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昆明市老城区内重要的传统街区,是昆明老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运用空间句法对文明街片区进行空间量化分析,并通过对句法分析结果与街区规划结构、商业分布现状及历史要素分布的关联分析,探索文明街片区的空间形态特征,为未来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进一步更新改造提供参考借鉴。结果表明:街区的核心街道空间结构为“两横两纵”;街区整体呈现出“大街有序,小巷杂乱”的空间特征;街区商业空间分布与街道整合度呈现出正相关,商铺多聚集在整合度较高的街道中,且整合度越高的街道,其业态相对越丰富;街区内的历史要素相对集中且位于整合度较高的街道附近,但部分可达性较差甚至无法到达。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独具特色的空间肌理逐渐被破坏,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对城市的文化延续与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句法作为定量分析的工具,能为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几何结构提供客观的量化结果,从而为其更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以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现状,从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3个方面分析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形态特征与业态分布及历史文化要素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内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高峰期街道拥挤、游客旅游体验变差的问题,因此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除了需要统筹开发与保护,还应考虑如何引导人流、改善体验。街道作为活动的载体,其空间属性与要素影响游客的分布与行为。以历史街区型遗产地丽江古城为例,构建街道环境要素指标体系,并通过ArcGIS进行可视化,运用SPSS相关性分析探讨街道环境要素指标与人群分布的相关性,得出主要相关性因素;通过行为注记法进行实地观测验证,总结出相关性因素对人群分布的影响机制,以此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空间是城市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自发性空间,既可以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风貌,又可以展现街区肌理的特点。以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总结归纳等方法,对昙华林的自发性空间进行定点式调查、统计、拍照并总结分类,分析自发性空间的类型、种类、功能特点,以及与当地居民生活行为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得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中根据原住民生活行为需求而生成的自发性空间形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保存本地区原住民生活风貌,以及街道空间的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历史文化街区代表为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但是因过去对历史文化街区认知的局限性,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在近30年的保护利用中有一些不足.如何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去思考探索优化该街区的空间质量,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给出较好的应对方法与措施是当前值得考虑的议题.根据实地走访与调研绍兴市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八字桥...  相似文献   

6.
吴越  戴宏杰  张平 《中国名城》2023,(11):81-87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较高价值及传承意义的村落,悠久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村落的发展、保护进程中,囿于诸多因素,大量的传统文化、建筑和村镇空间格局遭到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基于叙事空间理论,梳理传统村落叙事要素,分析空间的叙事条件,把叙事方法融入空间设计的过程。通过叙事空间营造,让村落成为文化感知载体,形成文化场,保护传统文化,激活村落内部活力。以墨戎苗寨为例,整理村落的叙事要素,分析公共空间叙事性,从叙述者、受述者、叙述媒介和叙述内容4个方面,提出叙事空间营造方法,为当代传统村落的文脉延续提出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郊区化背景下,以上海为例,利用网络开放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探究工业、居住、商业三类城市功能空间的郊区化轨迹.研究发现,上海经历了工业郊区化引领、城市蔓延的郊区化、多中心发展的成熟郊区化3个阶段.郊区化模式的渐进发展带来了城市功能空间复杂性演化,郊区由单一产业导向的生产空间向工业、居住、商业多要素互动的综合城区转型,进而...  相似文献   

8.
以南京市南捕厅历史街区为例,通过综合运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多元异构时空数据分析、历史信息比对等技术手段,展示了复合历史空间导向的数字化保护与更新实践.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历史街区的大场景进行纹理数据采集,构建整个历史街区的三维数据模型.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为历史街区更新构建合理的历史空间形态框架,并对历史街巷...  相似文献   

9.
传统建筑学工作流中的概念构思与沟通往往因扁平化的呈现方式而受阻。在厦门沙坡尾片区城市更新设计中,采用空间叙事性设计手段,借助混合现实软件,在设计前期将设计模型置入真实场景中进行评估调整,并基于此在宏观视角下对空间流线进行调整。整体规划设计遵循空间叙事原则,依托场地丰富的历史人文元素,以叙事学的“象征”“隐喻”等形式传递叙事信息,设计场地中的各个节点,并通过unity混合现实技术平台进行立体化信息传递,充分体现混合现实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城市空间中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失忆现象,这需要从非物质要素角度拓展对城市记忆的保护研究。首先对事件领域与记忆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说明事件与记忆保护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以非物质要素-多样性城市事件为研究视角,结合北京大栅栏片区两次大规模的更新得失现象分析,从3个方面分析导致当前城市失忆的现象及原因:城市空间失去了城市事件导致的城市失忆;城市空间失去了时间的连续性导致的城市失忆;主体的记忆选择权力缺失导致的城市失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应对方法,以期对国内城市记忆保护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央文化区"作为城市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集聚中心,对于城市文化活力的增强,城市人文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苏省13个地市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集聚度的空间分布调查,认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的集聚度和集聚数量,与城市能级正相关;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集聚性与城市文化能级正相关;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集聚性也与城市规划的理念有着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的生活性街道边缘空间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历史街区内老年人户外活动情况及生活性街道边缘空间现状进行调研,总结街区内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和生活性街道边缘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老年友好理念为指导,针对街区内生活性街道边缘空间提出重构设计方法,推进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安全的活动空间,建设“老年友好城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发展已步入存量提升阶段,城市保护与更新工作愈发重要.城市形态类型学是一门分析城市物质要素形态特征、总结城市形态发展内在规律的学科,对指导城市保护与更新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城市形态类型学理论的剖析,构建可用于传统城市形态类型分析的8个研究要素:区域、城镇、三维空间、街道网络和街道、街区、地块、公共空间、建筑...  相似文献   

