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清代的汉学与宋学之争从开始到终结经历的三个阶段:清初,汉学与宋学的初步分化;清代中期,汉学形成了独立的学术派别,汉学与宋学形成了壁垒分明的对立;道成以降,在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汉宋之争趋于汉宋兼采。汉宋兼采虽为传统儒学注入新的活力,但随着近代社会的变迁,传统儒学因不能适应近代社会的需要而出现异端,汉宋之争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2.
最望是晚清的一位学者,汉宋学兼采,不专主一家。他对汉学和宋学都有所继承和批判。汉学、宋学于他都是为了拿来挽救当时破致不堪的社会。本文斌就截望的汉学和宋学做一简单梳理,从中体会戴望用学术来经世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3.
江藩是纯正的汉学家,在经学上依经立说,有理有据。在史学上叙事简明,实事求是,不为个人恩怨所转移。所撰《汉学师承记》,阐述清代汉学家的学术思想、著述及师承关系,条理分明。但为其汉学家法所限,收采过于狭隘,导致汉宋之学门户之争的表面化  相似文献   

4.
考察清代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不能忽视汉学、宋学与史学的交互作用。由于汉学、宋学时而斗争,时而合流,影响到清代史学,也就表现出时而重考据,时而又偏重义理的情况。在汉学影响下,清代史学出现了与宋明史学迥然有别的风貌。史学领域重考证、轻议论的治史风格逐渐形成;学者移汉学治经方法以治史,丰富了治史方法;《春秋》笔法,以正统论史,以“天理”、“心性”论历史盛衰遭到拒斥。汉学对清代史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同时,清代史学也以自身的原则和方法影响着汉学和宋学,拯弊纠偏,在“资治”的层面上引导清代学术思潮向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各国学者从"多元视野"观照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再次构筑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这里选登的主要是对传统汉学(Sinology)与"中国学"(China Studies)及其关系的不同见解,以及对中国文化学术传统的较新看法.中国学脱胎于、基础于汉学并且扩及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研究,实际上是跨学科和多层面的,这渐成共识;但是,如何继承汉学传统,如何对待资料及其考据和整合,则要进一步讨论.本文据速记整理,可以窥见一些正式论文集看不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乾嘉时期,钱大昕对汉学、宋学和清代学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论。在治经的理念和方法上,钱大昕推崇汉学,以汉儒治经的方法为标准衡评后世学术,具有汉学家的立场,但同时又力戒今古文门户,尽量以持平之心审视学术发展。对于宋学,钱大听从工具和思想两个层面上进行了评论和驳难.剖析宋儒所倡导的“性”、“理”、“道”等范畴.给以新的解释,并以日常伦理来批评理学的思辨,有误读宋儒的地方。他总结出清学崇尚古学、实事求是、重视经史、经世致用的特点,同时又批评了清儒过分尊经泥古的弊病。  相似文献   

7.
《易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经书,引起了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的关注,相应的译介著作相继出现。其中以法国传教士为主的索隐派以对《易经》的翻译和研究为基础,提出儒学与天主教同源的观点,缓解了因“礼仪之争”而引起的清统治者与罗马教廷的紧张关系,并推动了欧洲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认为: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是桐城派与“汉学”交恶的肇始者。针对这一论断,提出:汉宋学之争的框架不适合于方苞,方苞没有也不可能反对“汉学”。方苞的学术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背景下形成的,他深受“实学”思潮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表现于方苞前期的学术取向,也表现于他对程朱理学的选择,即重在程朱理学的经世方面,而不是本体论方面;从方苞最为致力的礼学研究中也不难看出“实学”思潮的影响,他的礼学思想从渊源上可以说是与“汉学”同源的,他的“理寓于礼”观点,在一定意义上还为“汉学”家“以礼代理”思想的形成开拓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迅速崛起,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国外关于中国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众多的研究中,日本学界关于中国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但是关于日本的中国和中国文化研究的命名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通过从古至今日本对中国研究的演变的分析,可以将日本的中国研究以明治维新为分水岭,分别命名为"汉学"和"中国学"。  相似文献   

