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毛公释"兴",说明"兴"是以隐喻为表现特征的特殊诗体。"兴"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对人感染、启发、鼓舞与教育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2013,(1):96-96
李路曲在《学术界》2012年第9期撰文指出,文化构成了政治发生的背景,提供了一种解释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框架。离开了文化背景,任何一个具体动作就像演员在没有布景和道具的舞台上表演一样,其意义是无法确定的。由于大多数政治现象是复杂或具有多重性的,有时即使具备了理解身体姿态和动作符号的能力,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理解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四》中包含大量概念隐喻,而歌谣中的隐喻多次重复,与剧情推进和人物形象刻画紧密关联,但现有的研究鲜有涉及。该研究采用了董乐山和刘绍明的《一九八四》汉译本,对小说中三段歌谣的概念隐喻及其汉译处理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译者对概念隐喻的处理受到文化效果、文学语境和形式的制约。如果译入语的直接对应表达不能给读者带来相近的阅读体验,则可选择替换隐喻、非隐喻化、省略删减等处理方式。同时,针对诗词歌赋这类形式重要性较高的文本,形式的处理优先级可能高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4.
《屈服》(The Submission)是美国女作家艾米·沃尔德曼(Amy Waldman)的小说处女作。小说深刻地揭示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民众带来的巨大创伤,细腻地刻画了由此引发的社会冲突以及人们的心理变化。同时,针对美国社会究竟如何才能从创伤和冲突中走出来这一问题,作者也尝试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那就是——对话。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基于《中国日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报道,选取2021—2023年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英文报道20篇,参照隐喻识别程序(MIP)识别考察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表层隐喻架构。研究发现,《中国日报》通过使用“植物隐喻”“建筑隐喻”“交通隐喻”这些表层架构,激起了“中国是园丁”“中国是建筑师”“中国是驾驶员”的深层架构,阐述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构建中国良好大国形象。该研究为国内其他媒体与国外媒体展开有效话语互动,构建积极中国形象,提升国家话语权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邢军 《文化学刊》2013,(2):49-53
1937年,联华公司的集锦片《艺海风光》公映。其中贺孟斧执导的《话剧团》突破了当时电影创作中的情节剧框架,大胆地将人物的心理幻觉作为电影的表现对象,以人物的内在心理处境映照其所处现实环境。这种压缩外部叙事空间而着力开拓人物心理空间的表现手法在当时整个中国电影创作的大环境下显示出一种特立独行的探索勇气,预示着中国电影发展的某种多元化可能。  相似文献   

7.
俄乌冲突对国际局势造成了严重冲击。《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的报道建构了积极努力的劝和者、命运与共的合作者、以人为本的关怀者、国家统一的捍卫者以及美式霸权的谴责者五类中国国家形象。这五大框架的构建使用了多重隐喻塑造国际关系与彰显国家定位、多元论据全方位立体展现中国国家形象和引用中国特色话语传播中国话语体系这三方面的策略,对主流媒体关于国际战事报道的话语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包括引用中国特色话语传播中国话语体系;多元论据全方位立体展现中国国家形象;多重隐喻塑造国际关系,彰显国家定位等。  相似文献   

8.
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独特的亡灵节为文化依托,讲述了一段亡灵世界的冒险故事。影片以鲜明的死亡美学脱颖而出,表现出的新奇的死亡文化认知具有丰富的艺术伦理价值。该文以死亡美学为视角,以影片中所阐发的“终极死亡论”为切入点,探讨跨文化语境中,“终极死亡论”与中国传统死亡文化所阐发出来的共通性,感悟跨越时空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杨尧明 《职业圈》2014,(3):42-43
随着工作的不断重视和深入,目前党务工作方法手段已经深入到精神感召的层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人以党性感召力和党务工作者个人感召力为主体魅力的方法称为“思想政治感召法”。它不依靠物质刺激和权利强迫,也没有动用可支配的组织后盾,仅凭党性感召和个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和2006年夏季,美中两国分别遭受了飓风“卡特里娜”和强台风“桑美”的袭击。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本国发生的自然灾难的报道是很不相同的。本文以自然灾害发生后1周时间内《人民日报》对“桑美”的报道和《纽约时报》对“卡特里娜”的报道为对比样本,通过对两家媒体报道内容构成、侧重点、新闻价值体现、对待政府的态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论证新闻文化不同对媒体的报道影响;并基于此对国内媒体的“对外报道”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骨》是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1993年发表的处女作。此书一经问世即获得巨大成功,获得福克纳小说奖的提名,还被收录到“手推车奖文选”中,获得评论界和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伍慧明也借此成为继汤婷婷、谭恩美、任碧莲之后又一位步入华裔美国文学界一线阵营的华裔女作家。  相似文献   