14.
乡村遗产地作为复杂多元的地域系统,其现代化过程伴随着“人”的生计方式与地方实践产生的乡土生态社会全系统变迁。如何在不断嬗变的空间中增强乡村遗产地地域系统的韧性,实现人地关系的适应性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以世界文化遗产地——河北省清西陵为例,借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乡村遗产地“主体-空间”韧性研究框架,阐释在乡村地方主体实践的适应性反思下的遗产地韧性强化路径:(1)遗产转译下的空间联动为“点面结合”的经济韧性提供了内生动力;(2)政府征召下的空间协同为共生延续的生态韧性提供契机;(3)乡贤招募下的空间互助在重塑乡村遗产地关系秩序的基础上强化了社会韧性;(4)社区共创下的空间网络在文化培育中唤醒乡村内生的文化韧性。通过反思清西陵的乡村遗产地韧性系统,总结提出乡村遗产地空间适应性构建可以沿着多元主体共育生产空间、家园共识重塑生态空间、文化复兴激活生活空间的思路展开具体实践,以期助力不断经历变迁的乡村遗产地实现韧性与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可能的理论启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创新空间是创新活动与创新人群集聚的重要载体,实现其高质量建设将有效促进创新活动及创新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城市设计领域,现有研究多从空间设计入手,而较少关注其建设实施问题,缺少有效指导城市创新空间可持续营建的策略应对。城市创新空间开发周期较长,时常面临产业集聚乏力、时序安排混乱、公服(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现实问题,对实施过程中的持续发展与动态适应提出较高要求。基于创新要素特征与现状建设的矛盾分析,结合典型实践经验,提出集约弹性的单元式开发、高效集聚的滚动式建设时序、多元主体参与下的配套供给3个方面的实施策略,构建城市创新空间可持续营建思路。最后以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为例,提出城市设计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规划实施评估作为城乡规划编制的重要一环,作用日渐凸显,尤其对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施评估更为重要.其不仅能全面了解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真实情况,也利于摸清"家底",找准保护工作中的短板,进而在新一轮保护规划中,以此为要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和发展路径.以周庄古镇为例,将"人"的感受和作用纳入评估对象,坚持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史家在《旧唐书》中记载高宗龙朔、麟德年间两次议定封禅的诏令时采用隐匿不书的书写范式,借此规避诏令下达后出现的天文灾异和自然灾害对封禅的影响,并重构封禅的起止过程,为统治者无视上天警示执意封禅提供合理化叙事。这种有所取舍的隐匿不书形成固定的文本体例保留在《旧唐书·高宗本纪》中,造成了与其他史料的记载差异。其后玄宗面对同样的日食警示时,史家将隐匿不书的手法应用到《旧唐书·玄宗本纪》中,以补全玄宗礼仪上的合理性。关注史料“没写什么”是研究封建王朝意识形态指导下历史书写的新视野,更能深刻反映历史记载的主观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公众认知画像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公众主体对街区客体空间特征、文化价值的认知逻辑,针对性指导“存量时代”历史街区遗产资源活化利用与文化传承。为此,根据环境行为学科的“认知画像”理论,建构了历史街区公众认知画像分析方法。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为研究样本,对不同性别、源地、年龄主体进行了认知画像分析,获得“男性注重空间结构与人文信息,女性注重景观细部与审美体验;外地游客关注标志景点与传统民俗,本地市民关注日常生活与休闲景观;老年人倾向活力景观与建筑遗产,中年人倾向清寂环境与品质空间,青年人倾向潮玩元素与解构文化”等特征结论;同时,从空间环境更新、业态设施更新、节庆活动策划、空间分区导览和游线订制推介五方面提出了基于群类、个体认知画像的历史街区遗产资源活化利用与展示导览策略。上述结论、方法可为城市历史街区主客认知交互研究与保护更新方法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外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本地域的人文素质和对外交流的潜在实力,是地域文化传播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外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发展中城市外语环境建设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在浙江丽水的发展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充分挖掘语言的文化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进入存量规划阶段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塑造特色城市风貌等有着重要意义,复杂的产权问题是阻碍大多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诸多学者从产权入手对保护与更新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以北京市延寿街区城市设计为例,以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本地居民生活的宜居性为目标,探索以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