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新闻学界对于新闻专业主义有着众多的讨论,本文试从李普曼的一些新闻思想中寻找相应的关联以更好地理解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新闻学界对于新闻专业主义有着众多的讨论,本文试从李普曼的一些新闻思想中寻找相应的关联以更好地理解新闻专业主义。李普曼是从新闻业与民主社会的关系入手来分析新闻业的。在成书于1920年的《自由与新闻》中,李普曼认为只  相似文献   

3.
陶丽 《新闻知识》2021,(11):9-12
美国政论家李普曼是传播学学科建立的先驱者,其对新闻、舆论与自由的思考历经时代变迁依然价值斐然.目前国内学界对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舆论,较少关注他的新闻观起点.本文以李普曼的第一本著作《自由与新闻》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在个人生命经历和社会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中,分析李普曼新闻观的形成和流变.  相似文献   

4.
作为名记者的李普曼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新闻传播思想,其对新闻职业规范、新闻自由、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问题和观点的阐发有力地引发了新闻传播相关领域的研究。直至今日,这些思想对丰富和深化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李普曼在其著作中所表达的新闻思想的基础上,试图厘清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学者对其新闻思想的评价与认识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体现了学术话语构建中的某种蝴蝶效应,它夸大了李普曼对民主制度的抨击与批判,甚至扭曲了李普曼的真实意图和立场,也影响着当代学者对李普曼新闻思想所做的各种评价。  相似文献   

6.
文章聚焦当下新闻学的危机与变革,与多位学者展开思想对话.文章认为,技术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否会成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之外的第四维度,仍待观察;目前的新闻学研究较少问题意识和历时性视角,应更多地关注语言学、新政治史、新社会史和新文化史以及计量史学等新的研究动向;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既要看到它在推动中国新闻业成为社会公器的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它存在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7.
张楠 《新闻界》2012,(21):19-22
本文以李普曼的重要著作《自由与新闻》和《舆论学》为研究对象,对其新闻传播思想——新闻自由观、舆论观等进行梳理和思考,发现价值与局限所在,以期在当代新变化和新情况下,我们对李普曼新闻传播思想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更好与时代契合并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
处于不同时代的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和迈克尔.舒德森两人都热衷于探讨新闻与民主的关系,但两人思想的分歧是明显的。概而言之,就新闻是否能够促进民主问题,李普曼是悲观主义的,舒德森是乐观主义的;就新闻如何促进民主问题,李普曼是批判性的,最终滑向了政治精英论,舒德森是建设性的,即民主需要一个"不可爱"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9.
李哲  宫承波 《新闻界》2006,(5):33-35
1990年代,在美国掀起的公共新闻运动当中,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和杜威的一场争论被学界重新提起并引起关注。公共新闻的理论阐释者罗森(Jay Rosen)、凯利(James W.Carey)等对李、杜争论中的话语、观点都多有征引,而杜威在这场争论中的主要观点更是成为公共新闻运动的理论渊源。本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1,(2):26-33
本文以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在2016和2020年两次大选期间的表现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以"客观性"为核心的传统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数字时代发生的变化,并尝试从新闻学规范理论建设的意图出发,想象数字新闻专业主义的可能内涵。研究认为,"客观性"在美国新闻业的日常生产实践中已实质消亡,而"介入性"具备成为数字新闻专业主义概念内核的潜能。文章进而阐述数字新闻学的发展必须以数字新闻业的种种事实为知识生产的依据,并主张在终结"客观性"神话的同时,积极探索新闻业在数字时代服务于信息民主和社会进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李瞻教授是新闻史、新闻学理论、政策与制度研究的著名学者,在海内外均享有盛誉。此次笔者受政大邀请赴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得以近距离接触这位已入耄耋之年,但却仍活跃在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前沿的前辈。李瞻先生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问题意识、研究视角、论证方法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研究原创文章,并从媒介转型、新闻从业者研究、新闻与社会记忆研究、技术视角下的中国新闻业、作为公民与用户的受众、新闻基础理论研究、报刊史与近代政治以及新闻学科建设与反思等八个话题对相关文献加以回顾。研究发现,2019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主要呈现为四个特征:一是围绕新闻行业生态变革的重要研究议题涉及面较广,比较亮眼的研究是以新的理论视角观照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实践;二是对中国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受众的不少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学取向,阶层特征、群体分化、角色冲突以及管辖权成为主要的概念切入点;三是新闻理论研究兼顾对经典新闻理念的反思与新兴新闻实践及其理论化现状的引介;四是报刊史研究注重在专门史与近代政治史的脉络和问题框架中组织材料与观点,试图开拓研究视野从而避免内卷化的学术意图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新闻通史体系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归纳了已有外国新闻史研究的四种模式 ,并指陈其利弊。在此基础上 ,提出建立世界新闻通史体系的治学观点———空间上 ,能涵盖中外 ,以整个世界新闻传播全局为对象 ;时间上应古今贯通 ;研究对象上应涉及新闻事业、新闻制度和新闻观念  相似文献   

14.
"众包"模式最早出现在商业领域,在引入新闻实践领域后,被认为是促进"公民新闻"发展的又一契机。本文将探讨在"公民新闻"一度遭遇发展困境时,"众包"模式出现的原因,并以相关媒体的尝试作为实例来论述其特点和引发的变化,分析"众包"模式是如何促使"公民新闻"向"专业的业余新闻"转变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观念”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观念主要是新闻是什么和新闻应该是什么的观念,其存在样态既可以是系统的、体系性的理论形式,也可以是感性的、零散的表现形式。新闻观念论的主要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关于新闻观念本身的研究;二是关于新闻观念与相关对象关系的研究。宏观的新闻观念系统在区分意义上有三种:宣传新闻主义、专业新闻主义和商业新闻主义;现实中主义(新闻意识形态)层次的新闻观念大多是三种主义的不同整合。在新闻观念研究中,应该确立超学科的、整合的、历史性的和问题导向性的方法论观念。  相似文献   

16.
该论文对我国网络新闻的分类及其评优标准进行探析,以国内外主要网络新闻奖项的评选标准为例,在系统梳理与比较我国与西方国家网络新闻评优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网络新闻评优可资借鉴的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新闻学的学科归属——新闻学或传播学或新闻传播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传统继承与学术借鉴、创新研究与学术规范等诸方面,阐述了对新闻传播理论研究问题的观察与思考。笔者认为,摆在形势喜人的新闻理论研究面前的,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这些困惑与不足,不仅直接导致基础性研究脱离实际,应用性研究缺乏理性,损害新闻学科形象和新闻人才培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外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李普更新闻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2004-2006年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各项计量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分别用期刊论文的篇均引用文献数、期刊基金论文占有比例、期刊作者地区分布以及期刊标注有作者机构的论文比例这四个指标,对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编辑状况、学术规范程度和学术水平进行综合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次研究通过对2009年全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含正式学员和旁听学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考察《国际新闻界》扩容的效果,以求能客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读者的需求,并了解读者对于《国际新闻界》办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