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这首诗一经出世,盛名远扬,千载之下,读者甚众。一般人认为此诗表达的是诗人落泊、寂寞之意,夜半钟声更添了一层凄楚之情。笔者认为这是对诗人的误会,对诗歌的误解。究其原因应是对“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声”解读不到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为唐代诗人张继所作,它不仅一千二百多年来为国人所传唱,而且流传至日本,妇稚皆习诵之。诗人对诗中事件景物的描述是一种倒叙结构:先写所见之景,后写夜泊,而不是写先到客船再写所见之景。诗人运用的是“倒拈”这一艺术手法,为了突出一夜愁眠,诗人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次序,重新作了安排:  相似文献   

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是脍炙人口、诵传千古的山水名篇。诗人用水乡多彩的景物和秋夜萧瑟幽寂的气氛渲染、勾画了一幅秋夜、孤舟、游子愁的多层次画面。而结句中敲响的“钟声”则更丰富了游子愁思想的意蕴,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美学意蕴。但是近千年来,围绕着这首诗的钟声、时间  相似文献   

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谁又知道它原是一个古代落榜生屡试不中的心情写照呢?  相似文献   

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堪称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2008年11月,倡导“诗意语文”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第四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研讨会上对这首诗进行了精彩演绎。  相似文献   

6.
寒山寺之诗     
说起寒山寺的诗,当然首推张继的《风桥夜泊》了: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传普天”的名诗,千百年来经得起咀嚼寻味,每当我吟读这首诗时,心仿佛被一股“愁”情所萦绕,这个“愁”字就是全诗感情的凝聚。诗描绘的事物的色彩和音响,都是为了衬托诗人心境的。在这里.孤舟夜泊的情绪和秋月霜天的夜  相似文献   

7.
(一)《枫桥夜泊》传古今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脍炙人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深秋冷落的自然景色和寂寞萧条的地理环境相互映衬,渲染了作者旅途的孤苦愁情,读之令人荡气回肠,掩卷长叹,发思古之幽情。千余年来,《枫桥夜泊》诗伴随着寒山寺里的夜半钟声一直引起人们的深切怀念。宋人孙觌有“倚枕犹闻半夜钟”句,南宋岳飞过苏州寒  相似文献   

8.
午夜,收音机里,轻轻地传来了一首我熟悉的歌曲,那是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慢慢地、慢慢地,它情味隽永的歌词和幽幽绕梁的曲调将一幅意境清远的丹青秋夜图展现在我眼前,同时伴着一首诗在我耳边响起:“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似文献   

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是脸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但是近千年来,围绕着这首诗里的钟声、时间曾产生过激烈的争执:夜半究竟有没有钟声?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指责说:“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因为寺院一般都是早上撞钟,晚上击鼓,用来报时。如唐代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云:“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唐代李咸用《山中》诗云:“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成语  相似文献   

10.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张继天宝十二载中进士,大历年间以检校词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他的诗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一些反映旅途情思的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尚雕饰。《枫桥夜泊》这首七言绝句,借枫桥夜色抒发了诗人旅途愁情,情致清远,历来为后人所称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这首七言绝句的精华,“愁眠”是全诗感情的聚焦点。夜深了,一条船停泊在枫桥边,诗人就客居在这条船上。秋风萧瑟,枫叶纷纷飘落江…  相似文献   

11.
张晓风的散文,一向以精美见长,这一点在《不朽的失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文中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可谓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读者虽然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解读,但人们更多关心的往往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而张晓风的解读可谓是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1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枫桥与寒山寺相隔数里,这钟声又怎么能传到呢?也许你会以为,那是夜深人静的缘故,实际上不尽然。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寒山寺,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老的寺院。苏州,过去称姑苏。唐朝诗人张继,当年在姑苏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诗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乌,据许慎《说文解字》日:是乌鸦。此处应泛指鸟)正是由于这首情景隽永的诗篇广为流传,把不起眼儿的桥、不起眼儿的寺、不起眼儿的船、不起眼儿的水提携的名声大振,举国皆知。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戏说乾隆》里的“乾隆皇帝”还站在枫桥上对这首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唐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纪行诗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著名的绝句,以白描的手法叙写了残月、霜天、江枫、渔火等迷蒙、凄清的景色,及静夜中从寒山寺悠然传来的钟鸣声。28个字,把古地名刹写得动静有致,形声交织。欧阳修《六一诗话》却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张继(约公元756年前后)《枫桥液泊》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是叙写旅客夜宿舟中的情景,脸灸人口,实乃千古绝唱,然诗中词语,颇有异同,对词语解释,亦有疑义,本文拟对前人考证及解释予以分析研究,作深层次考证,并略陈管见,以备研究此诗者参考。一、江枫在寒山寺内,有一通石碑,碑上镌刻晚清学者俞秘所书《枫桥夜泊》诗一首,背面有俞氏对。江枫”考证一篇,云: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脸灸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02,(Z6)
欧阳修是宋代名人,学问广博,诗词也写得好。他做学问、创作一向严谨,但百密一疏,偶而也有失误。他的《六一诗话》在评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就因缺少调查研究导致失误。张继的《枫桥夜泊》是首七绝,早已脍炙人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短短28个字,就写了月、乌、霜、天、  相似文献   

17.
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相传这诗是晚唐诗人张继在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所作。二十几年来,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思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对于我这才华平庸的愚人来说,风雨相伴的自然多是失意,而每每失意之时,我必会反复吟咏此诗,把诗中的一切景致都看作是哀  相似文献   

18.
苍凉之美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坐落于荒江之畔。它并非是金碧辉煌的名山宝殿,亦非庄严神圣的佛门圣地,仅仅由于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七言绝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流传千载.名闻中外。特别吸引着东邻日本国友人,年年组团来访,像“朝圣”那般隆重虔诚,聆听夜半钟声,齐声吟诵张继的千古绝唱。这到底为什么? 原来,日本是个重视文化教育的国家,特别重视东方文化,其中就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据说日本  相似文献   

1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不仅在国内有名,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更是深受喜爱。月本朋友参观时,邀请寒山寺的高僧给讲解了《枫桥夜泊》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夜半钟”引起的美学官司 唐代张继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全诗情真意切,优美动人。诗人的满腔羁旅客愁,一颗游子孤心同眼前景色见相交融,构成一幅情味隽永的美妙意境,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醉心诗美的读者。可是,姑苏地方有没有半夜打钟的习俗呢?为此也曾引起一场迄今为止历时近千年的美学官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