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具有育人价值。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中医药文化传扬的路径可利用传统文化优势与互联网技术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从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文创产品、中医药博物馆、互联网传播等方面,充分向受众群体普及中医药知识,提升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同时,建议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按受众的不同层次和需求普及中医药知识、大力推广文创产品、制订中医药术语翻译的标准,从而为推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方位传扬中医药文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为推进对外文化传播,帮助武汉外籍人士了解与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地域文化,武汉市委宣传部国际交流传播中心组织举办了四场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分别围绕中国书法、绘画、音乐、江南园林等主题,以活泼生动、深入浅出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内容融入影视创作,呈现了电影文化的跨媒介融合,进入数字时代后,跨媒介融合已成为艺术发展的整体趋势。该文主要从影视叙事核心的新媒体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两个角度探讨了电影文化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通过对《头号玩家》影片的案例研究,说明新媒体引领的时尚潮流文化的融入,影响了影视叙事核心的新媒体趋势。同时,《头号玩家》影片成了技术变革的风向标,随着技术的进步,虚实结合的呈现,成为“元宇宙”概念的完美注脚。这也体现了以“元宇宙”为核心概念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显著特征,推动了电影文化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墨子提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职业教育更要倡导学以致用,躬身实践。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五年制高职院校要抓住劳动教育契机,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文探讨了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内涵特质,分析了如何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五年制高职劳动教育相融合,旨在端正学生的劳动观,强化学生知情意行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让广大学生能够从劳动体验中锤炼意志,积累生活经验,丰盈传统文化思维,获得必备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析理居正,唯素心乎”是《文心雕龙·史传》篇的核心精神。史家的主观意志在历史书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刘勰在《史传》中认为史家的历史书写应遵循“春秋笔法”的褒贬标准,坚持“务信弃奇”的书写原则。体现出他对史家内在道德品质的重视,这正是儒家道德观的体现,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文心雕龙·史传》及其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现代性考量:儒家道德观的“内圣外王”及仁德等思想,对现代学术风气及社会道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以《文心雕龙》的日韩传播为例,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内,发掘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开展文化外交。同时,应该理性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结合现实做到取精华、去糟粕;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坚定文化自信,警惕破坏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历史长河中走来,向时代洪流中走去,每一步都铿锵有力。在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赓续中华文化血脉、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与传承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该文通过对怀化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深入探索推进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实有效途径,从优化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加强优秀地域文化传承等角度提出建议,以期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为新时代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7.
唐之斌 《文化学刊》2011,(5):123-127
融合发展模式是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对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等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从而探索适合民族地区持续繁荣的现实道路的一种手段。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区域文化是指按照地域界定而出现的文化类型,是某一地区囿于地理环境和民族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形貌。我国的区域文化是在长期大统一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具有区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民族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的发展依赖民族文化的发展。在融合发展模式中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需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支柱,能够通过和非遗文化的结合促进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互利共赢。该文以北京w公司为个案,探究其以三产融合商业模式为依托盘活产业资源,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事例;分析了文创公司与非遗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遗文创公司通过种、产、销完整的三产融合产业链条,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为非遗文化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拓展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渠道和机遇。这是一种符合文化演化规律的保护,帮助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数字游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国产游戏连续三年海外销售超千亿元,但也面临国内行业遇冷、国际竞争加剧的严峻局面。十年来,约有四成国产游戏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分别在符号、知识和观念三个层面开展,并通过人物、环境、行动这三个维度来实现。通过游戏向海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应注重亲和表达,润物无声,要做到守正创新,力求精准传播,从而让国产游戏成为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文化性建筑是人们进行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场所,以相对固定的形态和无声的表达,陈述着历史,体现着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人民生活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对当下和未来产生着影响。该文以惠山古镇为例,从建筑文化入手,分析文化建筑在无锡文化传播方面起到的作用,挖掘其在当地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并探寻更好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元宇宙发展和研究进入全新阶段,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元宇宙如何赋能文化产业,传统文化元宇宙化也将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方向。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会有效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元宇宙所具备的媒介综合优势为中国传统文化沉浸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向。作为下一代媒介的集合体,元宇宙将重塑未来的文化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可以通过建立元宇宙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库、元宇宙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将传统节日元宇宙化等方式,推动实现在元宇宙媒介中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丰富,国际受众对中国相关信息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快速和便捷。然而在国际传播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产品和品牌节目的开发还有着很大的拓展空间,还缺少像好莱坞、迪士尼那样具有强势文化植入性的媒体内容出现。若想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宣传的实效性、亲和力和影响力,就要找到某种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和途径。媒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汉服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载体,在提振文化自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汉服文化的传播策略不够明晰,缺乏创新表达,亟待赋能,该文从本体、媒体、变体3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为例,进一步借助汉服文化提振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以古典诗词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问卷中所列诗句有着较高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同时大学生对这些诗句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因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不同以及独生与非独生而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建议高校加强包括古典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和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风动画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诗画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技术驱动型的动画国际传播项目,着眼数字赋能国际传播,运用创新的技术表现,融合中国诗词、绘画、节气、美学等元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高密度传播,也为中国风动画的国际传播实践提供了内容方向、技术革新、渠道铺设的新尝试和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胶州秧歌在300余年发展历程中,不仅是一项文娱活动,更是在发展中形成了胶州秧歌文化,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以男刚女柔、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和“抬重落轻走飘”“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蹈风格蜚声海内外。该文全面分析了胶州秧歌文化发展存在的困境,主要包括:(1)文化主体困境,包括职业传承人与专业传承人的矛盾、追求理想与现实生存的矛盾、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的矛盾;(2)文化环境困境,包括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城镇化与乡土文化的矛盾;(3)发展传承困境,包括保护与创新的矛盾、文化自觉与自决的矛盾、破与立的矛盾。该文旨在引发人们思考,如何摆脱困境、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凝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该文旨在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代大学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的实际需求,探讨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研究。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论证文创产品在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发挥的重要性,以期加大对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推广力度,丰富校园文化传播方式,提升校园文创产品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8.
刘畅 《文化学刊》2022,(10):214-217
传统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戏曲文化,是现阶段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我国现有的传统戏曲多达300多种,戏曲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从我国戏曲的翻译情况来看,还不到总量的百分之一,这对于中国戏曲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是不利的,也不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牡丹亭》是中国戏曲中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而其英译最早是从1939年开始的,并在英国的期刊中发表译文。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也开始研究《牡丹亭》,相关英译版本在国外发行,对于中国戏曲文学走向世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牡丹亭》戏曲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这一戏曲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数字化时代来临之际,人工智能凭借其特有的技术优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人工智能在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该文主要通过运用人工智能,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技术要素得到有效的创新性融合,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再次展现其不可替代性。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当前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占据重要位置。基于此,该文通过文化传播的视角,对云南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及相关专业的中国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厘清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现状,了解传播过程中的困难及成因,并在调查基础上给予意见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