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223年的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  相似文献   

2.
亚细亚生产方式若干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三呈层级包容关系,亚细亚生产方式从属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逻辑上独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在历史存在上附着于其他主宰性生产方式;源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于当今社会实践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对此,经典作家已有明确的阐释。蒙古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范围,其基本生产单位是否类似于农村公社组织?笔者根据经典作家有关论述,结合《蒙古秘史》中的相关记载,论证了游牧公社的存在以及它的经济、社会、文化职能。  相似文献   

4.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如何理解,历来存在各种争论.造成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偏差的原因,主要有理论自身的局限性、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等.正确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则要把它看作是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尽管亚细亚生产方式并不适合中国历史实际情况,但仍对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理论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马克思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动机和有关论述,以及他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涵义和有关涵义的阐述,指出亚细亚公社所有制是指原始公社所有制或村社,亚细亚所有制是指村社和国有制的综合体,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指以亚细亚所有制为基础的东方阶级社会。这是三个涵义不同的概念,第一个概念有普遍性,后两个概念则有地区性。同时也指出,东西方社会各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多年来在学术界众说纷纭,一直未能取得共识。本文就亚细亚生产方式同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他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由于马克思在这里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之一,并且将它置于古代的即奴隶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笔下,亚细亚所有制是原始公社所有制的残余形式,是古代的、日耳曼的所有制的原型,具有普遍意义。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在形式上不同,但本质上相同。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与奴隶制和农奴制有本质差别。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不等于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生产方式。同时,亚细亚所有制没有被奴隶制和农奴制败坏,且长期存在,直到19世纪,这与古代的、日耳曼的所有制被奴隶制和农奴制很快败坏的那种社会形态有明显差别。因此,古代东方社会与古代西方社会在马克思笔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三者呈层级包容关系 ,亚细亚生产方式从属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 ;逻辑上独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在历史存在上附着于其他主宰性生产方式 ;源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于当今社会实践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这部手稿中论述的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三种所有制有本质差别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认为一、三种所有制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都是与原始公社所有制有密切关系的残余形式;二、三种所有制既不是奴隶制,也不是农奴制,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三种所有制与奴隶制和农奴制同时并存着;三、原始社会的残余有惊人的坚韧性和耐久性,亚细亚的所有制中无奴隶制和农奴制,也无专制政府和以专制君主为代表的国有制,但亚细亚生产方式或东方社会中有专制政府及其国有制,同时也有亚细亚的所有制,因此,亚细亚所有制不等于亚细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多年来在学术界众说纷纭,一直未能取得共识。本文就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他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由于马克思在这里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之一,并且将它置于古代的即奴隶制的社会经济形态之前。于是,不少同志就理所当然地把它认作是原始社会经济形态。《世界上古史纲》编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22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  相似文献   

12.
对于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争论首先是在苏联引起的,除了官方的争论外,许多学者也加入了争论的行列,争论不外乎是否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文章分析了苏联讨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背景,并对两种不同的观点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视野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化视野下看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史学界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不难发现郭沫若、吕振羽和侯外庐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并使之中国化的过程,而"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中国化和中国社会革命实践之间又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中国化使学术界形成了社会历史发展"一元多线"的认识,这是以后打破社会历史发展"一线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条件的考察,指出这一概念因受当时欧洲流行的亚细亚观的影响以及占有材料和研究视角的局限,不自觉地染上了欧洲中心论的色彩。然而,国内许多学者对此一味埋头于考据式的诠释或硬套某种模式,而不是本着实事求是和历史主义的态度从亚洲历史实际出发来加以考察,这不利于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理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者先驱之一。在局势遽变的年代,他不仅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还发表了诸多抨击时政的刊文。针对当时日本提出的大亚细亚主义,李大钊刊文驳论,予以针对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亚细亚主义",对近代亚细亚主义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的认识过程为视角解读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就不难发现他虽然在19世纪50年代初开始研究农村公社,但直到晚年才形成对农村公社的准确认识;最初他将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视为原始公有制遗存并推导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最后将农村公社置于原生形态向次生形态的过渡阶段并形成农村公社两重性的认识,且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表述公社公有制。梳理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研究的学术历程,可以探寻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学理轨迹及其准确内涵。  相似文献   

17.
洲名溯源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思是“东方日出处”。相传亚细亚是腓尼基人所起。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叙利亚一带)兴起,建起了王国,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创造了腓尼基字母,他们利用精湛的航海技术,频繁在海上活动,为了确定方位的需要,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一律称为“亚细亚”,即“东方日出处”,而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欧罗巴”,即“西方日落处”。  相似文献   

18.
亚细亚生产方式若干问题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①就在这一序列中,马克思第一次表述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由于马克思从未给亚细亚生产方式下过明确的定义,因此这一概念和理论也就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聚讼的焦点。仅在我国,二十世纪以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讨论,便出现了四次高潮。②由于这一理论所具有的社会现实性,才多次引起理论界、学术界讨论的高潮,迄今,其理论魅力仍显无穷。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  相似文献   

19.
“大东合邦”、“亚细亚一体”、“大亚细亚主义”是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它与武力犯华论相反相成,形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软硬两种理论形态,其实质都是并吞中国。其中,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主张以日本为盟主在东亚建立“大东国”,其用心就是要中国成为日本的附属国。而小寺谦吉的长达1200多页的《大亚细亚主义论》则集大亚细亚理论之大成,其核心是要中国放弃主权,任由日本来“改造”中国,最终是日本独霸中国和亚洲。“大亚细亚主义”实际上等于“大日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斯大林在奴隶制问题上的观点是不同的:斯大林认为,“五阶段“中的奴隶制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用它来推断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古代历史进程;恩格斯则没有把“三大时期”中的奴隶制时期当成现成的公式来作上述推断。对于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没有采用“亚细亚“这个名称,但并没有否认这种“生产方式”的存在,事实上,在他的一些论述中是提到了这种“生产方式”和这个历史阶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