因为从历史因果关系上看,现代化是伴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得到不断运用并促进了工业化文明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将其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丰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具有增强文化自信、培育道德品质、丰富课程需要等价值意涵。应通过增强融入意识、优化融入内容、改进融入方式、构建融入机制等路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问题提出 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使得农村社会的整合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村落社会通过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基础上的共同的情感、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实现社会的整合,而现代社会的整合则是通过建立在业缘关系基础上的异质性社会分工来实现的。鉴于此笔者考虑乡镇企业作为一种现代的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对社会的整合有什么样的作用?其作用又是如何表现的?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宏观经济保持活力、解决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保证。但在传统商务环境下,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核心技术、资金和信用基础,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弱,存活率相对较低,只能在大企业留出的缝隙中求取生存。因此,实现电子商务,扩大销路和市场认知度,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就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面临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来看。中小企业既面临着机遇又迎接着挑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传统农业村落杨店村为例,通过梳理场神在不同时间段对村庄的影响,可以看出作为民间传说掌管某一地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的神灵土地,虽然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崇拜,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土地已不能满足农民的优质生活需求,而农民也不再依附于土地,作为土地神形象之一的场神,便逐渐消失在村庄生活中。可以看出,一种信仰的兴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复杂,而信仰只有符合信徒的需求,才有生存的机会,否则将会被社会淘汰。  相似文献   

17.
文摘     
基层民主的希望之光广大村民直接参予村务管理是近10年来才发生的事情。70年代始于农村的经济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关系,而农民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参予,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政府决定于80年代中起在广大的中国农村中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即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并订立村民自治章程,对村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经过10年来的宣传和推广,广大农民对参加村委会的选举的态度已从最开始的怀疑、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的18年中,使中国城乡无时不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开始缩小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相互渗透、交流与转换的新景观,它反映了市场经济大潮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打工挣钱农民进城献技创收人才下乡大批农民进城打工挣钱,这是中国自80年代以来经久不衰的一大社会现象。仅以中国首都北京为例,目前已有360万来自皖、浙、川、冀、湘、鄂等各省区的农民工,走在北京街市上平均  相似文献   

19.
王俊生 《职业圈》2012,(33):16-16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没有员工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企业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思想根基。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洪刚  汪明峰 《文化学刊》2012,(3):145-149
西方现代大学和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传统,作为大学精神建构的资源,是重新审视现代大学教育的焦点和挖掘的对象,大学的精神传统是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追求的理想和信念,是大学生命的源泉,是大学精神的灵魂、精髓和内核,是对大学的生存、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本文通过重温大学的内涵和回顾大学精神传统,探讨大学教育的目的和使命,以明析大学教育中师者和学生的价值定位,从而突显大学固有的精神意蕴和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