10.
清初女性传记在写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强化:这些女性传记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传主多方面的突出才华;它们还以欣赏之情书写了传主与男性以及与其他女性的交游情况。  相似文献   

11.
翰林院在封建时代堪称科举精英荟萃之所.作为代表着当时社会最高学术水准和最高文化层次的官僚机构,它所发挥的社会文化职能自然不容忽视.具体到清初而言,翰林院正是一个兼具政治与文化两大功能、并且实现了二者和谐统一的机构.清初的翰苑词臣在推动当时社会秩序重建、促进学术文化繁荣和积极参与政府文化工程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翰林院的社会文化职能.  相似文献   

12.
文字狱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特有的一种现象,但清朝的文字狱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量刑最残酷。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脉相承的统治措施、尖锐激化的民族矛盾、满人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满洲人尚武习气在文化领域内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清初学者为了调整理学中程朱与陆王两派的门户之争,针对王学末流空谈心性之虚理、与世无补、而流于禅学的倾向,提出“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倡导“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的学风,主张“切于用世”,“康济群生”的理学.因此,明清之际出现了修正、反思理学,以回归原典;批判、继承理学,以经世致用等特色的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14.
顾炎武是清初思想家、大学者,他历经社会变革,对封建社会腐朽弊端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主张以德治世,"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把"孝悌"、"廉耻"作为人的行为规范准则,提出了"天下众治"的早期启蒙思想,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涵盖了全社会道德规范.他的德治思想具有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学的由来     
19世纪以来。研究中国的学问在西方称“汉学”(Sinology)。20世纪50年代之后。美国改说“中国学”(Chinese studies)。今天中国大陆又有“中华学”的说法。凡是古文明而今天已经消失或者衰落了的.在欧美都有一门综合研究的学问。  相似文献   

16.
生存罪恶感是清初贰臣士人心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的失节苟活,违背了士人应有的道德原则,他们入清以后被强烈的生存罪恶感困扰,表现为厌恶自身的生命,以及生存的无价值感.因而,他们试图通过寻求借口、赎罪补偿、以及心理自虐等方式,来缓解生存罪恶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代初期,在河南商丘出现了以刘榛、宋荦为代表的词人群,由于地域的关系,他们形成了特有的词学意识,先是标举豪放、倡写真情的词风,随着康熙年间统治的不断加强,他们又转向重醇雅、尚托物寓意的风格,与时代相呼应,它反映出了清廷怀柔政策对清初词学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欧洲,尤指法国是传统汉学的中心,"中国研究"则是以美国为中心。费正清是公认的中国学创始人,也是"中国学之父"。他打破了美国传统汉学的模式,研究近现代的中国从而确立了美国现代中国学的研究。本文旨在从4个方面探讨费氏对美国的汉学(中国学)研究的影响和做出的贡献:美国中国学研究由传统的汉学研究向近现代中国学研究过渡的领军人物;促使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形成学科化、机构化的特点;"冲击—反应"研究模式的特点和影响;使美中关系史研究在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从中也可以略窥到美国汉学(中国学)研究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关于现代学术、思想与文学的研究和叙事中,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教科书式文学史的一统天下,传统的“文史之学”受到遮蔽、贬抑甚至面临失落。然而,现代学术的建立,包括了“激进”与“保守”两派学人的共同努力。因此,考察“忠诚于旧传统的”钱基博的“国民意识”、国学观以及人文教育理念,有助于全面理解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唐五代宋初的敦煌 ,畜牧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畜牧业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是牧场 ,这一时期敦煌的畜牧区域有 :湖泽畜牧区 ,紫亭牧区 ,阶亭坊 -常乐县苦水下游牧区 ,西同 -阿利川牧区以及戈壁滩中的零散畜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