12.
《春秋》与"王道"向来专属孔子与孟子,发展成为中国经学的核心意识。东汉以后,经学上"古"、"今"的流派意识逐渐专断学术,《三传》之传习者虽各持门户之见,但无不是割裂"王道"与《春秋》的大体,各自逆溯孔子的心事。而"王道"的观念,动必专属《孟子》,推衍为东亚治国观念的理想。唯专门之学日甚,"专属"的思维定势,遮断一切实相,《春秋》与"王道"支离,其弊既深且巨。因此,反求真实的历史,势不能不破"专属"《春秋》于孔子之蔽,而解一尊"王道"于孟子之惑。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完整论述和高度概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企业搞好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解决企业员工思想问题的渠道和方式方法也很多。要努力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做到“三个”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朱载堉的“新法密率”理论作为中国古代理论律学的最高成就,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由于汉字文化圈的影响,在东亚地区没有进入近代以前,新法密率已广为传播。生活在18世纪的朝鲜实学家徐命膺(1716—1787)是朝鲜半岛介绍并传播新法密率的第一人。该文以徐命膺《诗乐和声》为中心,对新法密率传入的背景,以及《诗乐和声》对新法密率的介绍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5.
君子人格是儒家学派的理想人格,代表了儒家对于人生实践的价值取向,《论语·为政》提出了“君子不器”的重要论断,朱熹理解为君子人格不能如器具一样,只是具有一种特定功用,此说颇有影响。而在《论语·子路》中又有“君子……使人也,器之”的讲法,这种“器之”与“不器”之间的矛盾难免使人们理解儒家人生价值取向和个人人生道路选择时造成困扰。该文通过解读文本,分析儒家对于人生与做事的基本态度,重新理解器与不器的关系。在儒家眼中,有健全人格的人应该是道德的、开放的、处在丰富的关联中的,因此人完整的、现实的生命有别于器,而在面对具体事务时要尽己所能,恕人不能,也不可忽视对人器性方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王玉春 《文化学刊》2012,(6):149-154
《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乃至新闻传播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青年》创刊、转折与发展的精神历程中,主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但主撰的编辑思路并非是从一开始就设计好的,《新青年》的编辑过程也不是主撰一人独断的,而导致《新青年》同人分裂的原因更是多方面的。将一个包含着诸多矛盾的复杂历史事件归因为主撰个人"引领"的失误,既抹煞了历史的丰富性也遮蔽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问题 作为全球第一本专门探讨数据新闻的著作,《数据新闻手册》这样对数据新闻下定义:用数据报道新闻。自2013年中文版的“数据新闻手册》在网上面世以来,国内业界和学界纷纷展开对其的关注和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对数据新闻的理解。章戈浩认为,“数据新闻又称为数据驱动新闻。它指的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过滤,从而创作出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洁从新闻呈现形态、新闻生产流程和新闻行业的发展三个角度对数据新闻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归纳。文卫华认为“数据新闻是记者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挖掘等技术手段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最后以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以图表、数据为主,辅之以少量文字的客观、系统的报道以及良好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与毛泽东《讲话》的貌合神离之说虽早已有之,但所论往往失之简单。实际上,在《讲话》批准了他的写作之路后,赵树理对于《讲话》就一直处在深度落实之中,以至于他对《讲话》都有了过度反应——不想写和写不出。但是,如果追溯其越写越少和“旧的多新的少”的根本原因,我们就会发现赵树理虽然对于原汁原味的《讲话》理解到位,却对毛泽东在建国之后的种种“讲话”反应迟钝,尤其是对毛泽东所要求的写什么(创造新英雄人物)和怎么写(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读解乏力,落实无方。结果,赵树理在《讲话》与其他种种“讲话”之间进退失据,左支右绌,最终成了社会主义文学的落伍者。  相似文献   

19.
郭英杰  赵青 《文化学刊》2010,(2):167-170
"一多"思想是吴宓哲学观的重要内容;《文学与人生》是吴宓"一多"思想的集中体现。吴宓的"一多"思想源于他对儒学的心领神会、希腊哲学的全面吸收、基督精神的理解接纳、佛学的揣摩咀嚼、新人文主义的融会贯通、"原欲"说的阐释运用、道教和伊斯兰教精髓的理解深化以及对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的借鉴认同等。  相似文献   

20.
今年,“南海问题”更加突出为亚太政治的焦点。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东南亚国家纷纷制造各种议题针对中国,试图在中国南海捞到更多好处。美日等一些局外大国基于遏制中国的战略需求也以各种形式介入,渴望抓住南海纷争的机遇,对中国形成牵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