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有如下五种求解方法. 一、称量法 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为G,把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此时,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液体的浮力对物体向上托,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比空气要小,弹簧测力计减少的那部分示数,就是浮力.即:  相似文献   

2.
教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先把物体慢慢浸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物体没有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当物体全部浸没水中后,再改变其浸入的深度,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1教具作用1拉动弹簧下的挂钩,可像普通弹簧测力计一样测量力(或物体的重)。2在弹簧下挂特制的物体,当物体完全浸入某液体中时,可以测量该液体的密度。2教具原理本教具是在普通弹簧测力计的基础上改进、拓展而来,本身具有测量力的功能。当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上物体,并使它完全浸  相似文献   

4.
备课摘记     
一切浸在液体内的物体都受到浮力吗?初中物理第一册第99页有一句话:“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既然都受到浮力”。这句话不够严谨。我们知道,所谓浮力,是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等于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减去受到向下的压力之差。既然如  相似文献   

5.
浮力     
考测点导航浮力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难点,把浮力与压强、密度、二力平衡、三力平衡综合起来,又成为初中物理力学中重点综合题,在中考压轴题中会频频出现。学习浮力时,知道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叫做浮力。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  相似文献   

6.
唐琼 《初中生辅导》2015,(11):42-48
一、知识要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但是并不是所有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浮力的作用,如水中的桥墩,由于其底部深深的陷入河底中,不受液体向上的压力,也就不受浮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而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所以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例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1所示,图中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F1B.F2C.F3D.F4解析: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正好相反的,故正确答案应选C.二、浮力大小的计算1.测重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重为G,然后把物体浸入液体中测出物体的视重视,则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G…  相似文献   

8.
浮力浅谈     
邓海波 《甘肃教育》2003,(12):41-41
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浸入”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物体全部浸入,即浸没或没入,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即V排=V物;二是物体部分浸入,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结构二、学习指导(-)浮力产生原因1.浮力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压力(尸)与向下的压力(F),存在着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yotogrh·。p:@Ej5E2称重法测浮力物体悬挂在弹簧种下,浸入液体中,由于受到浮力,其示数会减小  相似文献   

10.
(1)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它们的压力之差就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在做关于弹簧测力计的题目时总有一些困惑,在测量重力和摩擦力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而弹簧的伸长是由于拉力的作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就是此时的重力和摩擦力呢?其实在测量重力时,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物体对弹簧测力计就有拉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  相似文献   

12.
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题目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受力分析时运用平衡力分析法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技巧.在初中物理学中着重介绍了二力平衡,即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一般对二力平衡的应用,例如在研究摩擦力,水平面上的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动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二力平衡.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这就是我们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基本原理.包括用弹  相似文献   

13.
苏青联 《物理教师》2005,26(6):2-32,34
利用弹簧的压缩长度跟受到的压力成正比的原理本人制作了浮力显示器,如图1所示,当重物A受到向上的托力时,弹簧压缩,指针上移,箭头在刻度板上指示出托力大小,当重物浸入液体时就能直接显示出浮力.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浮力显示器组成浮力探究仪(其中一个的刻度板背面设有倒置的刻度,可当弹簧秤用)如图2所示,配有表面画着斑马线的A、B、C三个重物,可显示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14.
例1 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重2.7N,将其一半浸入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2N.求: (1)物体此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29(3):57-58,62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 1.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浮力产生的原因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入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向上压力大于向下压力,这两个压力的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即: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注意()浸在液体以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例如,有一些物体底而紧贴容骼底,物体只受向下的压力,没有受向上压力,因而没有压力差,物体就一定不受浮力.幢)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当深度增加时,向上和向下的压力都增大,但压力差不变,即浮力不变.(3)浮力就是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的支持力,由于力的相互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对液体的压…  相似文献   

17.
小实验目的:动滑轮总能省一半力吗?器材:动滑轮一个,细线一段,弹簧测力计一个,重物一个.做法一:1.将滑轮装成如图1所示的动滑轮装置.2.读出弹簧测力计将细线竖直向上拉时的读数F1,然后使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外侧倾斜,看弹簧测力计读数F2、F3是否变化,从而判断动滑轮是否总省一半力.做法二:1.将滑轮装成如图2-A所示的动滑轮装置.2.读出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时的读数F1,然后分别使弹簧测力计沿F2、F3方向匀速拉动物体,看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否变化,从而判断动滑轮是否总省一半力.结论:动滑轮不是总能省一半力的.解释提示:如图2-B.滑…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定义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而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从力的作用方向上看,“竖直”与“垂直”两者并无太多的联系,因而浮力对压力大小的变化也免太多的影响;但实际上,当压力的方向在竖直面匕‘垂直”作用时,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就不可忽视了.下面举例说明.二、例题分析例1把一杯水放在托盘秤上,托盘种的示数是10牛,用弹簧秤吊着一个体积为100厘米3的铁块,浸入这杯水中,但不触底,如图1所示,铁块的密度为千克/米3,g=10牛/千克,则托盘种这时的示数为:解析根据题意…  相似文献   

19.
教材中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实验,主要是通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来实现的。由于是演示实验,弹簧测力计上示数的读取,主要是由老师完成的,这样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可信性会有疑问;另外,整个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较多,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亦较多,由于多次测量产生误差,最后在比较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重力大小时,有时两者的数据亦略有差异,虽说这种误差是允许的,但学生对整个实验的可观赏性、直观性、可信赖性较差,这无疑削弱了演示实验的效果。且若要演示物体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的情况,需要做两次实验,…  相似文献   

20.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不管是漂浮还是下沉)受到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由浮力定义,同学们就认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